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微信营销怎么做

三八妇女节微信营销怎么做,第1张

三月已经到了,那么妇女节也差不多到了。节日,对于微信商城网站的商家来说,是很好的一个营销背景。微信h5营销活动的发起,正好师出有名。通过节日去制作微信活动,也比较容易传播出去,在给微信商城增加知名度的同时,还能为微商城网站带来流量跟人气。

一、为什么要进行微信h5营销活动

微信h5营销活动是目前微信商城有效进行微信营销的一种方式,现在的微信商城越来越多了,市场上的竞争自然也就越来越激烈,进行微信营销是为了给微信商城网站带来更多的新的流量跟新的用户,毕竟微信平台上存在着大量潜在的用户。

微信营销活动是不容小觑的,加上目前市场所存在的微信商城系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具备促销的功能,所以微信h5营销活动想要做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微信营销活动其实是微信商城运营过程中的重点,是促成交易的有效手段。一个成熟的微信商城系统需要具备“订单满额免运费”“订单满额加价换购”“ 订单满额减价”等等的促销方案。微商在应用的过程中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联合使用,还可以配合积分兑换等功能策划出更有创意的促销活动。

二、H5营销活动制作平台有哪些

做一个h5营销活动,可以自己去策划活动方案,也可以根据节日去进行活动的策划,比方现在即将到来的三八妇女节。那么,借助节日去做一个微信活动,就需要尽快完成活动了。然而,做一个h5活动不但需要策划方案的人员,还要有UI设计的人员以及技术开发人员,不但开发成本高,而且还需要较长时间。

很多第三方能够帮助企业商家快速生成营销活动的工具,可以开发摇一摇、抽奖、大转盘还有各种H5小游戏,还有可以通过活动盒子的后台里面直接设置优惠券、满减等等基本的活动营销插件,而且也为企业商家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营销资源,例如优步优惠券、流量包、唯品会优惠券、格瓦拉优惠券等等

相信有了这样的一款活动营销工具,对于广大企业商家运营起微信商城会比较容易,而活动盒子也是只能帮助大家做好活动营销,而至于营销效果还得靠的是企业商家自己用心去做好策划活动。不一定微商城做好营销活动就会有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微信商城做好活动的宣传和渠道的推广,这样子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商家提高营销活动的转化率。

移动互联网营销十二大模式

1、粉丝营销: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手机QQ群、微信群等

2、自媒体营销:企业打造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头条号

3、移动口碑营销:点评类应用与购物分享类网站的点评,比如大众点评、口袋购物、一淘、蘑菇街等。

4、移动公关营销:移动端应用的栏目冠名、新闻投放、公关活动、资源互换等。

5、移动广告营销:朋友圈广告、移动网盟广告、移动端的图片广告(banner旗帜、开屏、退屏、全屏等);富媒体广告;移动端视频贴片与角标广告;积分墙广告;原生广告(信息流、插播、激励互动等)

6、移动视频营销:短视频硬广告;创意短视频;视频贴片与插播;视频APP开频与过渡页面悬浮广告;视频植入等。

7、移动电商营销:手机淘宝、京东手机客户端;楚楚街、口袋购物、微店网、V店、有赞等微店经营;移动电商分销体系搭建与运营。

8、移动植入营销:植入微信大号的热门文章打造;新闻客户端的内容植入等。

9、移动场景营销:线上数据的采集,用户地理位置锁定,用户画相,以及营销信息匹配。

10、移动店面营销:用移动营销工具改进店面销售,从坐销、行销向随时随地销售升级;导购销售工具的移动化;用户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移动化。

11、移动分销:微商体系;经销商开发与管理的移动化。

12、移动整合营销:对多种移动思维、内容与移动端渠道资源的组合。

移动互联网营销十八般兵法

1、微信订阅号

2、微信服务号

3、微信朋友圈

4、移动广告网盟,如秒针、多盟、腾讯广点通等。

5、APP,涉及交通、工具、美食、家居、汽车、财经等多类型。

6、自媒体大号

7、移动搜索引擎

8、3d移动软件

9、店面移动导购(导购如何使用移动营销工具)

