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是当代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著名代表。他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行为可以运用逐步强化的方法,形成 *** 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这种 *** 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引入人的学习行为,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对它作出的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形成过程。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学机器,逐步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选择答案,回答问题(反应),回答问题后立即就知道学习结果,确认自己回答的正确或错误。如果解答正确,得到鼓舞(强化)就进入下一程序学习。如果不正确,就采取补充程序,再学习同一内容,直到掌握为止。其基本 *** 作程序是:
解释 — 问题(提问) — 解答 — 确认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B•F•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 *** 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
一、理论依据
作为一名实验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发现是从动物学习的实验开始的。他设计了一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里面装着一只饥饿的老鼠,一根控制杆连系着食物箱。老鼠在箱子里活动,每压一次控制杆就能得到一颗食物。这样,老鼠不断地压控制杆,不断地得到食物,不久就“学会”了这种取食方法。在这里,取到食物就是对老鼠 *** 作控制杆的一种强化。随后,斯金纳重复对鸽子、猫等动物进行类似的实验都证明,及时地给予报酬、强化,是促进动物学习的主要因素。
由动物而推断人,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 *** 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通过 *** 作性强化,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的行为单位可以被学会,或者一个现存的行为单位可以被精炼。而要使教学或者训练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很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 *** 纵这个过程的技术,建立一个特定的强化系列。也就是说,根据学习的目标,在促进学习者学习时,要不断地给予强化,促使学习者向着学习目标迈进。
二、教学原则
根据 *** 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一位教师要实施程序教学,必须考虑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仔细地考虑在特定的时间里计划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些教学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行为的获得来表示的。其次要考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强化物。这种强化物包括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 *** 纵的材料具有强烈的兴趣性;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奖励,譬如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赞语、一件奖品等等。第三,强化的最有效的安排,即教师要把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逐渐精致地做成小的单位或步骤,也就是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确定每个步骤所保持行为的强度,以使强化的效果能提高到最大限度。
编制程度学习的流程,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积极反应原则
一个程序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
2小步子原则
程序教学所呈示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
3即时反馈原则
程序教学特别强调即时反馈,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一个学生对第一步(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回答),便可立即呈示第二步(第二个问题),这种呈示本身便是一种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开第二步的学习了。
4自定步调原则
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这与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习者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传统教学法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程序教学法相对显得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
程序教学的设计当然要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程序,既要保证学习者在学习中把错误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合理地设计教材,使每一个问题(每一小步)都能体现教材的逻辑价值。
三、教学的模式
1直线式程序
