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模块编译-通过Makefile重命名.ko文件名和模块名

linux内核模块编译-通过Makefile重命名.ko文件名和模块名,第1张

假设模块的源文件为hello.c,源码如下:

使用该文件编译内核模块。

正常情况下,Makefile文件内容如下:

执行 make 命令,生成hello.ko文件。

执行 sudo insmod hello.ko 命令,安装该模块。

执行 lsmod 命令,查看安装的模块。就会看到第一行的就是hello模块。

但是,如果想自定义模块名称为 xmodule ,而不是默认的 hello ,如何实现呢?方法如下:

在Makefile中重命名obj-m并将obj-m的依赖关系设置为原始模块(hello)

修改后的Makefile文件内容如下:

将obj-m设置为 xmodule .o,并使 xmodule .o依赖于 hello .o.

执行 make 命令后,生成 xmodule .ko, 而不是 hello .ko,

安装命令: sudo insmod xmodule.ko

查看命令: lsmod ,就会看到被安装名为 xmodule 的模块。

一、.ko 文件介绍

.ko文件是kernel object文件(内核模块),该文件的意义就是把内核的一些功能移动到内核外边, 需要的时候插入内核,不需要时卸载。

二、优点

(1)这样可以缩小内核体积;

(2)使用方便。

三、.ko文件一般的用处

(1)作为一个功能模块,需要使用时,直接插入运行就行。如在imx6上连接模拟摄像头,先运行模拟摄像头对应的驱动模块 camera.ko文件,然后对应的工程执行文件运行就行。

四、使用.ko 文件

1、加载驱动模块test.ko

(1)方法一 

进入test.ko驱动模块文件所在的目录,然后直接   insmod  test.ko 

(2)方法二 

将test.ko文件拷贝到/lib/module/#uname-r#/目录下,这里,#uname -r#意思是,在终端中输入 

uname -r后显示的内核版本及名称,例如mini2440中#uname-r#就是2.6.32.2-FriendlyARM。

然后 depmod(会在/lib/modules/#uname -r#/目录下生成modules.dep和modules.dep.bb文件,表明模块的依赖关系) 

最后 modprobe test(注意这里无需输入.ko后缀) 即可

注:两种方法的区别

modprobe和insmod类似,都是用来动态加载驱动模块的,区别在于modprobe可以解决load module时的依赖关系,它是通过/lib/modules/#uname -r/modules.dep(.bb)文件来查找依赖关系的;而insmod不能解决依赖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确定你要加载的驱动模块不依赖其他驱动模块的话,既可以insmod也可以modprobe,当然insmod可以在任何目录下执行,更方便一些。而如果你要加载的驱动模块还依赖其他ko驱动模块的话,就只能将模块拷贝到上述的特定目录,depmod后再modprobe。

不玩这个,这里提供一个思路

gcc命令其实是分成几步执行的,预处理,编译,链接。".o"才到编译这一步,如果按照生成ko文件的方式链接一下说不定能成。

另生成你所说的.o文件的源代码一定是要按".ko"的规范写的,也就是什么模块注册,模块卸载等函数是必需要有的.

想想编译ko里的makefile,里面好像是引入了一个modules目录吧!

呵呵,3楼的方法是普通的链接过程。“.ko”的链接应该不会这么简单!

望楼主细心探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12072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