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怎么保鲜

香菇怎么保鲜,第1张

香菇保鲜的方法
避光贮存法 必须避免在强光下贮存香菇,同时也要避免用透光材料包装。密封贮存法 可用铁罐、陶瓷缸等可密封的容器装贮香菇,容器应内衬食品袋。要尽量少开容器口,有条件的可用抽氧充氮袋装贮。 香菇存放时应确保密封,不要空气接触以免软化,避开高温及日晒处,放在阴凉的地方,用较厚的塑胶袋小包装存放。 受潮再烘干或日晒保存香气及口感。生鲜未烘干之前香菇避免沾水,可延长保存期限。
将生鲜香菇放入冰箱之冷冻库存放,亦可延长保存期,使用前解冻即可,但不可反复冷冻。香菇必须在低温通风处贮存,有条件的可把装香菇的容器密封后置于冰箱或冷库中贮存。香菇含水量高时容易氧化变质,发生霉变。因此,贮存容器内必须放入适量的块状石灰或干木炭等吸湿剂,以防反潮。
新鲜香菇可用透气膜包装后,置于冰箱冷藏,可保鲜一星期左右,或直接冷冻保存。
干香菇则应放在密封罐中保存,并最好每个月取出,放置阳光下曝晒一次,可保存半年以上;亦可直接冷藏、冷冻保存,以避免腐败或生虫。
香菇宜放在内衬有防潮纸的铁听或坛、罐内,密封贮存;也可用防潮纸包裹后装进能盖严的大口瓶内,隔绝空气,置于阴凉干燥处,便可经久不变风味。