10、客户关系移动管理与挖掘(客户信息收集引导、客户跟踪维护、成交引导)

11、移动网店

12、手机网站

13、H5

14、二维码

15、移动视频,如秒拍、小咖秀等。

16、手机QQ

17、移动社群,如陌陌、手机QQ群、微信群等。

18、网红

移动互联网营销十大趋势

1、移动互联网成为连接业主的主界面

2、移动消费与移动营销的实时匹配(边看边卖、场景触发实时购买)

3、移动设备+虚拟现实vr+互动技术

4、基于地理位置的LBS场景营销

5、从厂家到经销商的全业务链移动化

6、移动O2O营销,移动端与线下销售触点相互引流,相互转化。

7、企业内部的小数据+用户群体的大数据驱动

8、实体店营销的移动互联网化

9、移动整合营销,并且成为企业的营销标配

10、跨屏互动:移动设备+电视机+电脑+流媒体

晚上11点,我关上了电脑。刚刚,我为近期出版的新书做了微信推荐页面,在公众号后台写文案,剪裁文字,打开photoshop制作插图,排版美化页面……屏幕熄灭的那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刚刚我那一连串的 *** 作,都是曾经所熟悉的。

我曾是一个营销编辑

我毕业后进入出版社成为一名图书编辑。出版社规模小,也不分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编辑就是策划编辑+文字编辑。

彼时社里没有营销编辑,我作为新人,兼做一部分新媒体运营工作和联系个别媒体的工作。但营销工作就像滚雪球,越是想做得好,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就越多。日常编辑工作的节奏和思路很受此影响(因为本来就是半生不熟的新手,工作状态有点凌乱,心态也变得浮躁)。一年后,考虑到自己有着和别的编辑一样的考核压力,这种状态不是长久之计,我主动向领导说明无法一心两用。我的原意是希望领导招一位专职营销编辑,让我解脱。没想到领导说,要不你转岗做全职的营销编辑?我说,我的性格不太外向,不适合。领导说,性格不影响的。我想可能是社里太穷了,招不起人,就答应了。

可能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当时我在编辑工作上遇到一些小打击,心里有点怀疑自己情商和智商可能都没达到做学术图书编辑的能力。我想,是不是可以借此避开编辑前线,反省反省,修炼修炼,感觉自己可以胜任了再回来继续做编辑?我并不是想告别编辑岗,我的长远职业规划是做社科图书编辑,此信念坚定不移。

我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我只做三到五年营销,在此期间我可以报选题,可以做书,之后我还要回到编辑岗。我觉得三到五年后社里应该没那么穷了,应该可以招得起营销;同时,三到五年也够我掌握图书营销的基本情况,也算没白历练一场。

就这样,我从编辑转到了营销,应该是社里历史上第一个营销。

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无非是从编辑兼营销,变成了营销兼编辑,但是工作节奏和整个人的状态却完全不一样了。

从工作状态来说,编辑转营销,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因为往往编辑手上都有不少选题待出版,那时我手上有几部待出版的稿子,都有截止时间,本就需要加班加点地干活。同时,转岗后,我放开手脚“大展鸿图”,把以前心里已经酝酿了很久但不敢去实践(怕影响看稿子的时间)的想法,都提上了日程。这样,我就变得很忙很忙,比转岗前还要忙,感觉每天都在自虐。别人可能晚上10:30已经睡觉了,我晚上11:30基本还在工作;别人可能早上9:00踩点打卡, 我8:00已经到社里了,基本是最早的一个。(后来年纪大了一点,身体吃不消了,早上就爬不起来了,经常徘徊在迟到的边缘。)

