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丰

诸葛丰,第1张

诸葛丰 为何司马光对于诸葛丰的评价是“前誉而后毁”?

题主所说的司马光对于诸葛丰评价是“前誉而后毁”,这一提法并不准确。

要想弄清这一历史典故,还需方城慢慢道来。

诸葛丰其人提起诸葛丰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提起诸葛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诸葛丰就是诸葛亮的先祖,在西汉元帝刘奭时曾担任过司隶校尉,授光禄大夫。

诸葛丰年少时便聪慧好学,素有贤名。

经过多年的精研苦读,在琅琊郡以精通经学而闻名,被选拔为郡文学掾。

后来同样精通经学,出身于琅琊郡的御史大夫贡禹,发现了诸葛丰这位小同乡的才干,便把他招到自己的身边做下属。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过渡,贡禹便向朝廷举荐他为文学侍御史。

诸葛丰获得赏识诸葛丰本人性格刚直,行事端正,渐渐的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并由此得到了尊崇儒家思想,喜好经学的汉元帝刘奭赏识,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秩比二千石,官职在丞相、御史大夫之下,但其权力却很大。

此官员直接听命于天子,是皇帝专门用来监督京师和京师周边地方的监督官。

手下有自己的属官,另外还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督查队伍,因此被称为司隶校尉。

(诸葛丰画像)诸葛丰在职其间铁面无私,京师及周边的功勋显贵是人人惧怕,避之不及。

由此京师人还编排出一句俗语:“间何阔,逢诸葛。

”以人们长久分开,不得相聚的事例,来暗讽诸葛丰执法严苟。

而元帝则深感诸葛丰品行端正,能秉公办事,便加授他为光禄大夫。

至此诸葛丰位居众大夫之首,居九卿之位仅一步之遥。

诸葛丰遭贬元帝刘奭自幼喜好儒学,宅心仁厚。

在位之初一改其父宣帝刘病已“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重用儒生治理天下。

不知何故,元帝在位时天灾频发。

崇尚清谈的儒臣们应对无据,解救无方,至使宣帝以来的中兴气象呈衰败之势。

原本雄心勃勃,以匤扶天下为理想的元帝刘奭,面对儒臣们的无所作为,进取心日减。

整天醉心于歌赋音律、诗词书法之事,将朝政大权委于宦官、外戚,致使中书令石显擅权,外戚许氏、史氏恣意妄为。

(汉元帝画像)此时,诸葛丰对外戚许章持宠而骄,不守法度之事深恶痛绝。

有一天便乘许章出门之际,持天子符节要拘捕许章。

许章见势不妙,便逃向皇宫乞求元帝的庇护。

元帝见许章如此窘态于心不忍,便斥退了上殿前来禀告许章罪行的诸葛丰,并没收了他所持的符节,诸葛丰悻悻而退。

从此以后,司隶校尉便失去了天子符节,其执法的权威性便开始大大减退。

面对如此窘境,诸葛丰心中颇有怨气,于是他便上奏元帝请求告老还乡,元帝不准。

经此一事,诸葛丰渐渐的在元帝面前失去了信任,没过多久诸葛丰便被贬为城门校尉。

诸葛丰弄巧成拙元帝在位时,是西汉宦官擅权,外戚乱政的开始。

由于各方势力内斗不至,朝臣中构陷之风盛行。

就在此时,被贬为城门校尉的诸葛丰上书d骇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

由于举证不实,查无所据,引起了元帝的不满与警觉。

为此元帝下诏给御史曰:“诸葛丰前些时候在朝为官时,经常在朝中夸赞周堪、张猛之美。

现在他被贬为城门校尉没多久,便反过头来举报周堪、张猛之失,且所告皆是无证之辞,捕风捉影之事,恣意毁损他人名誉,这不是正直君子所为。

朕念他年事已高,就不追究他的刑罚,贬为庶民,回乡养老。

”由此看来,诸葛丰在当时政治昏暗,群臣构陷之风盛行的大环境下,也没能“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

反而弄巧成拙,被罢官回乡养老。

司马光“前誉而后毁”宋代司马光在其编撰的《资治通鉴.汉纪》中,专门对诸葛丰“前誉”周堪、张猛,“后毁”周谌、张猛之事所出了评价,一针见血的指出诸葛丰所作所为并不是出于公心,不过是诸葛丰为了自己的进阶之路,而采取得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术罢了。

(司马光画像)同时司马光话峰一转,也对元帝赏罚不明提出了批评,认为他既然看出诸葛丰是诬告就应该明确其罪,如果不是就应该奖赏诸葛丰。

可结果却是元帝不问青红皂白,将诸葛丰、周堪、张猛众人一律贬谪,致使忠奸不明,事非不分,这不是一位仁君的所为。

问答小结:司马光“前誉而后毁”,并不是单对诸葛丰的评价,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这一事例,来评论汉元帝时期赏罚不明,事非不分的政局败象,有这借古讽今的寓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52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