这是斯金纳首创的一种教学程序,是经典的程序教学模式。在这一流程里,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一个项目,内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
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发热);
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电流);
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增大);
④电灯变暗的原因是电流强度(减小);
⑤当电压增大时,电流强度就(增大);
……
括号里是正确答案。一个学生如能做出正确答案,教学机器就能显示出来,并可以启动开关进行第二步学习。如此一步一步地展开学习,直至达到学习目标。
2衍枝式程序
由于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已有知识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另外,学习材料本身也有难易程度的区分,因此有人便在经典程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变体。衍枝式程序便是一种,是由美国人A•克劳德提出来的一种可变程序模式。这一模式同样把学习材料分成小的逻辑单元,但每一步比直线式程序的步子要大,每个项目的内容也较多。学生掌握一个逻辑单元之后,要进行测验。测验用多重选择反应进行,根据测验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学习。这种程序有助于消除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3莫菲尔德程序
这个程序是美国心理学家凯(Kay•H)在莫菲尔德大学任教时提出的一种程序教学模式,它是直线式和衍枝式程序原则的结合。这一模式遵循的始终是一个主序列,它与直线式不同的是,只有一个支序列来补充主序列;它与衍枝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可以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上,这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相比较而言,衍枝式程序和莫菲尔德程序比直线式程序更优越,因为这两个程序更能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能够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程序。
一个教师要实施程序教学,必须借助于程序式的教材,或者进行机器教学。用机器来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量机械行为,教师才有可能集中精力设计“小步子”,提出适应程度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做到及时反馈。本世纪50年代,斯金纳的教学机器曾经风靡一时,到了电子时代的今天,又有了很多自动的电子教学机出现在课堂里,这其中都有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的影子;在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在不时地运用程序教学原则,大家常说的“步步清”、“降低坡度”、“及时反馈”等,也都体现了程度教学思想。
慧通文府学校就是采用程序教学法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达到满意的分数。
C程序设计》的内容很丰富,按照我们现在的教学大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四种结构的的程序设计、函数与数组的应用和一些简单的算法。在学习时,同学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部分,通过实践(练习和上机调试等熟练掌握。当然,在初学C语言时,可能会遇到有些问题理解不透,或者表达方式与以往数学学习中不同(如运算符等),这就要求不气馁,不明白的地方多问多想,鼓足勇气进行学习,待学完后面的章节知识,前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一方面我感觉是我们同学最欠缺,大多学不好的就是因为一开始遇到困难就放弃,曾经和好多同学谈他的问题,回答是听不懂、不想听、放弃这样三个过程,我反问,这节课你听过课吗?回答又是没有,根本就没听过课,怎么说自己听不懂呢?相应的根本就没学习,又谈何学的好?
学习C语言始终要记住“曙光在前头”和“千金难买回头看”,“千金难买回头看”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就是说,学习后面的知识,不要忘了回头弄清遗留下的问题和加深理解前面的知识,这是我们学生最不易做到的,然而却又是最重要的。比如:在C语言中最典型的是关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构思,不管是那种教材,一开始就强调这种方法,这时也许你不能充分体会,但是学到函数时,再回头来仔细体会,温故知新,理解它就没有那么难了。学习C语言就是要经过几个反复,才能前后贯穿,积累应该掌握的C知识。
那么,我们如何学好《C程序设计》呢?
一.学好C语言的运算符和运算顺序
这是学好《C程序设计》的基础,C语言的运算非常灵活,功能十分丰富,运算种类远多于其它程序设计语言。在表达式方面较其它程序语言更为简洁,如自加、自减、逗号运算和三目运算使表达式更为简单,但初学者往往会觉的这种表达式难读,关键原因就是对运算符和运算顺序理解不透不全。当多种不同运算组成一个运算表达式,即一个运算式中出现多种运算符时,运算的优先顺序和结合规则显得十分重要。在学习中,只要我们对此合理进行分类,找出它们与我们在数学中所学到运算之间的不同点之后,记住这些运算也就不困难了,有些运算符在理解后更会牢记心中,将来用起来得心应手,而有些可暂时放弃不记,等用到时再记不迟。
先要明确运算符按优先级不同分类,《C程序设计》运算符可分为15种优先级,从高到低,优先级为1 ~ 15,除第2、3级和第14级为从右至左结合外,其它都是从左至右结合,它决定同级运算符的运算顺序。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1) 58/4%10 这个表达式中出现3种运算符,是同级运算符,运算顺序按从左至右结合,因此先计算5 8=40,然后被4除,结果为10,最后是%(求余数)运算,所以表达式的最终结果为10%10 = 0;
(2)a = 3;b = 5;c =++ a b ;d =a + + b;
对于c=++ab来说,按表中所列顺序,+ +先执行,后执行,所以+ + a执行后,a的值为4,由于+ +为前置运算,所以a的值4参与运算,C的值计算式为45=20而不是35=15了;而对于d=a++b来说,由于a + +为后置运算,所以a值为4参与运算,使得d的值仍为20,而a参与运算后其值加1,值为5。这个例子执行后,a的值为5,b的值为5,c的值为20,d的值也是20;
