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蕴含的哪些市场营销原理

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蕴含的哪些市场营销原理,第1张

1、建立客户信任 

起初范伟对于赵本山的说他腿有问题感觉到不信任,赵本山通过分析,得出范伟不是大款就伙夫。让范伟觉得他的有点可信了。

2、挖掘客户痛点,并且深度打击

范伟并不相信自己腿有问题,但是在赵本山的“忽悠+现场模拟”中,范伟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范伟逐渐开始信任赵本山。

扩展资料

小品讲述了大忽悠“赵本山”通过高超的“忽悠”手段把双拐卖给了一个双腿健康的陌生人的故事 。

编剧宫凯波曾在一个小酒馆里跟范伟讲了几个真实的小故事,范伟特别喜欢,只是故事的原型人物是大夫和小病号,于是宫凯波和范伟把这个故事剥离出来,换成了赵本山和范伟两个角色。后来赵本山到北京来,三人又坐下来商量了一次,决定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小品,并将小品起名为《卖拐》。

《卖拐》的剧本创作从2000年春天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春晚,经历了八个多月。在小品彩排的时间里,编剧宫凯波跟作者何庆魁倒着班睡觉,修改剧本。彩排是严酷的,对很多摸不着头脑的意见,编剧宫凯波都要全盘照收。

哈哈哈哈。

感谢这个提问让我们营销人有了一个自我辩护的机会,因为有太多人认为营销就是骗、就是大忽悠了。

营销与骗,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个区别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有还是没有?第二点是,实物呈现到底是90分还是50分?

(1)

有和没有的区别

骗,是没有产品的。比如很多传销,说自己卖的是仪器、药物、保健品、金融产品,实际上啥都没有。

基本套路就是你投钱,投完钱拉亲朋好友也来投钱,拉得越多,你能得到的提点就越多。最终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最后到底卖的是什么?谁都不知道,谁也没见过。

(2)

实物到底是90分还是50分?

骗,为客户描述的产品与实物有本质上的差异。能够把50分说成90分,甚至是100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相亲的时候,骗子告诉你相亲对象是林志玲,你去了之后一看,靠!奶奶的原来是凤姐!这个叫做骗。

而营销呢?骗子告诉你相亲对象是林志玲。你去了以后,高高兴兴吃了半小时饭,忽然发现和电视上看到的林志玲不太一样。

再仔细一看,嗷!原来是素颜的林志玲!没擦粉底,没画眼线,没涂口红,没穿白裙子和高跟鞋啊!细看能看出来,不细看看不出来。

正如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所言:销售,绝不是降低身份去取悦客户,而是像朋友一样给予合理的建议。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但是出于业界良心,我要指出一点:实际交房的时候,实楼确实会与销售员说词,产生细微差异,这种差异有非常深刻和复杂的原因,我将会在其他的回答里做详尽的阐释。

记得点赞。

我是黎沛沛,8年房地产营销策划实战,手百问答最专业的房地产策划师。能深入浅出、清晰明了、精准直接地解答营销知识。不说空话假话官话,不忽悠,不模棱两可。想查看我的更多专业性回答,请点击我的名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263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