制定菌种生产计划:菌种生产计划包括菌种生产日程、生产数量和质量检查等项内容。
(1)生产日程安排进行规模化香菇代料栽培,菌种用量较大,所需菌种应在料筒(料袋)生产之前培养好,菌龄60~90天为宜。菌龄太短或太长,接种后定植成活缓慢,不利于提高菌筒(菌袋)成品率。尤其是越夏菌种的成活率低,易感染杂菌,应杜绝使用。菌种生产的具体日期,应根据料筒生产日程确定。(2)菌种用量菌种用量主要由栽培规模和接种密度决定,以每袋接种4~6穴计,每千克菌种可接种70~80袋。菇农应根据栽培计划,提前向信誉好的菌种厂定购菌种,并提出主栽品种名称、菌种数量及质量要求。不宜临时到处求购,否则容易失败。
菌种生产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有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香菇菌种生产。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528)要求。香菇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点请参考有关资料,本书不作详细介绍。
香菇菌种生产与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组织分离获得菌丝体纯培养物①选择种菇。用作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的种菇,必须在抗逆性强的高产群体中挑选出菇早、菇形圆整、柄短、肉厚、大小适中、无病虫害,5~6分成熟(内菌膜部分破裂)的香菇作种菇。由于第一、第二批菇较能体现早熟性状,加上此时菌棒养分充足,所产香菇健壮,用其作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均易得到具有本品种(菌株)特征的菌丝体纯培养物(菌种)。所以提倡在第一、第二批菇中挑选种菇。这一原则适于香菇、蘑菇、草菇、平菇、白灵菇、杏鲍菇、杨树菇、姬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菌。②组织分离。按上述标准挑选种菇,采收后装入无菌纸袋内(忌用塑料袋)。在无菌条件下,先用酒精棉球对菇体进行表面消毒,然后手持菌柄,将香菇撕成两半,取手术刀经火焰灭菌、冷却后,在菌盖、菌柄交界处挑取一小块(米粒般大小)菌肉,移植到PDA斜面上(事先配制并灭菌备用),即可转入培养观察阶段。③培养观察。上述组织分离物在25℃条件下,经过3~5天即可看到分离物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呈星芒状在培养基上生长。培养期间,应每隔1~2天检查1次,随时淘汰霉菌或细菌污染的培养物。培养10~15天后,再作1次转管培养,即可得到香菇母种。进行栽培试验,确认其可以正常出菇后方可用于菌种生产和栽培。笔者发现,很多菌种生产者与个别菇农自己分离香菇菌种,根本不进行栽培试验,直接将香菇组织分离物用于栽培。生产实践表明,这是十分危险的,损失往往不期而遇。(2)菌种生产与使用食用菌菌种生产有严格的技术路线,只能循序渐进。在香菇菌种生产中,通常将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孢子分离,或菇木基内菌丝体分离所得到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转接的菌种称为母种,也称一级种。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为原种(有的地方称为母种),也叫二级种。原种主要用来生产栽培种,也可直接用作栽培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作栽培种,或称生产种,也叫三级种。栽培种直接用于栽培。
检查菌种质量:检查香菇菌种质量可以参照国家标准GB19170—2003 香菇菌种。检查原种、栽培种菌种质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查阅制种记录查阅制种记录,核对是否名副其实,避免张冠李戴。(2)计算菌种成品率只有染杂率低的菌种才能作为菌种繁殖播种。制作菌种常有污染杂菌的现象发生。菌种培养期间,原种染杂率≤5%,或栽培种染杂率≤10%,均属正常现象,去杂后的菌种可按计划利用。如果原种染杂率>10%,栽培种染杂率>20%,则表示污染率过高。剩余菌种虽经认真检查没有发现杂菌,但很难肯定它们确实是无杂菌的纯培养物(菌种)。生产实践表明,原种污染率过高时,剩余未发现杂菌的菌种应改变用途,可作为栽培种直接用于生产。
如果原种污染率超过15%,栽培种污染率超过25%,均不宜作为菌种应用于生产,可直接用其栽培出菇或出耳;或全部报废,将其灭菌后掏出培养料用于食用菌代料栽培。(3)调查菌种培养时间在适当培养条件下,菌种培养25天左右即可完全吃料。如果培养时间太长,超过45天仍未完全吃料,表示菌种已经老化,不宜用于生产。(4)再生试验为了避免购买或使用长势弱、退化菌种或老化菌种,选购或使用前应进行再生试验,检查菌种是否壮。具体做法是:在菌种中部取黄豆或蚕豆大小的一块菌种,移植到培养皿中,培养皿内先铺一张滤纸或数层卫生纸,加少许冷开水使纸湿润,在室温(25℃)条件下培养3~5天。若菌种块正常萌动,长出旺盛、整齐的菌丝,表示菌种壮,质量好。如果培养5~7天仍原样不动,说明菌种长势弱,再生能力差,不宜利用。
培养或贮运过程中,容器破损或已被老鼠、害虫光顾的菌种,也不能利用。(5)检查菌种的成熟情况在生产中,利用培养成熟的菌种可以提高接种成活率。判断菌种是否成熟或老化,一般可以从3个方面观察分析:
①观察菌种是否成块状。无论是锯木屑菌种,还是木块菌种的菌丝体,一部分进入培养基内部,一部分向空中伸展,即所谓气生菌丝体。健壮菌种的气生菌丝体非常旺盛,伸展到一定程度就互相连接,将培养基包成块状,成为相当坚韧的菌块,这是良好菌种的一个标志。
②观察菌种表面是否正常。香菇菌种培养太久,菌皮逐渐加厚而褐变,与菌盖表面的颜色相似。当菌种表面出现这种颜色时,表示菌种已经老化。老化菌种的再生力弱,且易感染杂菌。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就及时淘汰。木块菌种的老化现象是由于木材被菌丝体腐化过度,木栓组织因而软化,以致毫不费力就可以捏碎。这样的老化菌种与未成熟菌种一样,接种后菌丝体不易伸长到段木内部,定植成活率低,不宜利用。
③观察培养基变色是否均匀。香菇是白腐型木材腐朽菌,木材经过菌丝体利用后便腐朽成浅黄白色。培养基变色是否均匀,可以用来判断菌种是否成熟。检查锯木屑菌种时,可以随机取出几瓶,从每瓶菌种的中间部位掏出一块,观察锯木屑变色是否均匀、变色的浓淡程度如何、菌丝体是否只蔓延外层、是否局部无菌斑,然后通过样品判断整批菌种的成熟情况。如果尚未成熟,就应该继续培养。通过上述鉴定,将合格菌种做上标记,以备利用。若近期内暂不接种,必须将菌种转移到冷库内,或者存放在其他清洁、阴凉(低于15℃)、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而且要避免与农药、肥料等一起堆放,以免影响菌丝体的活力。
菌种制作与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1)菌种不宜多次转管食用菌的菌种是菌丝体的纯培养物。生产中不能直接使用母种播种,而必须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原种、栽培种或液体菌种,才能在生产上广泛使用。从科研单位购买的母种,多已转管2~3次,基层菌种厂转管1次比较稳妥。如果菌种厂转管次数过多,常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的现象,或出菇推迟、出菇少,或菇形小、质量差,甚至出现不出菇的绝收现象。以上均称为菌种退化现象。所以说,菌种不宜多次转管。
多次转管将导致菌种退化,是公认的事实。若究其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温诱变和病毒寄生导致菌种退化。当然,多次转管并不是菌种退化的唯一原因,生产中双核菌丝脱单核化,或双核菌丝与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杂交,产生所谓布勒现象,也是导致菌种退化的原因之一。(2)优良菌种的标准各种食用菌菌种,既有特定的质量标准,也有共同的质量标准。这些共同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纯、壮两条。
①第一是菌种的遗传种质优良。生产实践证明,用其栽培可以实现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这样的菌种,就是遗传种质优良的香菇菌种,即所谓主栽品种。
②第二是菌种纯。除银耳菌种外,其余各种栽培食用菌均是一种菌丝体的纯培养物,不得混入杂菌或纯培养物以外的其他菌种。例如,香菇856菌种,只能是856菌株菌丝体的纯培养。第一,不得混入毛霉、根霉、曲霉、木霉等任何霉菌或细菌、病毒;第二,也不得混入平菇、金针菇等其他食用菌的菌丝体;第三,也不得混入香菇856菌株以外的任何一种香菇菌株,如武香1号、135-1、939等。
③第三是菌种壮。菌种长相正常,长势旺,接种(移植)后再生能力强,即所谓壮。菌种壮,接种后才能尽快吃料发菌,正常生长繁殖。如果菌种不壮,接种后迟迟不能萌动,即使超长时间培养不被污染,勉强用于生产,必然影响正常出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91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