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no number(10) primary key, --员工编号
gender varchar2(4), ----性别
ename varchar2(30),--员工姓名
job varchar2(30),--工作
hiredate number(10),--入职时间
sal number(10),--工资
comm number(10),--福利
deptno number(10),--部门编号
)
一、数据库设计的生存期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到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六个阶段。如下图。
① 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用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用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② 概念结构设计
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 ③ 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④ 物理结构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⑤ 数据库实施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⑥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说明: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步骤阅读
2
二、数据库设计阶段的内容
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下面针对各阶段的设计内容给出各阶段的设计描述。如下图。
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3
三、数据库设计阶段的模式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如下图。 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即E-R图;
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这个系统最终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员工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完成对员工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管理。
员工档案信息部分:主要完成对员工档案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管理。
员工部门信息部分:主要完成对对员工所属部门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管理。
员工工资信息部分:主要完成对员工工资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管理。
员工保险信息部分:主要完成对员工保障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管理。
员工合同信息部分:主要完成员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一系列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管理。
员工配偶信息(工号,配偶姓名, 出生年月,工作单位,电话)的工号参照员工基本信息的工号。
员工学历信息(工号,员工姓名,学历,毕业学校,专业,毕业时间,外语情况)的工号参照员工基本信息的工号。
企业工作岗位信息(工号,学历,部门,职位)的工号参照员工基本信息的工号,部门参照企业部门信息的部门
员工基本信息与员工配偶信息建立关于工号的父子关系。
员工基本信息与员工学历信息建立关于工号的父子关系。
员工基本信息与企业工作岗位信息建立关于工号的父子关系
。 企业工作岗位信息与员工基本信息建立关于工号的父子关系。
企业工作岗位信息与企业部门信息建立关于部门的父子关系。
采纳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