(3)(a = 3,b = 5,b+ = a,c = b 5)
例子中的“,”是逗号结合运算,上式称为逗号表达式,自左向右结合,最后一个表达式的结果值就是逗号表达式的结果,所以上面的逗号表达式结果为40,a的值为3,b的值为8,c的值为40。
(4)a=5;b=6;c=a>ba:b;
例中的a>ba:b是一个三目运算,它的功能是先做关系运算a>b部分,若结果为真,则取问号后a的值,否则取冒号后b的值,因此c的值应该为6,这个运算可以用来代替if…else…语句的简单应用。
二.学好C语言的四种程序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是最简单的,只要按照解决问题的顺序写出相应的语句就行,它的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
例如;a = 3,b = 5,现交换a,b的值,这个问题就好象交换两个杯子水,这当然要用到第三个杯子,假如第三个杯子是c,那么正确的程序为: c = a; a = b; b = c; 执行结果是a = 5,b = c = 3如果改变其顺序,写成:a = b; c = a; b = c; 则执行结果就变成a = b = c = 5,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初学者最容易犯这种错误。顺序结构可以独立使用构成一个简单的完整程序,常见的输入、计算,输出三步曲的程序就是顺序结构,例如计算圆的面积,其程序的语句顺序就是输入圆的半径 r,计算s = 314159rr,输出圆的面积s。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顺序结构都是作为程序的一部分,与其它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程序,例如分支结构中的复合语句、循环结构中的循环体等。
(2) 分支结构
顺序结构的程序虽然能解决计算、输出等问题,但不能做判断再选择。对于要先做判断再选择的问题就要使用分支结构。分支结构的执行是依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路径,而不是严格按照语句出现的物理顺序。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和分析程序流程,根据不同的程序流程选择适当的分支语句。分支结构适合于带有逻辑或关系比较等条件判断的计算,设计这类程序时往往都要先绘制其程序流程图,然后根据程序流程写出源程序,这样做把程序设计分析与语言分开,使得问题简单化,易于理解。程序流程图是根据解题分析所绘制的程序执行流程图。
学习分支结构不要被分支嵌套所迷惑,只要正确绘制出流程图,弄清各分支所要执行的功能,嵌套结构也就不难了。嵌套只不过是分支中又包括分支语句而已,不是新知识,只要对双分支的理解清楚,分支嵌套是不难的。下面我介绍几种基本的分支结构。
①if(条件)
{
分支体
}
这种分支结构中的分支体可以是一条语句,此时“”可以省略,也可以是多条语句即复合语句。它有两条分支路径可选,一是当条件为真,执行分支体,否则跳过分支体,这时分支体就不会执行。如:要计算x的绝对值,根据绝对值定义,我们知道,当x>=0时,其绝对值不变,而x<0时其绝对值是为x的反号,因此程序段为:if(x<0) x=-x;
②if(条件)
else
这是典型的分支结构,如果条件成立,执行分支1,否则执行分支2,分支1和分支2都可以是1条或若干条语句构成。如:求ax^2+bx+c=0的根
分析:因为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实根,否则(b^2-4ac<0)有两个共轭复根。其程序段如下:
d=bb-4ac;
if(d>=0)
{x1=(-b+sqrt(d))/2a;
x1=(-b-sqrt(d))/2a;
printf(“x1=%84f,x2=%84f\n”,x1,x2);
}
else
{r=-b/(2a);
i =sqrt(-d)/(2a);
printf(“x1=%84f+%84fi\n”r, i);
printf(“x2=%84f-%84fi\n”r,i)
}
③嵌套分支语句:其语句格式为:
if(条件1) ;
else if(条件2)
else if(条件3)
……
else if(条件n)
else
嵌套分支语句虽可解决多个入口和出口的问题,但超过3重嵌套后,语句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对于程序的阅读和理解都极为不便,建议嵌套在3重以内,超过3重可以用下面的语句。
④switch开关语句:该语句也是多分支选择语句,到底执行哪一块,取决于开关设置,也就是表达式的值与常量表达式相匹配的那一路,它不同 if…else 语句,它的所有分支都是并列的,程序执行时,由第一分支开始查找,如果相匹配,执行其后的块,接着执行第2分支,第3分支……的块,直到遇到break语句;如果不匹配,查找下一个分支是否匹配。这个语句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开关条件的合理设置以及break语句的合理应用。
(3)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可以减少源程序重复书写的工作量,用来描述重复执行某段算法的问题,这是程序设计中最能发挥计算机特长的程序结构,C语言中提供四种循环,即goto循环、while循环、do –while循环和for循环。四种循环可以用来处理同一问题,一般情况下它们可以互相代替换,但一般不提倡用goto循环,因为强制改变程序的顺序经常会给程序的运行带来不可预料的错误,在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while、do…while、for三种循环。常用的三种循环结构学习的重点在于弄清它们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在不同场合下使用,这就要清楚三种循环的格式和执行顺序,将每种循环的流程图理解透彻后就会明白如何替换使用,如把while循环的例题,用for语句重新编写一个程序,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特别要注意在循环体内应包含趋于结束的语句(即循环变量值的改变),否则就可能成了一个死循环,这是初学者的一个常见错误。
