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e linux 11 企业服务器版 怎么手动分区

suse linux 11 企业服务器版 怎么手动分区,第1张

主要看你的服务器用途,比如WEB,DATABASE,MAIL,FTP,,GATEWAY,对于企业级服务器,最好把分区做细一些
/根
SWAP交换
/BOOT启动及相关
/HOME用户目录
/VRA应用服务及相关
/TEP临时文件
以下是摘录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boot分区,它包含了 *** 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 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60MB—120MB之间。
/usr分区,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 *** 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 进行了错误的 *** 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 *** 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上面介绍了几个常用的分区,但记住至少要有两个分区,一个SWAP分区,一个/分区。
基本上 /boot / /var 是一定要独立分区出来的 其他的看你还有没有别的规划
另外要预测一下你的服务器应用方向和存储增长点 ,比如是数据库还是htdocs目录
一般的 对于一个单硬盘的linux+apache+mysql来讲
/boot 100M
/ 6-8G
swap = 2G以上的时候建议是你内存容量1-15倍 swap死都增长不到10G那样的
然后其他全部划分给/var 以便动态规划空间
另外 /var/log /var/db /var/>划分办法:1点“我的电脑”右健-管理-->2选择磁盘管理-->3点下一步-->4一直执行“下一步”-->5选择“未指派磁盘”点右键,新建卷-->6执行下一步,空间容量自己划定分区的大小,如果不改,默认只分一个区-->7执行下一步,指派驱动器号-->8卷区格式化,选择执行快速格式化-->9完成。希望八度网络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吧。你所说的简单、跨区、带区、镜像、raid-5是动态磁盘而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是基本磁盘基本磁盘使用的是分区动态磁盘使用的是卷简单卷是和基本磁盘上面的逻辑分区差不多。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下动态磁盘比基本磁盘的有点吧使用跨区卷的前提是你必须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物理硬盘可以把2块物理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硬盘(就是说“我的电脑”里面的C盘)简单的说你有2块10G的硬盘。你可以使用跨区卷使C盘变成20G。带区卷前提你必须有2块或2块以上的硬盘每块硬盘所提供的空间大小必须相同如果2块容量不同的硬盘。比如一个10G、一个20G。那么可以将第一块的10G为标准第2块盘提供10G。组成20G的逻辑硬盘。储存一组数据的时候是分一半分别写入2块盘。所以写入速度比写入1块盘比起来就很快。使用带区卷可以提高访问效率镜像卷前提你必须有2块物理硬盘写入文件是把一组数据写入2块盘里面。(就好像你复制了一份在另一块盘里面)当一块盘坏了。你可以从另一块盘里面恢复数据~而磁盘利用率为50%raid-5说起来比较麻烦。用raid-5必须要3块或3块以上的物理硬盘一半用在服务器上面。家庭用不到~回答完毕~

我的世界分区 *** 作如下。
1、先将C:\users\\appdata\roaming\Minecraft文件夹移动到D:\文件\目录。
2、之后在C:\users\\appdata\roaming\中右键-建立新快捷方式。
3、将目标路径指定为D:\文件\Minecraft即可 *** 作完成。

使用磁盘阵列,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资料:
磁盘阵列是RAID的中文名称,也就是将多个物理磁盘组成一个逻辑磁盘。目前RAID常用的有RAID0,RAID1,RAID0+1/1+0,RAID5。
我们以两个80GB的磁盘为例。
RAID0是将两个磁盘连接变成一个逻辑磁盘,结果是我们得到了一个120GB的逻辑磁盘,数据是分别写在2个磁盘中的,读取时从2个盘中一起读,可以成倍的提高存储子系统的性能。但这种方法安全性是最差的,一旦有一个硬盘损坏,所有数据就都没有了。
RAID1是将2个硬盘划分为两部分,一个存数据,另一个做备份,也就是说80GB存数据80GB做备份。这样的数据安全性是最好的,但磁盘空间利用率很低,只有50%。
至于RAID0+1/1+0和RAID5是要用4个或以上的硬盘才能组建的。RAID1+0/0+1是结合了RAID0和RAID1各自的优点,即既有安全性有可以提高系统性能,但组建成本太高,一般只用在服务器上。
现在的硬盘分为PATA和SATA两种接口,其中PATA硬盘就是我们常说的并口硬盘,最高传输速率是133Mb/s,而SATA是串口的,目前主流的产品最高传输速率是150Mb/s,下一代标准是300Mb/s(就是SATA2)。但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不高,只有60-70Mb/s,所以SATA接口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性能提升,但由于SATA的数据线只有7根,所以会比80线的PATA硬盘传输距离更远,机箱内的散热也会更好一些。
PATA硬盘现在的所有主板都支持,是一个40针的长方形接口。而SATA只有从865时代才开始由主板直接支持,是一个7针的L型接口。
关于缓存,其大小和主板的支持无关,但和性能密切相关,8M的当然比2M的好,但价格也会高一些。
具体原理和组建方式,由于这里没办法上传大量的步骤 所以请你到这里下载一下就可以了 这里有详细图文说明以及安装步骤:下载地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580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 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