几个月后,我的稿子处理得差不多了,就搬到发行科。因为早前领导说过,做营销应当懂点发行。当时我只是觉得有点道理,但等到耳濡目染大半年后从发行科离开时,我觉得领导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我对没做的事情感觉有遗憾。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希望当时能够有时间接手一个省的业务,能够体会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开单发货,如何处理急务,如何沟通在地面店做营销,如何结算催款。很多道理和经验一定要亲身体会后才能深刻理解。但我想,如果时光倒流的话,恐怕还是不能实现这样的想法,因为我的工作量一直处于饱和状态,有心也无力。

后来我尽力做了很多弥补工作,比如积极与发行业务员沟通,了解他们日常的工作,也经常参加馆配会,体会在馆配现场奔忙的“吃土”状态,体会一次次被人拒绝的心情,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图书馆的不同需求,与不同的采购对话。我很积极,甚至比业务员还要积极,因为我知道我不会一直做这些事,但我实在迫切想要从发行的角度了解与理解图书市场。这些经历我至今回想仍旧觉得是有价值的。

久而久之,作为营销,我是发行科的半个成员,他们有人手需要或者有选题消息时,大多会首先想到我,聚餐也不会忘了我(此处特别感谢);而作为编辑,我是与发行沟通最顺畅的一个,因为能够理解他们说的话。可以说,我与发行的关系算是比较融洽了。但我并不觉得这个就是营销最终的状态,我觉得营销既然独立于发行部门,就应该有自己的思路。

所谓营销的思路,我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理清楚,是在工作期间渐渐想明白的。比如,图书营销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促进图书销售。但是很多出版社的营销后来都会发现,自己还有一部分“公关”的工作,要展示出版社的良好形象,传播出版社积极动态,所以,说是“营销”,其实是“宣传”。很多时候,说不清楚应该哪个部门的人去做的事情,也会落到营销的头上。这些事,要不要分孰轻孰重?还是说不要在意那么多?

营销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把书卖出去吗?那是发行的工作。在这个行业里有点经验的人都会明白,一本书的销售影响因素太多了,营销并不能踩到所有点,甚至不能踩到最重要的点。这也就是一本书畅销的功劳基本不属于营销,而滞销的责任却要营销担着的原因。有时候想想还是很郁闷的,没有成就感。

营销又是为谁服务的?为社领导服务吗?只做让领导喜欢、领导看得到的工作,这不是我的风格。为媒体服务吗?我只是觉得媒体是合作伙伴,可以尽力为媒体提供所需资源,但工作不至于为媒体服务。为读者服务吗?读者千千万万,众口难调,怎么服务?为编辑服务吗?每个编辑都恨不得自己做的书宣传得铺天盖地,但这可能吗?为发行服务吗?那营销编辑的工作和发行业务员的营销工作有什么区别?

最后我想明白了,我应当为好书服务,围绕好书的曝光和推广,做应当做的事情,做可以做的事情,此外与我无关。真正为好书服务,最后一定也有益于读者、编辑、发行、领导等。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定位后,我觉得营销工作还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意义也成为我努力工作的一个动力。虽然工作内容无非是这些那些,但是定位如何还是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后来,当我的定位被干扰时,其实也基本意味着我要离开这个岗位。这是我后来离开营销岗位才想明白的事情,想明白这一点,也为我以后的出版生涯设了一个预警。

但其实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见解,因为日常工作没有前辈带领,没有人告诉我营销编辑每天要做什么,大部分时候我要靠自己去摸索,遇到困惑,尽管有时候可以请教领导,但大部分时候只能自己想办法,因而我的想法只能算是基于自己处境的野蛮生长。如果换一家出版社,或者有个学习的过程,可能我对于营销的想法会变得不一样。有此认识,哪怕很欣赏有些单位的营销做法,我也不会盲目模仿,也不喜欢自己向别人介绍经验,因为处境不一样。何谓处境?本社的出版方向、出版规模、在不同领域的知名度,作者群的社会影响力,常规书的成本、销量和利润,营销部门的人手、经费、资源,社领导的态度与见识,编辑和发行的营销意识和能力……都是营销编辑的处境,都是影响营销做法的现实因素。

