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资治通鉴》﹖

《资政新篇》﹦《资治通鉴》﹖,第1张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1]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1],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没有。《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来403年)到后周恭帝显德六年(959)年的历史,不包括宋朝。南宋李焘编的《源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了北宋一朝的历史,类似的还有《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等。清代毕沅编《续资知治通鉴》,记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史实,包道含两宋历史。

诸葛亮住在隆中有证据。是卧龙岗却争辩认为北宋《资治通鉴》说的是“襄阳隆中”,和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不一致。

在北宋《资治通鉴》中的“襄阳隆中”是后世行政区划变化,隆中划归襄阳后的结果。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遵循陈寿《三国志》的原则,以晋代行政区划来描述当时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最典型的如《三国志》记载: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之后也。”“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大家几乎都知道,新野是东汉南阳郡属县,在《三国志》中怎么变成义阳郡属县了?显然这不是东汉末年的行政区划!正史《晋书》记载: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义阳郡太康中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九千。新野侯相穰邓,故邓侯国蔡阳随,故随国安昌棘阳厥西平氏。

在太康年间,晋武帝从南阳郡中分出一部分设立义阳郡,这其中包括了新野县和隆中原来所属的邓县。,所以三国人物来敏、邓芝才由南阳新野人变成了义阳新野人。如果说提到“躬耕地”,今天南阳市还能勉强凭借《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来争一争的话,那么谈“三顾地”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只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并没有说“三顾于南阳”,并没有说是哪里的草庐!因此,三顾地就必须用切切实实的史料讲话了,靠“南阳”二字碰瓷行不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26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