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正把汽车驶入更疯狂的赛道。
比亚迪(42.600, 0.10, 0.24%)虽然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但遭遇日益增多的强劲竞争对手围攻而面临守擂压力陡升。
9月5日,比亚迪举行全球开发者大会,希望作为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开放汽车所有的传感系统和执行系统。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称,这是汽车史上的第一次开发者大会,比亚迪采取这样的策略,是从手机行业的智能化历程得到启发。智能汽车是长了脚的超级手机,也是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移动空间。
从封闭走向开放
智能手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短短十多年,智能手机取代了功能手机,iPhone击败了诺基亚,并造就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360、滴滴等巨头,颠覆了手机竞争和互联网应用的格局。比亚迪曾是诺基亚的代工厂,王传福认为诺基亚轰然倒下,不是品质和管理问题,而是在于它的战略方向出了问题,在于它的封闭。从封闭走向开放,是手机智能化的关键。当前,汽车行业也到这样的节点,需要迈出全面开放的第一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也是汽车智能化的必经之路。
算盘上永远产生不了互联网,机械汽车自然也产生不了真正的智能汽车。因此,智能化的前提必然是电动化、电子化。现在,电动化已成定局,各国电动化的时间表已经陆续发布,再加上5G等技术的发展,王传福判断,2035年汽车行业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
目前,汽车行业有两大变革,一是电动化,一个是智能化。在王传福看来,有变革就有机会,这两个变革蕴含了巨大的机遇。汽车智能化,必然会带来一个万亿规模的新业态。不过,现阶段,汽车智能化总体来说还是相对零散,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平台,研究自动驾驶都需要自己改装车辆,价格不菲,效率也非常低。鉴此,比亚迪对外开放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希望在比亚迪的开放平台上,百度、地平线等可以做它的自动驾驶,360可以探索它全新的车机安全系统,网约车公司可以创新运营模式、实现车队化管理。
共同攻克安全难题手机上十几个传感器,全球就有上千万开发者参与其中,就产生了300多万个应用APP,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汽车上300多个传感器同时开放,则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不过,虽然王传福将智能汽车定义为长了脚的超级手机,但智能汽车毕竟比智能手机复杂太多,众多企业皆在攻克智能汽车安全等难题。
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9月5日在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谈道:“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疯狂的人,但王传福第一次跟我提出准备把汽车像手机一样弄成开放平台的想法,开放几百个传感器和开放线控,我当时就直接问,王总你疯了吗?”
开放者的权利越大,安全隐患也越多,未来越开放,解决安全问题是全行业的事。周鸿祎指出,大家希望做到安全,但是做到安全越来越难,目前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基本上就是四个轮子上的多台电脑或者是多部手机,这里面核心的内容全部是软件,但只要是人写的软件,就一定可能会有缺陷,即“漏洞”。有漏洞在所难免就会被人利用,一旦被人利用,一个很小的漏洞可能就成为一场车祸的灾难。
周鸿祎举例说,王传福提到“自动驾驶”、“自动座舱”的概念,很有创意,但是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智能的底层标准是基于安卓或者是其他的系统,如果和仪表系统联在一起,可能黑客对智能座舱的攻击会很厉害。还有,在自动驾驶的方面,现在的传感器越来越多,给车子带来很多有趣功能的时候,黑客对传感器的攻击其实变得非常危险。
智能车带来了比手机更为美好的前景,但这里面有很多的安全的问题。“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没有一定的答案,这是为什么这次我们加入了比亚迪的开发者计划,我们和比亚迪的工程师一起,未来有更多自动驾驶的厂商进来,我们要和这些自动驾驶的厂商一起,把360在安全上多年积累的安全大脑,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用在汽车上,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能够把这种可能的威胁降到最低。”周鸿祎说。
百度总裁张亚勤也9月5日也宣布,百度Apollo加入比亚迪D++的生态。“对于百度来讲,安全是我们最高的原则,Apollo现在已经一年多开放平台,我们50%以上的都是与安全相关的。安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共安全,一个是信息安全。”
而两个月前,比亚迪也已宣布加入了Apollo生态,成为100个加入百度Apollo生态的公司。张亚勤称,两家公司正不断加深合作,继今年春晚联手在珠海分会场的港澳珠大桥上亮相自动驾驶汽车,今后百度有更多的车联网的技术能够进入比亚迪的汽车;双方还在谈L3量产的合作,计划在3年内实现自动驾驶车辆量产;比亚迪秦Pro成为百度阿波罗的第一个认证的车辆,以后会大量地使用秦Pro作为自动驾驶的车使用。
王传福称,比亚迪开放平台,会和包括百度Apollo平台一样,首先保证平台的安全,安全是根本,没有安全一切都是零,但也不能因为安全把汽车的开放给堵住了,他相信通过全球合作者的合作,应该可以把汽车平台的安全解决掉,可以做到银行级的安全,这样给开放做好更好的赋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