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唐电信于5月5日对外宣布,其下属子公司联芯科技有限公司与高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将共同出资超过29.8亿元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正式获批,这对于大唐电信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国内的芯片厂商却是灾难。
领盛科技虽然成立不久,但是外界却因为它引起了一场口水战。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甚至直言,大唐电信这一行为是汪精卫投日。
赵卫国如此愤懑不满原因很简单,瓴盛科技将主攻价格在100美金左右的中低端手机芯片细分市场,那将与紫光展锐爆发直接冲突,并对中国半导体长远发展不利,紫光展讯很可能继中兴之后成为“芯”战的第二个牺牲者。
瓴盛科技极可能成为高通的牵线木偶早在一年前,高通就与大唐合资成立瓴盛科技,根据公开消息,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98460.64万元,其中联芯科技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24%;高通以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24%;建广基金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35%;智路基金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17%。
从注册资本占比来看,中资处于主导地位。不过,合资公司的主导权往往掌握在外商手中。而且国内资本投入越多,被绑架的就越深,而且瓴盛科技基本不具备重复高铁模式可能性。
大唐过去也是有自己的手机芯片设计团队的,也就是大唐联芯,由于在商业市场表现不佳,大唐解散了手机芯片研发团队,员工很多分流到小米的松果电子。
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团队的情况下,瓴盛科技很难把高通给的技术消化吸收的。就像当年把运10的研发团队解散,去和麦道合资,这种做法是不可能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只会带来失败的苦果。
从大唐把联芯的手机芯片团队解散这个事情来看,基本说明了大唐没有自己开发手机芯片的想法。否则不可能发生一方面要消化吸收高通技术,另一方面又解散研发团队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
瓴盛科技很可能着眼于给高通做代理商,把高通的芯片贴一个牌子变成“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然后在国内低价倾销和展讯打价格战。
为何大唐与高通合资让人想起“汪精卫投日”对于与境外公司合资,或开展技术合作,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通过合资或合作,可以接触到世界顶尖的技术,进入一直被西方科技公司垄断的领域,从国外巨头手中抢下一部分市场,这种合资或合作就是可行的。
如果合资或合作是引进国内已经掌握的技术,而且将会冲击国内企业已经占据的市场,这种合资或合作就不应该做。
大唐和高通的合资就是这种类型。由于瓴盛科技主攻的是价格在100美金左右的中低端手机芯片细分市场,而这块细分市场是紫光展锐的基本盘。低端手机芯片的所有技术紫光展锐都已经完全掌握了。
可以说,大唐与高通合资是引进国内已经掌握了的低端手机芯片技术,而且将冲击高通在中低端手机芯片市场的竞争对手,这种做法就有相互倾轧的嫌疑了。结果只会是亲者痛,仇者快。也就难怪业内人士将大唐与高通合资评价为“汪精卫投日”。
紫光展锐很可能成为继中兴之后的第二个牺牲品
之前已经介绍了,大唐与高通合资早在一年前,然而,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商务部一直没有批准两家公司合资。这其中有什么奥秘我们不得而知,很可能是商务部也看出了其中的利弊,在权衡分析后一直拖着。
在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一行访华,与中国开展经贸磋商后,高通与大唐合资随即就被商务部批准了。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这是美方施压的结果。
一旦瓴盛科技开始商业化运作,把高通的低端芯片穿个马甲,在国内倾销,将直接对紫光展锐造成冲击。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高通仅占合资公司24%的股份,等于是在价格战中,高通只损失1美元,国内资本就要损失3美元。更糟糕的是,大唐电信、建广资本的国字号背景,可以比较容易的拿到政府和国有银行的钱,结果就造成了中国的国有资本帮助高通扼杀紫光展锐的尴尬局面。
一旦这种预测变为现实,这绝对是充满黑色幽默的一幕。而紫光展锐,极有可能成为继中兴之后的第二个牺牲品。
华为、紫光展锐、中兴势必面临人才流失瓴盛科技成立后,为了在出售芯片的时候向下游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就需要招揽工程师,他们势必从华为、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挖人,一些工程师,也很可能为了更高的工资加入瓴盛。这将使中国宝贵的芯片设计人才被分流。
大唐电信最为央企,和高通合资建子公司,拿着国外的马甲芯片包装成国有芯片,这样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而且在中国大力发展芯片技术的大环境下,这是不利于我国芯片自主发展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