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加一笔写出哪些字?

工字加一笔写出哪些字?,第1张

工加一笔的字是王、五。

王字详解:

一、拼音:

wáng、wàng。

二、笔顺图:

三、基本释义:

[ wáng ]

1、君主;最高统治者:君~。

2、封建社会的最高爵位:~爵。

3、首领;头目:占山为~。擒贼先擒~。

4、同类中居首位的或特别大的:蜂~。

5、辈分高:~父(祖父)。

6、最强的:~水。

7、姓。

[ wàng ]

古代称君主有天下:~天下。

相关组词:

1、王爷[wáng ye]

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

2、君王[jūn wáng]

君主;帝王。

3、国王[guó wáng]

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4、女王[nǚ wáng]

女性国王。

5、帝王[dì wáng]

泛指君主国的最高统治者。

“工”字加一笔是“王”。

读音:

wáng,wàng

释义: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 。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 。

4 大 。

5 姓。

6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

组词 :

王法 君王 王国 王子 小王 王公 天王 大王 王爷 王后

笔画:

4

造句:

他的的同桌姓王。

他在此地称王。

他是这个国家的国王。

参考资料

360搜索:>

如下图:

声母笔顺笔画:

b: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下半圆。

p: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上半圆。

m:占中格,由三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第三笔都是右弯竖。

f: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左弯竖,第二笔横。

d:占上中格,有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左下半圆。

t: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短横。

n: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弯竖。

l:占中格,由一笔竖写成。

ɡ: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左弯。

k: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斜左斜。

h: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弯竖。

j:占上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左弯,第二笔点。

q: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左上半圆,第二笔竖。

x: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

z:占中格,由一笔写成。

c:占中格,由一笔写成。

s:占中格,由一笔写成。

r: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上弯。

y: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第二笔要长。

w: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斜下斜上,第二笔也是斜下斜上。

扩展资料

发音方法:

舌尖前音z c s,山东不少地区发音时,舌尖伸出放在上下齿之间,成了齿间音。普通话没有齿间音,矫正时,应上下齿轻轻咬合,阻止舌尖的外伸,从而发出纯正的舌尖前音。东北部分地区,平翘相混,把部分z c s的音发成zh ch sh。

舌尖后音zh ch sh,山东的一些方言区容易发成舌叶音。即舌前边缘跟上齿齿龈接触,舌尖脱离硬腭,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靠拢,舌面凹下形成一个小孔道,嘴唇略向前突出,这样发出的音叫舌叶音。矫正时,应将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发出纯正的舌尖后音。

普通话j q x是舌面音,人们常叫团音。而全国许多地区将j q x分读为两类不同的音即尖团音,这是从古汉语沿袭下来的,我国由南到北许多地区将一部分j q x发成接近z c s的音,例如:常把“进修”读作“zinsiu”、“新鲜”读作“sinsian”、“秋千”读作“ciucian”。

毛笔字工的写法:

工『工』


拼音:gōng 注音:ㄍㄨㄥ
部首:工 部首笔画:3 总笔画:3
康熙字典笔画( 工:3; )[ 笔顺编号 ]:121[ 笔顺读写 ]:横竖横

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规则 (特点与写法)

(一)点

点 点画在一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神韵作用,是个字的精神体现。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态各异,写法变化较多。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 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领笔。如图

竖点 又称相向点,实际上是右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 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二)横

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斜横之分。

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三)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

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如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如图:

(四)撇

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和平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 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如图:

短撇 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五)捺

捺 捺画粗细分明,运笔轻重多变,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 下笔较轻(轻落笔) ,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 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略平一些) 方向行笔。如图:

(六)提

提 有横提和竖提之分。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也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横提 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七)钩

钩画不能单独成为笔画,必附着在横、竖、弯等笔画上。可分为向左、向右和向上三大类型。写钩时,都要顿笔后转向挑出。钩大致有13种不同笔画连带的钩,这里讲11种。

1、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图:

2、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3、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4、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

5、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6、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7、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

弯要长一些。如图:

8、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9、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10、斜钩(戈钩) 下笔稍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11、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 ,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八)折

折画,也不能单独成为笔画,是在书写中将横与竖、或横与撇等连在一起书写时的转折笔画,在实际书写中,有横、竖、撇等多种形式包含在内。如横折横后连转写竖,折久包含竖画了。这些折画有的是圆转,有的是方折。折有一下10种形式。

1、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2、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 ,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3、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一笔写成。如图:

4、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5、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6、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7、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8、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9、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10、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

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捺都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偏旁部首写法指导

1、两点水“冫”

两笔左开右合,先写右点,再写斜提稍偏左起笔,点与斜提右部在一垂线上。

2、三点水“氵”

三笔作扇面散开、先写上点,中点比上点稍偏左,在中点下部、比上两点间距较大处起笔写斜提,斜提收笔与上点收笔在一垂线上。

3、言字旁“讠”

