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价格是什么?

生产价格是什么?,第1张

生产价格是什么?

[拼音]:shengchan jiage

[外文]:price of production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之和。

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K.马克思说:“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6页)。它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

假定社会总资本为500万元,平均分配到5个不同的产业部门,剩余价值率相同,但由于每个产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在相同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量也不一样,从而个别利润率就各不相同;同时,由于每个产业部门中不变资本的固定部分与流动部分的比率不同,固定资本中各个组成部分损耗的快慢也不一样,因而在相同时间内不变资本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量就不相等,从而商品的成本价格也各不相同。如下表所示:




上述5个产业部门所投入的资本量相同,但各自的利润率高低不等,这就必然引起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流动,即资本将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Ⅴ、Ⅳ、Ⅰ)转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Ⅲ、Ⅱ),结果就会导致不同利润率的均衡化,形成平均利润率。这样,各个不同产业部门所实现并占有的利润,就不再是同各部门实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适应的利润,而是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同各部门所投入的资本量相适应的平均利润。各个产业部门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就是各个产业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从而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使平均利润同各产业部门实际所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发生了偏离,从而导致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在数量上的偏离。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和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构成(78c∶22v)相同的产业部门,平均利润才会同剩余价值相等,从而生产价格也才会同商品价值相等。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平均利润会大于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平均利润则会小于剩余价值。各个产业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离,会互相抵消或均衡,以致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422)=商品的价值总额(422)。可见,商品的生产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商品就不再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来进行买卖。这时,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规定也就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着生产价格这一重心而上下波动。从较长时期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会互相均衡,从而它同生产价格的偏离就会趋于一致;而从全社会来看,尽管生产价格也是经常变动的,但它要以商品价值为最终限界,从而生产价格总额会等于商品价值的总额。

由于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它的一切变化归根结柢是以商品价值的变化为基础的。就每个生产部门来说,引起生产价格变化的原因,不外是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或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动。虽然各个产业部门的不同利润率是经常发生变动的,但这些利润率的变动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均衡运动,才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所以,在较短时期内,生产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商品价值发生现实变动所引起的。总之,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动总是离不开商品价值的变动,不是直接同本部门商品价值的变动有关,就是间接同其他部门商品价值的变动有关。可见,价值规律不仅调节商品价值,同时也调节生产价格。马克思说:“价值规律支配着价格的运动,生产上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减少或增加,会使生产价格降低或提高”(同前,第25卷,第200页)。

由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通常情况下,各个产业部门所实现的利润同实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会有偏离。这样一来,利润的真正性质和起源完全被掩盖起来,价值同劳动的关系,利润同剩余劳动的关系,也就更加看不清楚了。

生产价格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同A.斯密所说的“自然价格”和D.李嘉图所说的“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和“费用价格”基本相同的。但是,古典学派把生产价格和价值混为一谈,使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矛盾,既要坚持劳动价值论,又不能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来解释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问题,最后只好宣布这是“对价值规律的修正”。这是导致李嘉图学派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不能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解释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马克思第一次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利润和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从而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35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