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有哪些

教育现象有哪些,第1张

教育现象有哪些 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教育现象有哪些?要有事例加观点的教育现象有哪些?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教育现象有哪些?要有事例加观点的我国当代教育有哪些不公平现象?

教育优质资源(包括教师,教学设备、教学先进理论等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分配不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不公平(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接受教育权利差异);城乡公平缺失 从2002年全社会5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来看,当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却获得了绝大部分,从这个数字可见一斑。

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

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

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

地区公平缺失 有个对比是典型写照:2003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时,称北京市的毛入学率达49%,即为平均数15%的3倍多,而云南省2002/2003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该省2002年的毛入学率仅8.64%。

两个数字一对比,发现两个地区的入学率相差5倍还多。

以矛盾的焦点高校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

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为了考上大学,只有拼努力、毅力、体力、精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

此外,在长期倾斜性的经济政策支撑下,造成了我国较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异很大,而我们看到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按照收入来进行的,你要享受高等教育,你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依然在上升),这种状况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国家政策失误的后果让一部分老百姓去承担,显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阶层公平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我国的一个现实是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

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很多阶层分化出来。

阶层除了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

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各种技术人才在社会中享受更高的身份;而收入越低的人,如进城务工者、个体小商贩、下岗失业人员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逐渐降低,失去了在文明进程中的话语权,沦为弱势群体。

由于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教育公平问题也应运而生,就是阶层公平缺失。

这一点,人人都有切身感受,最明显地体现在合法化的择校费之类“钱学交易”和暗行、半遮半掩、甚至公开的“权学交易”中。

有了钱,就能进入比较好的学校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踏入一条宽阔的教育和职业路径;有了权,就能通过权力的运作,让自己和后代享受优秀的教育,甚至是“名义”上的教育,从而更利于权力的扩大。

配置公平缺失 前面主要是从教育的消费者角度来看的,从教育的供给者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严重的公平缺失,配置公平缺失。

而这一点也随着今年“两会”的召开逐渐浮出水面了,并得到了各方的关注。

配置公平缺失最突出的表现是各高校对于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的肆无忌惮的争夺。

前些年,国家出于提升高等教育整体素质,实施了“211”、“985”等一系列工程,对一些高校进行了重点扶植;近几年,又出于建设一批重点高校的需要,对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几所高校提供了大量的经费。

但反观其他一些高校,它们担负着“扩招”的重任,面对着迅速发展的需要,其实他们更缺乏资金,而且他们资金的来源渠道更窄。

我们不免对国家的倾斜政策提出了疑问,到底是将教育资源倾向于一些尖子生(而且这些学生很大部分都会选择出国的路),还是将教育资源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谁也不能肯定他们以后的发展如何)。

在城乡、地区、阶层差异日益拉大的今天,要想跨越城乡、地区、阶层界限,实现跳跃,从而过上更为康实的生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

社会的稳定,往往依赖于各种差异之间的和谐、融合与流动。

假如一个体系内的差异扩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差异之间的界限森严到不可流动的地步,这个体系必陷入混乱和崩溃。

这种现象我们已经看到过了很多,林肯时期的美国、元末时期的蒙古王朝、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等等。

而如何缩短这种差异、连通不同的群体,教育无疑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

通过教育,处于弱势的群体获得了通往较高层群体的渠道,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会有益地降低对现状的不满。

反之,如果没有了教育这个通路,或者教育不公平,通路走不通,这个群体便会找不到一种改变自身状况的方式,社会失去了自我调节的机制,以至矛盾无处化解、不满无处释放,于是混乱便不可避免了。

这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能够存续下来的原因之一,平民百姓始终可以找到一条升级之路,“一朝题名天下知”,“一人得道,仙及鸡犬”。

职业教育有哪些发展,河南望龙在线教育你们觉得报考怎么样?当前社会突出的教育问题有哪些?

当今的教育问题实在太多,说浑身是病,并非过度夸张。

个人以为,最突出的教育问题有以下几点:1.教师难以安心从教。

2.学校行政化,学校各级领导太多。

3.应致力于培养幸福的人的教育窄化为“分数的教育”。

4.学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

5.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6.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的快乐越来越少。

前三条主要指向学校,后三条主要指向学生。

1.教师难以安心从教。

教师难以安心从教的根本原因是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多数地区教师待遇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安心从教,是很难做到的。

职称评定的过于复杂,和其中或多或少存在的不公,也让教师难以安心从教。

职称问题的关键还是待遇。

评上中高级职称是教师提高收入的唯一办法。

但是,如今评职称之难几乎真的难于上青天了。

再加上其中或多或少的不公,让某些优秀的教师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法评上高级职称。