先写点,再在点下左部起笔写横折提。横短,折画顿笔正对点下,顿笔后写斜提,提稍小。

4、单人旁“亻”

首笔短撇,不宜平,竖画应顶住撇的中部起笔,垂直下行,写垂露竖。

5、双人旁“彳”

比单人旁上多一短撇。上撇短,下撇略长,两撇起笔在一垂直线上,竖画顶住下撇中部稍上处起笔垂直下行,写垂露竖。

横撇弯钩上收,钩画在竖画中部略上一点收笔,竖在横起笔处下笔垂直下行,写垂露竖。

7、又字旁“ ”

横撇的横短而稍向上斜,撇稍短且斜,捺改为长点,交撇中部,收笔与折处在一垂线上。

8、竖心旁“忄”

左点写些,居竖中左侧,竖要垂直舒展、且长;右点在竖的右上部与左点起笔处在一水平线上。

9、提手旁“扌”

先写短横,稍向右上斜;再从横上部偏右处起笔写竖钩,竖插横中稍右处垂直下,顿笔后写钩;斜提起笔稍往左边一些,插竖中部,收笔与横右端在一垂线上。

10、工字旁“工”

先写短横,稍向右上斜;再顶短横中部起笔写短竖;下横改为平提,起笔稍偏左,中间触短竖,收笔与横右端在一垂线上,字形变窄,短些。

11、土字旁“土”

先写短横,稍向右上斜;再从横上方偏右处斜短竖,插横中稍右处而垂直下;下横改为平提,起笔稍偏左,中间稍偏左,中间触短竖,收笔比横右端稍出,字形变窄、小。

12、口字旁“口”

先写短竖,起笔后稍向上斜一点儿;再写横折,横折的竖稍向左下斜一点儿,最后写短横封口。字形上宽下窄,稍扁些、偏一些。

13、巾字旁“巾”

先写短竖;再从短竖起笔处下笔写横折钩,横短,折钩的竖画与左短竖平行而对称,长竖从横中上方起笔,居中写长垂露竖,三竖间距相等,字形宜窄长。

先写中间短竖,再写竖折,后写右短竖。三个竖画之间距离相等,中竖略高,左右两竖对称,右竖稍出折画下,折画呈平提、稍短,字形窄小。

15、反犬旁“犭”

先写短撇;再从短撇左上起笔写竖弯钩,穿过短撇中部,且上部弯大,下部微弯;在竖弯钩中部起笔写短撇,不宜长。两短撇忌平,字形窄长。

16、食字旁“饣”

先写短撇,忌平稍长;在撇中部起笔写横钩,横短而向右上稍斜;在撇、横交处下方与横钩右一定距离处起笔写竖提,提斜,收笔处与横钩折处在一垂线上。

17、弓字旁“弓”

三短横宜均,且宽度大体相等,上面二短竖相同,折钩的竖稍弯向左,比上二竖稍长,钩收笔与左竖在一垂线上。字形窄长,笔画上紧下松。

18、子字旁“子”

横钩的横稍向右上斜一点儿,钩较小;在钩尖处起笔写弯钩,稍偏向左;长横变斜提,穿过弯钩,收笔与横钩折处在一垂线上,左侧稍长,右侧稍短。

19、女字旁“女”

撇点写窄长些,撇长点稍短,穿点中部,左下不宜长;长横变为平提,起笔偏左,穿撇点的撇下部,收笔处与短横起笔处相交。字形窄长。

20、绞丝旁“纟”

先写上撇折,折平且短,下撇折起笔在上撇折下偏右,折处比上折处右缩折画稍长,最后平提起笔稍左,提画较长。字形窄长。

21、马字旁“马”

先写横折,横短折稍长;在横折起笔处下笔些竖折折钩,竖稍长,折横短,折钩略偏向左;横改为平提,偏左起笔,收笔不触竖。字形宜窄长。

22、方字旁“方”

点下横稍短,且偏左起笔向右上斜,短撇对点触横起笔,忌平;横折钩的横短,折画与短撇大致平行,折钩处对上点。

23、火字旁“火”

左点稍竖,不连撇;右短撇小,起笔比左点高,收笔触竖撇;捺改为点,起笔于竖撇中下部。字形窄长。

24、示字旁“礻”

先写上点,横撇起笔在上点的左下部,横短且稍斜,撇斜忌平,稍短;竖对上点,触撇写垂露竖,在撇、竖接触处写右点。

25、王字旁“王”

两短横稍向右上斜,且平行,短竖居横中,偏右,下横变平提,偏左起笔,较上两横长。字形稍长。

26、木字旁“木”

先写短横,略向右上斜,横中偏右的上方起笔插横写垂露竖,横竖交叉处起笔写短撇,行于竖、横夹角当中,捺改为点,在竖、横交叉略下处写右点。字形窄长。

27、禾字旁“禾”

