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腿和欧洲火腿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火腿和欧洲火腿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火腿是一种时间、环境和人类智慧共同造就出来的美食,所以不管中国还是欧洲著名的火腿出产就那么几种。比如名气很大的金华火腿,以及宣威火腿、诺邓火腿、冕宁火腿等等,外国的伊比利亚火腿、帕尔玛火腿、巴约拿火腿等。不过虽然都是类似的美食,也还是有些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

【吃法上的区别】

相信大家已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不少欧洲火腿的吃法了,一般都是切片生食的,搭配酒类也是相得益彰。而中式火腿的烹饪就比较繁多了,蒸、煮、炖、炒、蜜汁、扒等等介成美食,尤其有些菜系中火腿吊制的高汤几乎构成了一种本味。当然这也与制作过程导致含盐量的不同有关,现在国内也有适合生食的低盐火腿了。

【制作工艺上的区别】

火腿种类太多就没办法一一细说了,就拿知名度比较高的金华火腿和伊比利亚火腿来说吧,简单的说就是,相对来讲后者的制作耗时更长,而且盐的用量相对没有那么高。而且在欧洲一些火腿产区特有的岩洞储藏方式环境比较稳定,杂菌较少,再加上天然的适宜气候,利于火腿的熟成。

中国火腿食用历史悠久,江苏如皋火腿,浙江金华火腿和云南宣威火腿皆是国内知名品牌。以浙江金华火腿为例,还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也大力推广火腿文化,修建了火腿博物馆等文化工程。可以说,国内老百姓对中国火腿的认知是比较充足的。

简言之,中国火腿和欧洲火腿有区别的地方不仅是食材原料不同,其实还有市场销售观念和营销策略的不同。这种不同造成的原因既有历史上的消费习惯,也有中国人典型的崇洋媚外心理在作祟——金华等地的本土火腿其实肉质非常好,口感也很符合大家的消费习惯。

在每年的第一阵秋风席地而起时,“秋风起,食腊味”这句口头禅在“老广”中到处都风行着,广式腊味特有的香味在一阵紧似一阵的秋意风声中,弥漫在大街小巷,带来深浓的秋的消息。这时,在老辈把酒桑麻的谈古论今中,你自然就会听到一些腊味世家的如烟旧事。其中,老字号“皇上皇”的故事也真带有一番传奇色彩。故事说的是在三、四十年代的广州,有兄弟俩谢柏、谢昌,先后设铺经营杂货。首先是为兄的谢柏在海珠南路开设了一间“八百载”的杂货铺,积累了些微的资金后便试着经营腊味,没想到竟然一市风行。于是,谢柏就把所经销的腊味配上商标,称为“八百载太上皇”。为弟的谢昌看着腊味的“好市”,也设法在同—地段摆设了一个腊味摊,这时正是广州沦陷初期,大商家多离穗逃难,给了谢昌一个“天时”插足市场,而这一带恰恰又是广州的食肆旺地,四乡客流如云。这样的“地利”使谢昌的小本经营游刃有余。不久,他也在“八百载”附近租了一个铺位,以店号“东昌”经营腊味。但所谓抬头见招牌,谢昌深谙招牌上先声夺人的威力,总是觉得这个店名与兄长的“太上皇”相比,缺少了霸气,整天为此思量往复。一次,正是北风转南向,所谓的“回南”天,他购进的一批腊鸭变得黄澄澄的,却照样大行于市,伙计见状,脱口道:“黄上黄了,还是这么好销。”谢老板一听,“有了!”把“黄”改为“皇”不是明摆着的一个霸气十足的好名字吗?于是就在原来的招牌上加上商标“皇上皇”。谢老板一方面懂得广州人对谐音寓意的迷信,另一方面这名字暗合更胜“太上上皇”一筹的意义,自然加强了他锐意进取的雄心。俗话说“一山不藏二虎”,兄弟俩便开始分庭抗礼。表面看,这是兄弟斗法、骨肉相煎,实际上也是—个各出奇招,开拓市场以创立名牌的历程。显然,谢昌更有市场眼光和经营手法。腊味的制造和经营最受制于季节,所以行业中有“百日红,担灯笼”的谚语,就是指百日旺市一过,就要另寻生计了。为了寻找“渡淡”的途径,以支持腊味的行销,谢昌制定了一个“三阵并施,全年统筹”的全方位营销策略。就是在冬季全力以赴制造腊味,此为以火为主的“朱仙阵”;在夏季开设冰室业务,此为以冷为主的“阴风阵”:在春秋两季,利用腊味加工中的油料,废物利用,化腐朽为神奇,制造肥皂,这称为不冷不热的“温和阵”。如此,“腊味业”、“冷饮冰室业”和“肥皂杂货业”三阵并举,成为“皇上皇”深入民心的三大法宝。如今,老辈还记得四十年代“皇上皇”曾风行于街市的广告:“想、想、想,皇上皇风肠,一年一仗,任君选尝。”简直是家喻户晓。但是,大家更醉心于娓娓道来的却是当年东昌“皇上皇”腊味特有的“三味”:酱油的“卤味”;玫瑰露酒的“香味”;腊味在北风中风干的“风味”。现在还流传着当年的东昌老板如何严格选用猪后腿上的瘦肉和肥膘肉,按比例配制成所谓“三七肠”、“二八肠”的躬身亲为,以及“皇上皇”在天台上自晒的生抽和老抽等等的旧事。一段时间的锐意经营后,“皇上皇”的腊味就成了最风行的秋风消息,是流行于老广中的一个旧名词。

中国的两大美腿,分别是云南的宣威火腿与浙江的金华火腿。其中又以后者在众腿之林中最具代表性。金华火腿在整合营销上的成功之处包括:一、选用当地土产的良种猪"金华二头乌"。这种猪头、臀乌黑,其余皆白,后腿格外丰满健壮,瘦多肥少,脚细爪白,皮薄肉嫩,最适合制作火腿;二、火腿的发明据说与宋代的抗金事迹有关。相传南宋名臣宗泽为了抵抗金兵而留守旧都开封。某一次,生性节俭的宗泽将食用后剩下的一小堆猪腿肉用盐腌起来。当时路途遥远又值严冬,猪腿经过风干后非但没有败坏,滋味反而更觉鲜美。宗泽是浙江义乌人,他和他的部下吃了这种猪腿之后屡破金兵,义乌乡亲闻之无不欢欣鼓舞。火腿之法遂得以发扬光大,并且一火就火到了今天。

宣威火腿,因产于宣威县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宣威火腿驰名中外,早在一九一五的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成为云南省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特食品之一。一九二三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各地食品比赛会上,获得各界人士的好评。在这次会上,孙中山先生品尝了宣威火腿,觉其色鲜肉嫩,味香回甜,食而不腻,备加赞赏,留下了“饮和食德”的题词,以宣威火腿制成“云腿”罐头的工厂,也取名为“德和罐头厂”,从此宣威火腿名声大振,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现在还出口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048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