然而,某些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某些长袖善舞的教师却能相对容易地评上高级。

倘若没有极为豁达的胸襟,是难以淡然处之,而安心从教的。

绩效工资和职称评定类似,也是涉及到教师待遇,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公的存在。

一言蔽之,本来教师待遇就难以让教师过上有尊严和体面的生活,再加上职称和绩效的不公,不少教师的生活更为不堪,内心更为压抑。

2.学校行政化,各级领导太多。

教书育人的学校,本不需要那么多领导。

但是,多年以来,学校似乎有行政化趋势,各级领导越来越多。

200教职工的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接近40人,这样的学校是非常普遍的。

很多领导岗位有重复设岗之嫌。

另外,一线教师除了评职称,最热衷的事大概就是争取进入管理层,当学校领导了。

一个不太好的倾向似乎越来越严重——教而优则仕:一线教师教学优秀者往往热衷于担任领导职务,而一旦成功担任,教学能力就会渐渐衰退。

最终一个教学骨干消失了,一个平庸的学校领导出现了。

一个正常的学校,领导应该少一点。

3.应致力于培养幸福的人的教育窄化为“分数的教育”。

很多学校,不管它们如何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何先进,但骨子里却只有“升学率”。

不久前,南京一中在兼顾升学率的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结果高考成绩不佳,校长道歉:表示将全力对付高考。

除了升学率,其它的一切活动不过是做做样子,用“作秀”这个词恐怕不为过。

如果它们不是作秀的话,那也只是抓一些最为肤浅,最表面化的所谓“教育”。

如某些学校的德育就是抓迟到、衣着穿戴的。

它们抓的方式也非常简单,1人迟到扣班级3分,没戴胸卡扣班级1分。

每到周一就宣布全校各班级的扣分情况,扣分少的就是文明班。

不能说这样的德育完全没意义,但这样的德育真的是最肤浅、最表面层次的德育,德育的灵魂——学生的心理,它们是从来不管的。

如果有人管,那也是部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教育自觉,跟学校管理几乎毫无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育的目的时谈到,如果教育有目的,那么唯一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幸福的人。

多数校长应该知道这句名言,但他们只会口上说说,升学率才是他们的命根子,至于学生的人生幸福不幸福,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话题。

4.学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

减负喊了几十年,但学生负担却越来越大,大到初三、高三的学生几乎是全社会最苦、最累的群体,然而,他们很多还是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

中考科目越来越多,多到初中已经快没有副科了。

中高考难度和课本难度越来越大,大到教师教得越来越痛苦,学生学得越来越艰难。

近来,各省市频频传来中小学生轻生跳楼,原因大体都跟学业负担过重有关。

近年来,精神科医师表示罹患精神疾病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原因大体也跟学业负担过重有关。

近年来,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原因大体也跟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家长过于焦虑有关。

5.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关于这一点,我只说一个侧面:几年前,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大约一半出国深造,另一半留在国内的多数是选择年薪百万的大企业。

但是,如今,据北大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已和用人单位签约的北大本科毕业生超过70%选择了公务员、国企、中小学教师等体制内的职位——这些职位以往往往是北大清华的骄子们不屑一顾的,这些职位往往是普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

如今这些职位被北大清华的学子们拿到了,那么,普通本科毕业生该选择哪些职位呢?难道真的要去送外卖,送快递?6.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的快乐越来越少。

在学习中得到的快乐越少,学习就越被动。

没有主动性的学习,没有追求真理的学习,是难以产生真正的科学家、文学家的。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快乐越少,就意味着,将来能拿到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越小;我们的科技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也将越来越弱。

几乎浑身是病的教育,到底该怎么办?大概只有刮骨疗毒,才能有一线生机!

当前社会最突出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与教育资源配置低而且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经济水平的提高,相应对青少年接受教育追求明显提高,而且教育结构设置的“中考"50%分流,到低层级的职高,表示为完全不能接受。

要求接受高中教育的呼声高涨。

当前,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青少年和以往的青少年有截然不同的区别,以往是一对夫妻一个孩,现在是这一个孩的结合组建家庭,就是爷爷奶奶,老爷老姥姥,爸爸妈妈,六人坚守一个孩子,因此,这种对孩子求学的期望值,伴随经济条件的提高,更是前所未有的高涨。

这就形成了家庭求学与教育结构设置的冲突。

据实际情况反应,义务教育九年后,除个别的学生学习差,想读职高外,得有90%以上的学生想继续读高中,这就形成了与“中考”分流过大的激烈矛盾冲突,而且越演越烈。

这是当前教育绕不过去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幼儿,小学,初中教育乱象丛生。

超前学习,补课,外培,校内加码,家庭学习等,己经形成了社会风气,学生伤身,家长钱掏空、辞职陪读,甚至已波及到不能要二胎。

细解百姓对教育的需求没有错,多数家长也不是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就是想读高中,然后能学真正的技术本领,或考大学。

细解“中考”分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群众要求,理应分流逐步缩小,以至于取消“中考”把职教设在大学(二年专科,四年本科)才符合教育发展。

这也是教育的大势所趋吧?至于我国逐步崛起,职业技术教育层级必须提高,才能和企业接轨,据网上数字,美国有约三千家职教在大学(二年),颇受欢迎。

大学我们是2600多所,美国4300多所,(网数)可见,我们的教育需求与必须随着经济的提高,加大教育投入。

再苦不能苦孩子,家长为孩子学习开始拚命了,希望调整教育结构,逐步拆除“中考”这个弊多利少的症结,让我国的教育走向顺利,走向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50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