比木上面多一平撇,平撇宜短,其余笔画结构于木字旁写法一样,横左侧长,右侧短。字形窄长。

28、歹字旁“歹”

先写短横;短横中部起笔写短撇;再写横撇,横短撇应长;点在长撇上,单收笔不能穿过长撇。字形宜窄长。

29、车字旁“车”

穿短横中部写撇折,对着撇起笔处的横下写垂露竖,穿折横中部;下横变平提,起笔偏左,左长右短。两横于平提三者收笔在同一垂线上。字形窄长。

30、日字旁“日”

先写短竖,再写横折,折竖略长于左竖,里面短横的右端于折竖之间应留点空白,上下居中,下横变平提,收笔不超出折竖。字形较短。

31、贝字旁“贝”

先写竖,再写横折;折竖略长于左竖,两竖平行;中间竖撇起笔不顶上横,下部不予左竖相交;右点对折竖下端,于数撇下部对称,字形宜窄。

32、牛字旁“牛”

先写短撇,短撇中部起笔写短横;垂露竖长;下横变斜提,起笔对短撇尖,穿竖收笔对短横右端,左侧长,右侧短,字形窄长。

33、月字旁“月”

左竖撇与右折竖上平下齐,三横之间距离均匀,里面两短横与折竖之间留点空。字形窄长。

34、丬字旁“丬”

又简化为“丬”,垂露竖长,右点不触竖,斜提收笔触竖中部,不要穿过竖。字形窄长。

35、立字旁“立”

上写右点,再写短撇略斜,与上点有间距,中写相向点,不触上横下提,短撇收笔触下提,下提变平提,字形较短、稍小。

36、衣字旁“衤”

与独体字“衣”比较,竖提改为竖,捺改为右点。其写法同“示”旁,只是比“示”右多一小短撇。写时注意区分。字形窄长。

37、石字旁“石”

与独体字“石”写法相同,但字形变窄,长横变短横,长撇变短撇,“口”写小些,稍偏些。

38、目字旁“目”

写法同“日”字旁,但比“日”中多一短横。中间两横右不触竖,

四短横之间的距离均等,两竖要对称。

39、金字旁“钅”

短撇忌平,在撇中部起笔写短横,第三短横稍左起笔,三个横的收笔处对齐,顶第二横中部起笔写竖提,交第三横下行,提斜且短。

40、矢字旁“矢”

短撇稍竖,在短撇下半部起笔写短横,第二短横起笔靠左些,稍长,收笔与上横对齐,再从第二短横中部起笔写短撇,插横过,最后写右点。

41、米字旁“米”

右点不触他笔,右短撇与他对称呼应,短横偏左起笔,竖行右点与短撇间中,偏右横竖垂下,横、竖交叉处起笔写短撇,交叉稍下处写右点。字形窄长。

42、耒字旁“耒”

三短横均略斜平行,收笔对齐,第三横偏右起笔,竖插三横偏右处垂下,第三横与竖交叉处写短撇,交叉稍下处写右点。字形窄长。

43、耳字旁“耳”

与独体字“耳”比较,下长横变平提,提尖稍过右竖,几个横略斜平行且相互距离均匀,中间两横不交竖,两竖要直,右竖为垂露,字呈窄长形。

44、虫字旁“虫”

写法同独体字“虫”差不多,只是字形变窄,提起笔偏左且稍斜,点于提尖处,与横折对齐。

45、舌字旁“舌”

舌作左旁时,与独体字“舌”比较,横缩短,要注意缩短竖撇右边的横。口字变小些,写在竖撇稍偏左的位置上,整个字形变窄。

46、舟字旁“舟”

首笔短撇尖处起笔写竖撇,横折的竖钩与竖撇对称,平提穿竖中部,收笔不穿右竖。字呈窄长形。

47、辛字旁“辛”

辛字作字旁时,与独体“辛”比较,横缩短,竖改为竖撇,整个字形变窄,但在右旁时,只是横缩短,字形变窄。

48、酉字旁“酉”

酉作字旁时,与独体字“酉”比较,写法相同,只是横缩短,字形变窄,书写时,应注意框内笔画匀称。

49、足字旁“足”

先写口、稍小,顶口下中部起笔写短竖,触短竖中部右写短横,左写短竖,较中短竖短且与之平行,两短竖下写平提,左伸、右尖与右短横末端、口的竖在同一垂线上。

50、豸字旁“豸”

先写“豸”字头,第二短撇写的稍长些,撇尖比上面第一点和上撇尖稍左;在第二撇的下部位置起笔写弯钩;在弯钩上部写两短撇,向左下平行。字形窄长。

51、身字旁“身”

身作字左旁时,比独体字“身”字形变窄,下面的长撇起笔处不穿越右边的竖,注意几个横画间距相等。字形窄长。

拼音:gōng
注音:ㄍㄨㄥ
部首笔划:3
总笔划:3
繁体字:工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简体部首:工
造字法:象形
笔顺:横竖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9345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