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籍纂诂是什么?
[拼音]:Jingji Zuangu中国训诂学书。清代阮元主编,106 卷,按平水韵分部,每1韵为1卷。各卷单字略依《佩文韵府》次序编排。凡一字数体,“通作”、“或作”之类,依《集韵》置于一处。一字数
-
一声之转是什么?
[拼音]:yishengzhizhuan训诂书中解说两个词声音相同,语义相通,往往称之为“一声之转”。 换言之, 就是有双声相转的关系。例如王念孙 《广雅疏证》解释 《释诂一上》“捞、略,取也”这一条
-
诗经研究是什么?
[拼音]:Shijing yanjiu《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2000年来,解释《诗经》的著作极多,虽然亡佚不少,但至清代《四库全书》尚收录有 146种,其中著录书62种
-
毛诗传笺是什么?
[拼音]:Maoshi Zhuanjian《诗经》研究著作。23卷。东汉郑玄(127~200)撰,简称《郑笺》。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当经学家郑众之后,故世称“后郑”。曾入太学学今文
-
诗毛氏传疏是什么?
[拼音]:Shimaoshi Zhuanshu《诗经》研究著作。又称《毛诗传疏》。30卷。清代陈奂(1786~1863)撰。陈奂,字硕甫,号师竹,晚号南园老人,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咸丰初年举孝廉方正
-
比雅是什么?
[拼音]:Biya分别解释意义相类语词的书。清代洪亮吉编。洪亮吉,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江苏阳湖人,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举乾隆进士,督贵州学政。嘉庆时上书论事,
-
雅学是什么?
[拼音]:yaxue指研究《尔雅》的学问。古人有“仓雅之学”的说法。“仓”指《仓颉篇》,“雅”指《尔雅》。《仓颉篇》是字书,《尔雅》是训诂书。“仓雅之学”就是文字训诂之学。《尔雅》是中国最早纂集经传文
-
义府是什么?
[拼音]:Yifu训诂书。明末清初学者黄生撰。黄生字扶孟,别号白山,安徽歙县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二年(1662),卒年不详。在明为诸生,入清未仕。精通文字声音训诂之学。《义府》分上下两卷,以解释经史子集
-
戴震是什么?
[拼音]:Dai Zhen中国清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青年时,受教于大学者江永。中年时,因文字狱案,受豪强陷害,过了十年的流离避难生活。为贫困所迫,曾在纪昀、王安国家任塾师。40岁中举
-
刘师培(1884~1919)是什么?
[拼音]:Liu Shipei中国清末民初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字申叔,曾名光汉,别字左盦,江苏仪征人。先世以治《春秋左氏传》名家。刘师培幼承家学,通“五经”文字、音韵、训诂。年二十就勤于著述,是《国
-
读为是什么?
[拼音]:duwei又作“读曰”,为汉代训诂学家所创术语,并被后代沿用,主要用于传注中,意思是改读为某字。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说:“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变化
-
汉语训诂学是什么?
[拼音]:Hanyu xunguxue中国语言文字学中一门传统的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科。“训”是说明解释的意思,“诂”本义是古言的意思,引申也作解说古语讲。“训诂”的原意是用通行的语言解释不易为人所
-
王引之(1766~1834)是什么?
[拼音]:Wang Yinzhi中国清代训诂学家,江苏高邮人。祖王安国,吏部尚书。父王念孙,直隶永定河兵备道。王引之字伯申,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 由翰林院编修为礼部尚
-
但书是什么意思
在《尔雅》中“书"是什么意思?感谢邀请。不好意思,题主是故意的吧?《尔雅》中,没提到“书”,所以,就没啥意思。或许是我孤陋了,借此就教于高人。一《尔雅》,是中国最早训解词义之书。有人称其为是中国第一部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谁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集中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的学术和政治思想,内容涉及诗文、训诂、名物、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吏治等多个方面。书中,顾炎武谈到了“保国”与“保 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集中体现
-
筝的由来
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故也称秦筝。早期的古筝,为五弦,筝体为竹制,形式如“筑”。以后筝弦逐渐增加。东汉许慎和清代训诂家朱骏声分别在《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
-
训诂
训诂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训诂学?训诂与训诂学的异同读曾国藩家书,里面多次提到“小学、训诂”具体都是哪些书籍?先来讲讲“小学训诂”是什么,再聊一聊曾国藩为什么反复在家书里提到“小学训诂”。一、曾国藩提到的
-
六畜是指哪六畜
马;牛;羊;猪;狗;鸡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先后选择了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在《三字经•训诂》中,对“此六畜,人所饲”有精辟的评述,“牛能
-
古筝的由来
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故也称秦筝。早期的古筝,为五弦,筝体为竹制,形式如“筑”。以后筝弦逐渐增加。东汉许慎和清代训诂家朱骏声分别在《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