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企业营销的致命错误

如何避免企业营销的致命错误,第1张

营销最容易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八分传播、二分策划。这里并非是说在工作时间上的二八分,而是在重视程度上的二八分。

1.不够理解你的客户。很多初创公司都会把用户的需求概况化。虽然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市场,但是你需要明白的是,你的每一个客户所面临的挑战都是不同的。很多创始人在产品营销前都会进行一些调查,可是不会针对用户具体的需求和难点提出问题。他们只是滔滔不绝地夸赞自己的产品优势,有多少个好用的功能。虽说创始人对自己的创意充满激情无可厚非,但是也不可忽视对用户的了解度。

2.产品卖点并不能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大多数初创公司会很详尽地说明自己产品的各种附加功能,却不会为客户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此,作为初创公司,你必须通过询问懂得顾客的需求。要想获得一名潜在客户,你的产品至少有两到三个让用户感到实用的功能,而不是你自己想当然的为产品添入的100个功能。

3.创始人没有和顾客“亲密接触”,这会失掉很多机会。大部分初创公司创始人都不会亲自去兜售自己的产品,他们并不会亲临现场来和顾客接触。这种体验对初创公司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就这样白白失掉了。首先,创始人失掉了和最早期顾客直接联系继而发展长期客户关系的机会。其次,他们失去了从客户直接获得回馈的机会,而这些回馈一般能够为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改善提供最佳建议。

4.初创公司没有保持持续不断地跟进。很多初创公司营销活动一完就不再跟进了,或者说跟进过一两次就不管了。初创公司创始人可能出于销售量的考虑担心太多,怕占用客户太多时间让对方反感。如果因为你的跟进而流失掉了潜在客户,那么他们早晚都不会属于你。并不是要你频繁地打电话联系客户,直到烦得他们扯掉电话线;但是,即使你对潜在客户不进行跟进,也不会多一个新客户。因此,你应该保持跟进潜在客户直到他们给你明确的答案。

5.初创公司大都会对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进行优化,但是却忽视了销售漏斗。大多数公司甚至都不会对销售漏斗进行优化。如今,初创公司都可以获得海量的数据,但是却不会追踪销售漏斗的基本指标,比如电话/电子邮件、有效的联系、潜在客户、达成的交易/交易价值和达成交易的时间点。

6.价格定位不合理。创始人通常会认为,服务价格越低越好。当然,低价标签会降低顾客的进入壁垒,但是同样会稀释你产品的价值。如果你的电子邮件或者网站插件能够为你的顾客提供大量的价值,那么你也可以像Netflix一样按月收取订阅费。当你的产品通过病毒式扩散收获了很多用户吸引力,那么你需要考虑自己的价格定位,以维持你的业务发展。你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了价值,他们需要为之付费。你需要出售的是产品的价值,而不是靠价格标签来吸引客户。

7.创始人并不过问产品营销业务。有时候只需要简单过问一下营销业务就能让整个流程按照你的方向走。在一系列电话、产品模型和后期跟进之后,某些创始人仍然不愿询问客户,害怕失掉业务。如果你花费了很长时间来培养客户关系,那么你何不直接接触客户、并建立起和客户友好的朋友关系呢?

一些企业家是因为出于对艺术、时尚或者科技的热爱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名成功的企业同时也需要是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能够兜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自己的创意。以上所有关于初创公司营销过程中易犯的7个致命错误都是有迹可寻的。因此,初创公司的销售团队一旦意识到自己犯了以上错误,应该立即纠正,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营销变得越来越困难。“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基于对全球300多家企业的研究和咨询服务基础上,为人们总结了企业营销中的十个致命陷阱。正是这些致命错误,让企业越来越难以通过获取足够的品牌溢价,来覆盖品牌建设成本,围绕品牌而在产品和渠道多个环节的建设投入受到影响。网络时代,消费者精于比价,企业的定价策略很难扛得过竞争压力,被迫卷入价格底线不断探低的促销游戏。企业、营销人所熟悉的传统营销,效果在下降,但成本却在一直攀升。

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营销十宗罪,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营销偏离市场,更丢弃了市场导向。市场总在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企业要动态化的调整并适应不同的细分市场,但营销现实却是,许多企业确定了不同的细分市场并为之提供不同产品,然后陷入一成不变,没有真正衡量每一个变化调整的细分市场在特定时间内的吸引力。当然,更重要的是确定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细分方法。

