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新闻的时候发现一则消息 ,德国上议院通过了一项准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德国公路上行驶的法规!
目前美国一些州已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且无需人类驾驶员坐在驾驶席上。但德国的法规要求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人类驾驶员坐在驾驶席上,以准备随时对车辆进行控制。
另外,这项法规还要求, 必须有一个“黑匣子”来记录每一趟旅程,包括关于谁在驾驶(计算机或人类)以及两者之间切换的数据。如果人类驾驶员在 *** 控车辆时发生碰撞,那么司机需要为事故承担责任。如果汽车自动行驶时发生碰撞,故障可归因于系统,汽车制造商将承担责任。
如今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合法上路的地方,从以往的遥不可及到现在越走越近,只是不知在中国,无人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关于无人驾驶 中国品牌已经在路上
面对无人驾驶在智能出行领域带来的巨大机遇,国内互联网巨头、传统汽车企业自然不会错过,都想抢占这个先机。目前国内的上汽、广汽、北汽和一汽、东风几大汽车巨头纷纷在无人驾驶领域开始布局,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和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也给出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时间表。
其中,长安汽车目前已经完成了无人驾驶汽车长距离路试,高速路况版的无人驾驶汽车将于2018年上市;北京车展北汽也展示了旗下的无人驾驶概念车;上汽未来10年将实现全路况自动驾驶。
互联网公司也许先行一步?
与整车厂商不同,互联网公司在无人驾驶领域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并非如整车企业那般循序渐进,而是直接从汽车智能化的核心软件技术入手,借助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图方面的优势,一上来便切入无人驾驶,以百度为例,百度无人车内部采用的是百度自主研发的AutoBrain软件,作为百度公司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AutoBrain由驾驶地图、探测、定位、控制和规划决策等一系列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通过在云计算中心不断模仿和学习人类的驾驶经验,配合高精度地图定位等功能,实现无人车上路。
无人驾驶的“中国式难题”
有网友调侃,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研发防撞,防碰瓷,防加塞功能。自动识别官车,警车,黑车等各种霸道车辆,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反映。预先判断红绿灯故障,井盖被偷,路桥豆腐渣工程。
虽然是玩笑话,但也很好的反应了无人驾驶汽车在中国这个路况复杂的国家,所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其他“地广人稀”国家的几倍,车企承担的风险也要大很多。
比如,发生无法避免的突发情况应该撞谁?“撞谁”的决策权应该交给谁?如何准确划分机器与人的肇事责任?还有关于无人驾驶技术使用的道路标准限定,驾驶员是否能遵守在合法道路上实用无人驾驶功能的规定等等等等。
打造匠心品质
总之,无人驾驶车,并不仅仅是各项参数那么简单,它的普及很可能会给整个汽车、交通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不可能是“车在路上跑,交规改一改”那么简单,它很可能会对你的道德立场和伦理观造成冲击,可以说无人驾驶技术普及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只是不知道一贯保守的中国人,对于这项变革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接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