在学完这三个循环后,应明确它们的异同点:用while和do…while循环时,循环变量的初始化的 *** 作应在循环体之前,而for循环一般在语句1中进行的;while 循环和for循环都是先判断表达式,后执行循环体,而do…while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后判断表达式,也就是说do…while的循环体最少被执行一次,而while 循环和for就可能一次都不执行。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循环都可以用break语句跳出循环,用continue语句结束本次循环,而goto语句与 if构成的循环,是不能用break和 continue语句进行控制的。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并不彼此孤立的,在循环中可以有分支、顺序结构,分支中也可以有循环、顺序结构,其实不管哪种结构,我们均可广义的把它们看成一个语句。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常将这三种结构相互结合以实现各种算法,设计出相应程序,但是要编程的问题较大,编写出的程序就往往很长、结构重复多,造成可读性差,难以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C程序设计成模块化结构。
(4)模块化程序结构
C语言的模块化程序结构用函数来实现,即将复杂的C程序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编写成一个C函数,然后通过主函数调用函数及函数调用函数来实现一大型问题的C程序编写,因此常说:C程序=主函数+子函数。因些,对函数的定义、调用、值的返回等中要尤其注重理解和应用,并通过上机调试加以巩固。
三.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
编程其实一大部分工作就是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以相应的编程语言写出代码。这就要求掌握算法,根据我们的《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中,只要求我们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在掌握这些基本算法后,要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就容易了。如两个数的交换、三个数的比较、选择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这就要求我们要清楚这些算法的内在含义,其中选择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稍难,但只要明白排序的具体过程,对代码的理解就不难了。如用选择法对10个不同整数排序(从小到大),选择法排序思路:设有10个元素a[1]~a[10],将a[1]与a[2]~a[10]比较,若a[1]比a[2]~a[10]都小,则不进行交换,即无任何 *** 作;若a[2]~a[10] 中有一个比a[1]小,则将其中最大的一个(假设为a[i])与a[1]交换,此时a[1]中存放了10个中最小的数。第二轮将a[2]与a[3]~a [10]比较,将剩下9个数中的最小者a[i]与a[2]交换,此时a[2] 中存放的10个数中第2小的数;依此类推,共进行9轮比较,a[1]到a[10]就已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存放。即每一轮都找出剩下数中的最小一个,代码如下:
for(i=1;i<=9;i++)
for(j=i+1;j<=10;j++)
if(a[i]>a[j]
{temp=a[i];
a[i]=a[j];
a[j]=temp;
}
结语:当我们把握好上述几方面后,只要同学们能克服畏难、厌学、上课能专心听讲,做好练习与上机调试,其实C语言并不难学。
摘 要:多媒体教学产生与发展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均有一个质的改变和发展,尤其在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体现出特有优越性。但是,板书教学方式固有的诸多优点在该类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特有的适应性。本文结合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并提出了板书教学在程序设计语言课中的高效性与特殊性,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程序语言课的板书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剖析。文章对促进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板书教学 高效性 特殊性 程序设计语言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普遍的课堂教学方式,PPT等广泛地代替了手写板书。尤其是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类(如C语言、FORTRAN语言等)课程,因其自身特点几乎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且在各级学校对新教师必须采取板书教学的规定也将该类课程排除在外。然而,板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在程序设计语言课中如何适时、适量、适形地采用板书教学,使其与多媒体教学相得益彰,以取得更优的教学效果?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以C语言教学实践为例浅析该类课程的板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1多媒体教学在程序设计语言课中的优越性
11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主要以大量实际程序实例来分析基本语法规则、程序设计方法及相关算法,由此在PPT上显示或者直接打开程序语言软件 *** 作,都可直观、形象、高效的将应用实例代码演示出来,降低了教师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12利用投影仪演示程序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代码编写、调试,由此可便可辅助教师有意设计错误,先让学生看代码找错误,再运行程序查看错误信息。这种直观具体教学方式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程序调试能力。
13利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信息量,可将复杂的算法及程序设计思路以较为直观的动画形式演示,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辅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在程序设计语言课中的这些优势是板书教学无法替代的。
