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找到的,你可以参考 现在的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激增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高精尖发展。
今天,我有幸与大家一起参观福州的科技馆,先进的高科技产品令我大开眼界。
走进科技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精致的卫星模型,高1.5米,宽1米左右,它不停地转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宽大的展厅中央的“磁悬浮地球仪”最引人注目,展品展出了自动控制原理和地球的风貌,球体表面采用了不同颜色,将不同的海拔高度精确生动地体现出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地球自一个角落的地进形态。
山脉、河流、高地、平原等,都能够一目了然。
但这么大的地球仪为什么悬浮在空中?我想这是大家最疑惑的地方,也是这仪器妙处所在。
经过阅读说明才了解,其原理是在地球仪上部是磁场控制器,传感器感知到距离变小时,减小磁场强度,当悬浮距离变大时,增大磁场强度,从而保证地球仪与控制器之间距离约40毫米左右,另外旋转磁场发生器使地球仪旋转。
“瞧,多美的杯子。
”沿着好友指的方向看去,的确有一个精美的黄色杯子,也是悬浮在空中,难道又是一个磁场吸引的原因?当我再向前走一步时杯子就渐渐模糊了,我要触摸它,却怎么抓也抓不到,这应该不是磁场之类的,而是一个虚影,它采用的是球面镜,根据球面镜光学成像原理的科技手段来展现栩栩如生物体。
使我们在得到科学和艺术的享受的同时了解光学成像的原理,真是一举两得。
在科技馆北边有一个倾斜小屋,进入小屋,立刻感到头昏眼花,不自觉紧抓扶手不放,因为人的行动是受大脑指挥的,而大脑接受信息时才能发出指令,前庭觉将感受人体平衡信息(垂直或倾斜);视觉将感受人所处地面水平情况;肌肉将发出紧张情况信息,大脑将综合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对骨骼、肌肉和有关器官发出指令,当我们进入倾斜小屋后,我们只感到墙面是垂直的,经验产生的视觉信息认为我们是站在水平地板上,但前庭觉反映是站在倾斜面上,相互矛盾的信息汇集到大脑中,使大脑不能发出正确指令,因而我们头昏眼花感到行走困难。
参观完诸多展品,真令我获益匪浅,兴趣大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科学仪器不断问世,使人类走向高级文明阶段,为将来更发达的科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我们作为下一代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学习,为科学做出贡献。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朱喜的《观书有感》二首,是比较喜欢的两首诗。
寓含丰富的读书及创造硩理,清新自然,析理明了。
好诗都有不同角度和层面。
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俳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泓池水,若封闭自守,不肯汲取新的源流,势必发绿发臭,腐朽浑浊,不收天光,难映云影。
一个人更是如此!应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文,补充自己,心底才能弥久常新。
清若池水,水澄岳立,集天光而收云影,世间万般明了与心。
淬得天地妙韵,尽揽日月精华。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诗是说观书之后,文学创造的的美学范畴。
一夜春水好像作者的文思喷发,功到自然成,千溪万流,汇入江海,能使搁浅的巨舰,像一片羽毛一样飘浮水面。
如果才思枯竭,灵感不生,如水浅舟大,即使强力推移,也是徒然。
一个作家,如能融合各种知识文化,基本功扎实,才能驾驭文字创作,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一旦灵感顿生,便像一帆大船在中流大水中自由不拘任意航行了!一己浅见,不到之处诚希见谅!
朱熹《观书有感》是首说理的组诗。
从文字组诗上看好像是首风景之作,但实际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这首诗包含着深厚的蕴意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
读书需要求异求新,以诗作为源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水。
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寓意多么深刻。
诗文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而且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诗人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澈,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启迪人们要不断进取,提高自已,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