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为什么不引荐孟浩然

张九龄为什么不引荐孟浩然,第1张

张九龄为什么不引荐孟浩然 张九龄为何不推荐孟浩然

据说孟浩然在长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阳,又南游洞庭时,因面对波澜壮阔的湖水,不禁激起自己求仕的壮志,就写了下面这首赠给张九龄的求荐诗。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在唐代,已成为当时的一般知识分子登科出仕的必要手段,孟浩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援引,以便为国出力,不至于老死山林而无所事事。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孟浩然曾在王维处做客,恰遇唐明皇前来,孟藏在床下,王以实情相告,明皇命孟出来,并问新作。

孟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明皇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归襄阳。

因而,张九龄也不敢再举荐孟浩然。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描写了一种怎样的心境?

问题: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描写了一种怎样的心境?前言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是一首干谒诗,因此又名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孟浩然与王维的干谒故事干谒诗类似于自荐信,这首诗就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一封自荐信。

张九龄当时担任唐玄宗的丞相,他对于孟浩然还是很欣赏的。

不过张九龄却没有帮上孟浩然的忙,只是在自己被贬谪以后,邀请孟浩然去做了几天幕府。

和孟浩然齐名的王维也曾经干谒过张九龄,可惜也没有起到什么用。

王维也写了一首诗:珥笔趋丹陛,垂珰上玉除。

步檐青琐闼,方幰画轮车。

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

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

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

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

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

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

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馀。

《上张令公》张九龄并不是不想帮孟浩然,估计他自己虽然是个丞相,但是没有太大的能力。

根据唐朝薛用弱 《集异记》的记载,王维后来走玉真公主的门路,被内定了状元。

而被王维挤走的原定状元叫做张九皋,这个张九皋是不是很眼熟,因为他是张九龄的亲弟弟。

二、孟浩然的干谒诗据说孟浩然这首诗写在开元21年(733)年,孟浩然45岁时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不过也有人说张丞相是指张说 。

至于到底是谁张说还是张九龄,老街也搞不清楚,不过与诗无关。

下面简析一下这首诗,看看孟浩然是怎样求人的。

前四句写景物: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八月份雨水正多,水涨平堤,天水一色。

湖上雾气蒸腾,笼罩云梦泽。

遥望宽广辽阔的湖水, 有波涌撼动之感。

后四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句是比体(比喻),对句是赋体(直说),我想渡江却没有船,说的很委婉其实就是想做官却没人引荐的益思。

自己做不了官,却要说在盛世之下不为君主效力是读书人的耻辱。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还是比喻,我就像一个坐观钓翁之人,只有羡慕的份了。

言外之意,麻烦您张丞相给推荐推荐吧,说不定咱也是姜子牙一样的人呢。

三、半古半律八月湖水平,仄仄平仄平。

这首诗一般被归为五言律诗,不过这首五律的第一句就不是律句。

这种情况在盛唐时并不少见,例如崔颢的《黄鹤楼》上半首古体,李白的《夜泊牛渚感怀》不对仗。

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第一句,“北阙休上书”, 仄仄平仄平,也是这种句式,看来孟浩然挺喜欢这种有古风特点的句式。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结束语孟浩然这类半古半律的律诗,在陈子昂、王维、李白、崔颢等初盛唐诗人作品中常见。

这些人其实都能做标准的格律诗,估计是比较喜欢这种拟古的风格吧。

孟浩然年轻时隐居不仕,中年以后才出来求官,可惜屡试不第。

不过倒是交了不少好朋友,如李白、王昌龄等人。

据说孟浩然家境富裕,做不了官没关系,南山归敝庐的生活也不错。

@老街味道

一首很有文釆且有大雅之风的求荐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78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