还有一点,营销编辑必然会遇到的困惑,那就是,营销工作如何评价、考核?营销编辑常常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要接受高强度的工作,加班是家常便饭。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营销编辑并没有多劳多得,因为很难说清楚营销编辑的劳动创造了多少的价值。我也没想明白过,但是我想可以尝试基于自己的情况,做一些尝试。比如评价营销工作,对于领导而言是方便考核成绩,看看发多少年终奖;但是对于营销编辑而言,合理的评价也是自己工作的一个反馈。但这样的反馈并不一定是数字,冷冰冰的数字之外应当适当考虑一些带着温度的内容。我曾经和领导说过,我希望每年能够得到编辑对我工作的匿名评价。可能有人觉得我矫情,领导给你一个评价就结束了,还要劳动领导组织编辑评价你这一点点工作?另外,这个做法也不是所有营销编辑都能接受。但我有自己的考虑。我算是一个很用心工作的人,既然我用了心,又不能从图书的销量上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效,就希望从我所服务的书上得到反馈,当然,书不能说话,但书的责任编辑是可以说话的。我相信,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个人也有自己心里的一杆秤,营销工作做得如何,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哪怕比较苛刻,我也可以由此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尤其知道哪里做得不好,以后的工作自然也有参考。但比较遗憾,在我做营销的几年期间,社里没有实施这样的评价方式。

话说回来,以上都是一些非日常工作层面的思考,真正的日常工作是围绕着一本本新书的具体事务。就像上文所说,每个社每个营销编辑的处境是不一样的,加上做事的人难免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具体的营销做法多多少少会不一样,具体表现在工作重心有差异。举个例子,出版社的知名度比较弱,但出书的品位和数量正在拉升阶段,那么在做新书曝光时,除了基本的营销做法之外,抓住几个品位比较接近的媒体重点合作,可能会是比较好的选择,不必为出版社微信和微博那点可怜的阅读量难过,也不必苦苦哀求一线媒体和大咖的关照,更不必费口舌吐槽领导只给任务不给经费,能做多少是多少,只要出版社各方面都在进步,营销的局面会越来越宽阔的。如果出版社总体没有进取心,编辑做不出几本好书,有没有营销又有什么区别。正因为有差异,所以我觉得也不必多说具体工作,否则本文会太长。

无论是基于本社情况对图书营销的总体思考,还是针对具体图书的具体营销做法,我在日常工作中越发理得清晰。但是我没有十足的信心说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毕竟我全力以赴做营销工作也就两年半左右,很多方面待成熟、优化。两年前我离开营销岗位,之后很少再做营销工作,但一直关注着图书营销界的动态,看着比我更年轻的同行做得比我更好,有时也会被激发“老当益壮”的进取心。

在我做回策划编辑(也是文字编辑)之后,过去沉浸于营销的岁月可能让我在编辑工作上落后于同龄编辑。但我仍感念过去那段打了鸡血一样的岁月,这段经历是我此生编辑事业中一段重要的插曲。回想当初我决定转岗做营销之时,有同事劝我,工作是需要积累的,换岗位不利于积累。这是善意的劝告,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出版人,虽然志在编辑事业,但何必就着眼于编辑工作的积累?若干年后,在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营销岗位时,我想起了在校时老师说过的话,“没有什么事情是白白经历的”。是的,我收获很多,虽然很难一一列明,但是我至少可以说,视野不一样了。

我很理解有些行业媒体上发表的营销编辑的抱怨,这是我们这个可怜行业的可怜之处之一,短期内应该无法改善。但我仍想说,无论如何,既然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就去好好做吧,在我们这个看重经验的行业,只有有所积累才有可能改善自己的处境;如果真的觉得无法承受,说明这份工作不适合你。

好了,行文至结尾,让我呼应一下开头吧,让我大晚上写微信推文的近期新书,正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经典作品《浮想录》。这本书近日当当网特价活动,原价45元,现价只要22.50元。精装本,值得入手阅读收藏。豆瓣点个“想读”也行。支持一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0947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