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shell 如何把数据写入缓存区,然后在写入磁盘

linux shell 如何把数据写入缓存区,然后在写入磁盘,第1张

linux的shell用一个exec函数把用户的命令来执行,数据写入的时候,先把数据写入到内核的缓冲,使用write函数(linux的系统调用函数),在数据去满或者sync的时候,再把数据写入到磁盘,把数据写入到磁盘的时候使用cpu来写,写的细节,大概是cpu把所有的外设(注入磁盘,键盘,鼠标等)都有一个端口可以直接访问,不过需要有对应的驱动程序,写的时候就通过对应的接口来写,真正想彻底了解的话,必须要读linux内核代码了。。。。

进行socket编程有时候可能需要修改下socket的接收缓冲区大小,这里可以使用 setsockopt 函数,但是如果需要修改的缓冲区很大(比如500MB),则还需要修改系统内核的TCP/IP参数,不然接收缓冲区大小会收到内核参数的限制,所以需要改两个地方。下面以把socket接收缓冲区修改为500MB说明一下要作的修改。《Linux就该这么学》

修改内核TCP/IP参数

在终端用sysctl命令修改socket最大缓冲区限制:

sudo sysctl -w net.core.rmem_max=5242880001

在代码中用setsockopt函数修改SO_RCVBUF选项

int recvbuff = 500*1024*1024

if(s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RCVBUF, (const char*)&recvbuff, sizeof(int)) == -1)

printf("setsocket error\n")

else

printf("setsocket success\n")12345

以上两点,只改第1点,一个socket只会预留63个报文的接收缓冲;只改第2点,缓冲区大小会受到rmem_max的限制,如果需要的缓冲区很大的话,必须两点都改。

帧缓冲(framebuffer)是 Linux 为显示设备提供的一个接口,把显存抽象后的一种设备,他允许上层应用程序在图形模式下直接对显示缓冲区进行读写 *** 作。这种 *** 作是抽象的,统一的。用户不必关心物理显存的位置、换页机制等等具体细节。这些都是由Framebuffer 设备驱动来完成的。帧缓冲驱动的应用广泛,在 linux 的桌面系统中,Xwindow 服务器就是利用帧缓冲进行窗口的绘制。尤其是通过帧缓冲可显示汉字点阵,成为 Linux汉化的唯一可行方案。

帧缓冲设备对应的设备文件为/dev/fb*,如果系统有多个显示卡,Linux 下还可支持多个帧缓冲设备,最多可达 32个,分别为/dev/fb0 到/dev/fb31,而/dev/fb 则为当前缺省的帧缓冲设备,通常指向/dev/fb0。当然在嵌入式系统中支持一个显示设备就够了。帧缓冲设备为标准字符设备,主设备号为29,次设备号则从0到31。分别对应/dev/fb0-/dev/fb31。

通过/dev/fb,应用程序的 *** 作主要有这几种:

1.读/写(read/write)/dev/fb:相当于读/写屏幕缓冲区。例如用 cp /dev/fb0 tmp 命令可将当前屏幕的内容拷贝到一个文件中,而命令 cp tmp >/dev/fb0 则将图形文件tmp显示在屏幕上。

2.映射(map) *** 作:由于 Linux工作在保护模式,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在应用程序中是不能直接访问物理缓冲区地址的。为此,Linux 在文件 *** 作file_operations 结构中提供了 mmap函数,可将文件的内容映射到用户空间。对于帧缓冲设备,则可通过映射 *** 作,可将屏幕缓冲区的物理地址映射到用户空间的一段虚拟地址中,之后用户就可以通过读写这段虚拟地址访问屏幕缓冲区,在屏幕上绘图了。

3.I/O控制:对于帧缓冲设备,对设备文件的 ioctl *** 作可读取/设置显示设备及屏幕的参数,如分辨率,显示颜色数,屏幕大小等等。ioctl 的 *** 作是由底层的驱动程序来完成的。

在应用程序中, *** 作/dev/fb的一般步骤如下:

1.打开/dev/fb设备文件。

2.用 ioctrl *** 作取得当前显示屏幕的参数,如屏幕分辨率,每个像素点的比特数。根据屏幕参数可计算屏幕缓冲区的大小。

3.将屏幕缓冲区映射到用户空间(mmap)。

4.映射后就可以直接读写屏幕缓冲区,进行绘图和图片显示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9002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