丢弃市场导向的重要表现在于,大部分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认为只有营销和销售部门需要服务客户,其他部门和其他人与此无关。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会出现员工对客户要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至于出现交货延迟、发票错误等问题时不能作出快速纠错反映。与之同时,不少企业的营销和销售部门也仅仅以销售业绩为唯一(主要)的考核指标,服务客户的成效没能转化为考核指标。

营销十宗罪第二类,可概述为麻木症。包括企业没有充分理解目标客户、没能更好地明确和监控竞争对手、没有很好地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善于把握新机会。理解目标客户前提在于与客户之间达成顺畅沟通,善于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企业既需要继续沿用焦点小组、问卷调查等传统的调查方法,也应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开展数据分析、客户需求的心理学分析、人种学研究等。同样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在应对竞争对手之上,企业应建立竞争情报系统。

企业麻木对待员工、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这类做法非常常见,体现出企业界根深蒂固的经营目的误解——基于零和博弈,在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情况下,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这样的短视促成的麻木,还会出现在寻找和对待机会上,企业会漠视创意来源,乃至于将创意、创新技术拱手让给竞争对手或新创创业公司。

营销十宗罪的第三类,是营销系统的松散和瓦解。首先,不少企业年复一年套用过去的营销计划,拒绝证实新的市场环境和压力,也不考虑突发情况。在这些企业中,营销计划常常是僵化古板的,不存在d性预算。

其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政策与市场脱节。菲利普·科特勒强调,企业的产品跟踪和评估系统必须保持动态更新。

第三,企业不善于品牌建设和沟通。为此应对应建立起围绕细分市场的营销、广告、公共关系、直销细分策略,细化财务影响评估体系。

第四,企业未能很好组织起卓有成效的营销。这一点主要指的是企业的营销部门领导人(营销总监)不具备适应市场的营销技能,在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很多企业的营销总监往往是“一招鲜”能手,却很不适应新的市场定位,更不具备品牌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化营销、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网络营销、公共关系营销、服务和体验营销、盈利分析等技能。

第五,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菲利普·科特勒已年过八旬,在营销研究领域浸淫了四十多年,仍然敏锐意识到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的颠覆性价值,反观不少企业的营销人却仍然排斥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不是简单意义上与电商网站合作,或者推出微信、在线营销就能概括的,而应涵盖网络思维和渠道对包括营销在内企业各流程的改造,有助于企业实时接收客户信息反馈、把握市场动向,开展自动化销售并最快辨识及回应影响公司口碑的舆情事件。

曾经在市场上无限风光的企业,如索尼、朗讯,近年来都遭遇了市场占有率下降,业绩不振的困境。这些企业在市场变化的时候,没有做出及时的战略或技术方向调整,造成了经营上的被动,而在被竞争对手赶超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也丧失了重新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机会。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总结了五种经营错误,对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对高利润率和溢价的顶礼膜拜。高利润率不等于利润的最大化,总利润等于利润率乘销售额,只有利润率能带来最大的利润流量总额,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历史上的索尼凭借自己独特的技术差异获得了更高产品定价基础,这是支持其高价格高利润的基础,但现在看,产品的技术差异变化小了,高位定价的优势变弱,品牌的溢价率大幅度降低,索尼遭遇的困境也就由此而生。

2、给新产品确定错误的价格,即按市场能够承受的价格销售新产品。即使产品受到专利的保护,但是如果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潜在的竞争对手也会想方设法绕过保护措施,以更有利的价格来争夺消费者。

3、成本推动型定价策略。以价格为导向的成本计算模式比成本推动型策略更有效,丰田和日产就是用这个策略占领了美国的豪华车市场。

4、在昨天成绩的基础上错失明天的良机。昨天的成绩有时候会让公司固步自封,在技术的推陈出新上显的迟缓,错失未来发展的机会。索尼的随身听曾经风靡许多国家,而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下,他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固守自己的优势,给三星等开发数字技术的厂商提供了机会,从而造成今天追随者的角色。

5、创造问题滋生的土壤,扼杀机会生存的环境。有效的管理者大多数是能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动公司和自我的成长。而在有些公司里,人们对机会不闻不问,没有配备足够的忍受去处理每一个机会。相反一些新兴的企业则是在机会中成长,例如谷歌公司,他们从互联网的搜索技术入手,给公司中每个成员的新创意一个发挥的空间,在互联网的发展中茁壮成长,而原来如日中天的微软,则错失了这个良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2495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