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自带铸币税属性,本国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换取别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尖端技术、企业股权等等。
国际货币的职责是保持币值稳定,尤其是不能出现大幅度的贬值。
持续性贬值会降低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价值总量,并且冲击其他国家的出口产业,时间一长,国际货币的威信也将随之下降。
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其中90%都是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发达国家的占比非常低。
对于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换取外汇储备的主要途径往往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对本国货币与国际货币的汇率非常敏感,如果本币升值,则会降低相关企业的利润率;如果本币大幅升值,则利润空间消耗殆尽,国内的支柱性产业也将瓦解。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前,各国都希望自己国家的货币贬值,以便本国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可以看出,非国际货币的国家,具有天然的本币贬值欲望;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具有天然的本币升值欲望(升值可以让铸币税更有效率)。
当前的国际货币为美元,所以美元也被称作霸权货币。
拥有霸权货币的国家,国内无论大小事务,只要和经济发展相关,都会引起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和效仿。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总统大选可以在全球形成影响力,而其他国家的大选却默默无闻的原因。
最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的GDP总值已经占据世界第二,增速高达每年6%左右,而美国的GDP增速虽未稳居全球第一,但其每年的增速均低于2%,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里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国际威望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变成了近在眼前的即将发生的事实。
实质性进展发生在2012年11月,中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将会直接将法兰特(南非货币)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
标示性事件发生在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第五种加入SDR的货币。
人民币在SDR比重为10.92%,超过日元和英镑位列第三,美元比重为41.73%,欧元30.93%,日元8.33%,英镑8.09%。
美元是国际货币,欧元是区域货币,人民币是明日新星。
前景是光明的,但现实里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人民币在SDR的比重已经超过日元,但在外汇市场当中,日元类货币对的受重视程度远超人民币类货币对。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外汇方面的相关政策导致的。
这就要提到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获利的另外一个前提条件——资本项目可兑换。
简单来说,就是各个国家的货币必须要能够自由的流通,不能是进的来出不去,或者出得去进不来。
在这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努力。
虽然没有达到自由兑换的程度,但相比前些年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QFII,中文名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意思是让那些符合条件的国外资金,按照一定的配额,流入中国国内进行资本投资。
官方的说法是:QFII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主要渠道之一。
QFII最初诞生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2003年开始正式施行,最初额度只有40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1500亿美元,2019年1月份额度从1500亿美元增加至3000亿美元;2019年9月份外管局宣布彻底取消QFII的总额限制,也就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投资意愿,自由的投资国内资本市场(主要是A股市场)。
可以看出,中国在资本项目上的态度是积极的,预计未来开放的程度还将越来越大。
QDII,中文名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其作用和意义与QFII基本相同,只不过从资金的引入限制转变成了资金的流出限制。
QDII的出现是在2006年,初始额度较低,最新的额度为1073.43亿美元,远低于QFII的额度。
可以看出,政府层面的态度是:更多的引入外资,更少的本国资金流出,两者处在不对等的状态。
客观来说,这样的设计不利于人民币快速实现国际化,但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来说,又具有积极作用。
毕竟中国式摸着石头过河,各种方法都需要尝试,所以这种不对等的资本管理政策完全可以理解。
小结:无论是QFII还是QDII,都是针对机构投资者设计的政策,更广大的个人投资者无法参与到国家间的资本投资之中。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也是困扰外汇交易爱好者的核心问题。
还是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随着QFII全面取消额度上限,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个人投资者的额度闸门也将缓缓打开,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