2多媒体教学在程序设计语言课中的局限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上直观、形象、高效特点,但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
21多媒体课件教学在使用时重技术,轻情感,缺少人文关怀
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教师忽视课内教学的反馈,忽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鼠标、讲台之间不停忙碌,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互动,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22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的授课过程中,前后的内容是互相关联的,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常常需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
例如:在后期函数、结构体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演示程序的复杂化,会不断应用到前面学到的基本数据结构、程序控制语句等知识点,如果不利用板书,只是口头回忆前面的讲授内容,学生的接受效果会差一些,尤其对前面内容掌握不好的学生来说,就更加吃力。
23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教师在播放课件时,画面来回跳转,学生的思路跳跃式行进,连贯的思维过程常常会被打断,难以及时做好笔记。程序设计语言的一些代码、程序和算法等知识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但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一般想拷贝老师制作好的PPT而不再做课堂笔记,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没听懂,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3板书教学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特殊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因其自身特点几乎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在此类课程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31授课方式灵活性
区别与常规技术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是以程序代码及程序设计流程为主要授课载体,授课过程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大量程序代码和设计逻辑,板书的应用就显示出灵活性,它既可以以逻辑提纲式点拨、引导学生编程思路;也可逐条书写重点程序代码,加深学生对层序结构及程序语句的领悟。
32授课过程互动性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每节课均会涉及大量复杂的程序设计逻辑,需要高度精力投入,然而枯燥的程序代码往往容易诱发学生注意力分散,跟不上进度,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更是如此。而板书教学,可自由灵活控制授课进度,随意书写关键点,适时的制造包袱,不断地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和注意力。
33授课容量局限性
毕竟程序设计代码是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主体,尤其课程进行到后期,每节课需要书写大量程序示例,如果单靠板书就会出现若书写过多就耽误授课进度,若授课过少就会影响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连贯学习,因此板书在此类课程授课中具有内容容量的局限性。
4程序设计语言课板书教学方法浅析
现以程序设计语言C为例,浅析板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41全板书授课
该种授课方式适合基本概况、算法、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教学。
该些章节是这门课程的前三章,是学生刚刚接触该门课程的开头,且其知识点琐碎,相关性差,暂无大批程序语句出现。授课过程可按照进度将所有知识点总结提炼,形成框架,且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在提纲之外在空闲板面进行知识点举例。
比如在正反码的书写过程中,可将书写的步骤写在板面左边知识点大纲上,在板书右边书写相应的二进制数字代码,这样不仅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也可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入领悟。
42板书为纲辅助投影或简单ppt投影
该种授课方式适合程序结构语言控制部分章节。
该些章节是这门课的关键中间环节,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领悟控制语句对程序运行顺序的控制规律。授课过程可将关键的核心控制语句及控制定义以提纲形式书写在板面上,并在空白处辅助简单程序的书写和讲解,其后为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掌握,可将一起讨论写好的程序投影出来,这样在后续讲解过程中可随时回顾。
比如在if选择语句嵌套的讲解中,可在提纲部分书写关键的嵌套语句和程序运行方式,且在书写每一条关键语句时候都在板书上书写一个具体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书写完每一个示例都将其投影出来并保持住,直至该知识点讲授完毕,再一起回顾书写的知识点提纲、投影的示例代码(也是书写过的),这样既可把握住学生兴趣,也可促进知识点的整体把握。
43以板书为纲辅助ppt程序书写及实际程序演示
该种方法适合后续数组、函数、指针等复杂的程序设计章节学习。
