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拟

票拟,第1张

票拟 票拟是什么意思,票拟权出现于何时?票拟是什么意思?票拟是什么意思?从明朝的“票拟”制度入手,浅谈下明朝宦官是如何实现独揽朝政的?

对于大臣上的折子,送到内阁进行票拟。

内阁辅臣在一张纸上写上处理建议,这就是票拟。

然后给皇上看。

但是奏折那么多,皇帝也看不过来,于是就有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太监把奏折和内阁的票拟建议念给皇帝听,皇帝觉得可以,或者有什么建议,更改一下,皇帝口述,秉笔太监就在奏折上批红,看似是个写字的活,其实不然。

皇帝会亲自处理比较重要的奏折,但是这时候司礼监的宦官若是压下了某些奏折,拖上一段时间的话,皇帝就看不到。

若是碰上比较懒惰的皇帝,司礼监便是代行皇权了,很多奏折皇帝也不想批,直接把权力交给秉笔和掌印太监,司礼监的权力可以说比内阁要大。

内阁大臣要想办成一些事情,都需要和宦官搞好关系。

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足见其权力与地位。

魏忠贤时期,皇帝不管事,都是魏忠贤批红,皇帝也不过问,自然就是他说了算。

内阁票拟只是建议,最终还要有批红和盖印才能生效。

司礼监宦官与大臣勾结,大臣上的奏折都是按照宦官的意思来,否则批红那一关就不会过。

但是这权力说到底是皇上的,皇帝一句话,就能撤销掌印,秉笔太监。

宦官专权,都是皇帝太懒,崇祯一上台就把根基深厚的魏忠贤打倒了,在明朝的这种制度下,没有任何势力能对抗皇权。

只有皇帝不想干活的时候,宦官才能钻空子。

票拟,也称条旨,指的是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的一共办公形式。

伴随票拟一起出现的还有皇帝批示的权力,由于皇帝用于批示的是红笔,所以皇帝的这一权力被称为“批红”。

明宣宗时,皇帝的权力被正式分为了“票拟”和“批红”两大部分,票拟是内阁提出的处理意见,批红就是说同意的权力。

    票拟制度对明朝政治的影响,主要在于“票拟”和“批红”两大权力的主导权的变更上, “票拟”的权力一直为内阁大学士所占有,而“批红”权力却非一直由皇帝占有,而这些掌握批红权的皇帝之外的人就是---太监,批红权成了宦官把控朝政的重要政治工具。

其中权力最大的就是就是直接负责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负责盖章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不管朝政,某些太监便会自作主张,乱发旨意,下面的官想告状也告不了。

因为你告状的奏章最多只能告到皇帝那里,可代皇帝批阅奏章的人很可能就是你要告的人,那你这状能告下来吗?所以明朝中后期掌握批红权的宦官主导了当时政治局面,也一直被认为是大明王朝灭亡的祸根所在。

但是综观整个明代,坏太监很多,好太监也不少,但十分神奇的是,无论太监如何猖獗,都无法危及皇帝本人的地位。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宦官权力最大、气焰最为嚣张的朝代并不是明朝,而是唐朝,在唐朝后期,宦官完全 *** 纵国家大权,甚至可以立废皇帝,俨然就是国家最高统治者,而在明朝,太监虽然专权结党,但皇帝要动手解决他们,只需要写一张小小的字条(明武宗处死刘瑾)。

由此分析,“票拟”和“批红”主导权分配,不过是当权者对现实权力分配的一种平衡。

两项权力分配形成了稳固的政治权力体系,票拟权和批红权的斗争,实际上就是文官集团和皇帝及太监的斗争,不过是一种权力的游戏。

宦官把控朝政,也不过是当权者对权力的一种制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567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