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有什么特点

5G网络有什么特点,第1张

您好,5g网络的特点:
一、高速度
这个是5G最大的一个特点,相比于4G网络,5G网络有着更高的速度,而对于5G的基站峰值要求不低于20Gb/s,当然这个速度是峰值速度,不是每一个用户的体验。随着新技术使用,这个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5G网络下仅需要33秒就完成,每秒的速率达到726Mbps,而4G的LTE Cat12网络下载速率仅622Mbps,花掉了6分钟25秒的时间;
二、泛在网
随着业务的发展,网络业务需要无所不包,广泛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支持更加丰富的业务,才能在复杂的场景上使用;
1、泛在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广泛覆盖,一是纵深覆盖。广泛是指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地方,需要广覆盖,以前高山峡谷就不一定需要网络覆盖,因为生活的人很少,但是如果能覆盖5G,可以大量部署传感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甚至地貌变化、地震的监测,这就非常有价值。5G可以为更多这类应用提供网络;
2、纵深是指我们生活中,虽然已经有网络部署,但是需要进入更高品质的深度覆盖。我们今天家中已经有了4G网络,但是家中的卫生间可能网络质量不是太好,地下停车库基本没信号,现在是可以接受的状态。5G的到来,可把以前网络品质不好的卫生间、地下停车库等都用很好的5G网络广泛覆盖;
三、低功耗
5G要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就必须要有功耗的要求。而5G就能把功耗降下来,让大部分物联网产品一周充一次电,甚或一个月充一次电,就能大大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
四、低延时
1、5G的一个新场景是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的高可靠连接。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140毫秒的时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个时延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就无法接受。5G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这就对网络提出严酷的要求。而5G是这些新领域应用的必然要求;
2、无人驾驶汽车,需要中央控制中心和汽车进行互联,车与车之间也应进行互联,在高速度行动中,一个制动,需要瞬间把信息送到车上做出反应,100毫秒左右的时间,车就会冲出几十米,这就需要在最短的时延中,把信息送到车上,进行制动与车控反应;
五、万物互联
迈入智能时代,除了手机电脑等上网设备需要使用网络以外,越来越多智能家电设备、可穿戴设备、共享汽车等更多不同类型的设备以及电灯等公共设施需要联网,在联网之后就可以实现实时的管理和智能化的相关功能,而5G的互联性也让这些设备成为智能设备的可能;

根据令容网络的分析得出5G在物联网主要应用于:
1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结合物联网和5G技术属于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智能性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利用,能够更好管理平安城市、电子车牌以及城市交通等内容,并在大数据分析下,加强对城市安防、交通等的管理。同时,智能小区管理只有在高速通信网络的支持下,才能获得较佳管理效果。另外,城市交通应急方案、气象条件检测以及空气质量检测等都是5G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奠定运用。总而言之,将物联网技术和5G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还能够保障人们生活安全。
2 智慧生活
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滴滴出行等APP叫车来满足自身出行需求,还能够通过对美团、饿了么等APP的利用,选择自身想要的食物,而送单员会依照规定时间把套餐送给用户。同时,在休闲时,人们还可以在手机上对、电视等进行观看,而这些都对高速网络下载数据有着一定需求。另外,人们还能够通过对“微医”的利用,在网络上完成专家预约、挂号看病等 *** 作。由此看来,有效结合物联网技术和5G技术,可以使金融科技和智慧生活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应用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3 绿色建筑
当前,在城市建设中,为了促进城市建设环保作用的提升,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应该全面控制建设内部,这也就意味着只有获得物联网技术的支持,才能促进绿色理念、目标的实现。5G技术具有低延迟、低能量等特点,是与绿色建筑理念完全相符的,未来会成为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45G与物联网有效融合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5G技术既可以满足客户基本需求,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优质网络通信带宽提供给人们。同时,以网络通信速度提高为前提,还应该重视通信网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另外,在这一过程中,物联网也会获得一定发展,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合理运用物联网,还要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而将5G技术和物联网有效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促进物联网整体发展,还能够使5G技术全覆盖成为现实。由此看来,二者相结合,不但能够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还可以合理运用相应设施,从而加强对投入成本的控制,并为物联网运用奠定良好基础[3]。

5G的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SBA、CUPS和网络切片。
什么是SBA?
SBA(ServiceBasedArchitecture),即基于服务的架构。它基于云原生构架设计,借鉴了IT领域的“微服务”理念。
众所周知,传统网元是一种紧耦合的黑盒设计,NFV(网络功能虚拟化)从黑盒设备中解耦出网络功能软件,但解耦后的软件依然是“大块头”的单体式构架,需进一步分解为细粒度化的模块化组件,并通过开放API接口来实现集成,以提升应用开发的整体敏捷性和d性。
为此,业界提出了基于CloudNative的设计原则。
CloudNative的使命是改变世界如何构建软件,其主要由微服务架构、DevOps和以容器为代表的敏捷基础架构几部分组成,目标是实现交付的d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微服务就是指将Monolithic(这个词太难传神翻译了,本文翻译成单体式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粒度更小的微服务,微服务之间通过API交互,且每个微服务独立于其他服务进行部署、升级、扩展,可在不影响客户使用的情况下频繁更新正在使用的应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传统网元先是转换为网络功能(NF),然后NF再被分解为多个“网络功能服务”。
SBA=网络功能服务+基于服务的接口。网络功能可由多个模块化的“网络功能服务”组成,并通过“基于服务的接口”来展现其功能,因此“网络功能服务”可以被授权的NF灵活使用。
其中,NRF(NFRepositoryFunction,NF贮存功能)支持网络功能服务注册登记、状态监测等,实现网络功能服务自动化管理、选择和可扩展。
CUPS
CUPS(ControlandUserPlaneSeparation),即控制与用户面分离。目的是让网络用户面功能摆脱“中心化”的囚禁,使其既可灵活部署于核心网(中心数据中心),也可部署于接入网(边缘数据中心),最终实现可分布式部署。
事实上,核心网一直沿着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的方向演进。比如,从R7开始,通过DirectTunnel技术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在3GRNC和GGSN之间建立了直连用户面隧道,用户面数据流量直接绕过SGSN在RNC和GGSN之间传输。到了R8,出现了MME这样的纯信令节点。
只是到了45G和5G时代,这一分离的趋势更加彻底,也更加必要。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为了满足5G网络毫秒级时延的KPI。
光纤传播速度为200km/ms,数据要在相距几百公里以上的终端和核心网之间来回传送,显然是无法满足5G毫秒级时延的。物理距离受限,这是硬伤。
因此,需将内容下沉和分布式的部署于接入网侧(边缘数据中心),使之更接近用户,降低时延和网络回传负荷。
网络切片
5G服务是多样化的,包括车联网、大规模物联网、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VR/AR等等。
这些服务对网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工业自动化要求低时延、高可靠但对数据速率要求不高;高清视频无需超低时延但要求超高速率;一些大规模物联网不需要切换,部分移动性管理对之而言是信令浪费等等,为此5G要像一把瑞士军刀一样,多功能满足差异化的网络服务。
于是,我们就要把网络切成多个虚拟且相互隔离的子网络,分别应对不同的服务。
当然,这么灵活的切片工作岂是传统大块头的黑盒设备能担当的,自然要虚拟化、软件化,再将网络功能进一步细粒度模块化,才能实现灵活组装业务应用。
因此,3GPP就确认了由中国移动牵头26家公司提出的SBA构架为5G核心网基础构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9381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