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是否刚需还有待考察

激光雷达是否刚需还有待考察,第1张

素材来源:雷锋网和传感专家网综合整理

自动驾驶系统作为反映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最佳应用场景,已成为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研究热点。而自动驾驶中的激光雷达更是备受欢迎。

从去年开始,继Velodyne之后,各大激光雷达公司趁热打铁纷纷走向上市,引发一场上市热。

然而,也有意外之举。近日有新闻报道,激光雷达公司OURS将被收购,而收购方是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收购金额达到1亿美金。

激光雷达赛道正热,OURS就此出售业务是否会错过,大好时机,或者说出售OURS是否还有其他用意。

  OURS有何实力,竟被Aurora看重?

据了解,OURS成立于2017年,OURS的创始人谭章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而后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师从RISC-V(第五代精简指令集)创始人David Patterson,后曾领导开发Pure FlashBlade产品,并在2017年荣获AI硬件领域的AIconics最佳创新奖。他在闪存和硬件加速领域拥有20多项专利,同时也是一款开源SPARC CPURAMP Gold)的发明人。

2018年,谭章熹将OURS的芯片部分业务拆分带回国内,并在深圳创立了一家RISC-V芯片公司睿思芯科。

据了解,工作重心早已转向睿思芯科的谭章熹并不会随着OURS的传感器团队一起加入Aurora。

谭章熹选择把重心转移回芯片领域之后,激光雷达赛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局势?面对国内当前的国产芯片替代又会有何影响?

OURS被外界定性为激光雷达芯片公司。但是它起初也不过是一家以低功耗端计算(Edge CompuTIng)AI 芯片为核心技术的企业。

随着2018年中美关系的变化,又考虑到国内芯片的发展状况,谭章熹带着芯片部分的业务和团队回国,才因此成立了睿思芯科。

谭章熹表示出售OURS其实是给团队和公司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抽出芯片业务的OURS,可以更深层次的去集中研发,更是将研发方向集中到了FMCW激光雷达传感器。然而OURS真的要实现真正的量产,他需要的是更大的平台,OURS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OURS所选择的FMCW路线及其集成技术的优势,正是它获得Aurora青睐的重要原因。

FMCW目前是被业界人士广泛认可的激光雷达技术发展方向,它可通过连续的低频率光波测距,且只会放大与本地振荡器信号相干的光波。且只会放大与本地振荡器信号相干的光波,达到不受太阳或其他传感器的干扰。

想要在3D空间里完成光波探测,FMCW需要更复杂的光电系统,体积的大小也随之增长。刚好OURS的技术足够解决问题。FMCW激光雷达具备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同时也需要提供更大的算力、超高的精度及巨额的成本。

在Aurora收购后,OURS团队将会进一步发挥在在FMCW激光雷达上的技术优势,在降低成本的、缩小尺寸的同时依然可以维持更高的芯片性能。不仅可集成激光雷达的必要组件、固态光束转向系统和FMCW收发器,还可以实现FMCW激光雷达系统规模化生产的目标。

谭章熹认为,国内的芯片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从整盘棋上看,处理器可能会有更大的市场”,从中国对消费电子的高需求角度看,中国无意外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国走上自研处理器道路或成为必然,,开源的RISC-V架构,将有望成为释放国内芯片设计潜力的平台,这既是中国芯片国产化的挑战也是机遇。

从去年开始汽车领域缺芯潮不断爆发,甚至还影响着手机、游戏机、安防等行业,车载芯片如此巨大的市场,反而让国产芯片企业看到了希望。

可以说“缺芯潮”只是一个推动的因素,在更大程度上诱发了中国构建自己产业链的动力。

谭章熹表示,“要谈论国产替代,我们要先搞清楚,要替代的是什么东西。”

但是芯片“卡脖子”问题不解决,不论是受生产条件的限制,还是技术的限制,国产芯片想要实现量产供应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说真的谈国产替代还为时尚早。

半导体产业更是一个分散复杂的产业链,日本的半导体材料、欧洲的光刻机技术、还有台湾的晶圆代工产业等。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整的构建一条生产链,但是中国却可以在某些环节中取得一些突破。

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技发展更是需要时间迭代的客观事实。所以在如何应对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中,谭章熹表示都必须对芯片产业有足够的耐心。

芯片产业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人才储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台湾而讲,如果没有当年台积电张忠谋等人从美国回来投资办厂,并培育出不少的技术人才,也不会有台湾今天发达的半导体产业。

而中国大陆就是缺少了半导体这一方面的人才,大家都集中在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大陆的人才储备实际处于失衡状态,想要实现地区的整体发展,就得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覆盖。

  激光雷达赛道正热 热度真的真实吗

一大批激光雷达公司涌出市场,出售OURS是否会错过时机?

谭章熹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且认为当下激光雷达的热度未必是真实的。一种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另一种是产品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对目前激光雷达赛道的热度仍持有谨慎的观望态度。

对于激光雷达赛道的热度,及激光雷达成为刚需仍持有谨慎的观望及考察态度。

他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去考虑:

首先,激光雷达是面向量产车,还是只是面向样车销售?如果是面向量产车销售,那么一辆汽车最终会装载多少数量的激光雷达?

其次,激光雷达会不会只是用于早期高精度数据的收集?如果是的话,将来高精度数据收集完成,而激光雷达的成本一直无法降低,届时车企是否还会继续使用激光雷达?

“目前没有其他的方案可以比对,所以我们会认为激光雷达是强需求,但是再过几年还会不会是强需求,这个就不一定了。”

激光雷达的需求势必会受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而变得不确定。但是就目前的激光雷达技术其实与过去几年的雷达产品,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也许以后会随着技术的演进,算力的提高,会有些改变。

谭章熹以多摄像头的手机举例,随着算力的增强,手机摄像头也能组合出单反相机的效果。

通过低成本的传感器组合也能解决同样的问题的话,那么未来高端的激光雷达或许会有市场,但是也只是会出现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

激光雷达也许现在很有热度,也有很不错的销路市场和回报率,但是未来结局如何,短时间内还不足以下定论。

编辑:hfy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02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