该些章节既涉及到新知识的学习,又需要前面知识点的支撑,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学习过程。授课过程中先将需要学习的新知识点以提纲形式随着讲解进度将关键知识点书写上,配合ppt将程序逐步演示出来,同时穿插关键语句的板书书写讲解,最后将书写的程序实际演示运行结果,以此可即可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主体框架,又可清楚程序全貌,同时还能掌握关键点的书写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授二维数组的规定输出时候,可将二维数组的控制规律以提纲形式书写在板书上,配合板书图形分析,进而用ppt逐步演示程序书写过程,并对控制数组输出地关键语句在板书上逐条讲解书写,最后在实际软件中演示运行结果,而后可适当变化输出要求,一块讨论书写关键语句,此时就可将讨论出的语句直接书写在电脑程序代码上,运行显示结果。如此即可帮助学生透彻的掌握重点,又可有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
5结论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重视多媒体教学方式,尤其是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但还应当充分发挥板书教学的优点,正确的认识板书教学的高效性和特殊性,适时针对讲授内容开展灵活多变的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远辉.课堂板书及其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咨询,2010,(24):203.
[2]李蓓.程序设计语言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计算机与网络,2010:185-188.
[3]邱建林,刘维富,顾晖,等.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3):96-98.
[4]王丹玲.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教学质量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12):72,74.□
《编程》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一类是Scratch或是仿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教学,以培养兴趣、锻炼思维为主,趣味性较强。在这里,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动画,故事,音乐和游戏,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此外,还有机器人编程,也就是搭建机器人,通过运行程序让它动起来,着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类是基于Python、C++等高级编程语言的计算机编程教学,目标往往是参加信息学奥赛等科技品牌赛事,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联赛、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或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要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积极反应原则。就是要及时强化巩固学生的学习反应,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只有学生积极地接受教材,才能推动他参与进一步的学习活动,真正地掌握知识。
二、小步子原则。即把教材分解为许多片段知识,编成一个逐渐增加难度的、有次序的序列,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任何两个小步子之间的困难增加都是非常小的,无形中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容易感受到成功并自我强化,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即时反馈原则。即要让学生在学习行为之后立刻知道行为的结果评价,从而保持行为,保持信心。
四、自定步调原则。这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而言的,允许学生自行决定学习的速度,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给每个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学习容易成功。
按照这些原则,斯金纳设计了自己的程序教学模式,教材被分成许多小的学习单元,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每一个小的学习单元都由“解释――问题(提问)――解答――确认”几个环节组成并循环往复。
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典型代表。所谓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早期,程序教学运动像一股旋风席卷了美国教育界。其创始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F·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 *** 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
为了减轻教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斯金纳还发展了一套教学机器。这是一种台式机械装置,将所教科目的具体内容编制在纸带上,由浅入深地编成系列,通过一个特定的窗口逐个呈现,答案也由机器控制。如果学生独立 *** 作教学机器,也可以实现“自定步调”。这个简陋的教学机器,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为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先声,斯金纳本人也因此被称为教学机器之父。
以上就是关于有人知道什么是程序教学法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有人知道什么是程序教学法么、C语言编程基本教学的书!初学者专用的书!、【浅析程序设计语言课的板书教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例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