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IT专业占比

大学IT专业占比,第1张

小编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占比及要求做简要总结,希望有所帮助:

一、高企认定科技人员范围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有要求,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才是企业科技人员。并且累计实际工作时间要在183天以上,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由上可知,科技人员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

2专门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人员。

3专门从事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

从以上解析可以看出,科技人员不仅仅包括直接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还包括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的相关管理人员(如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等)以及专门提供技术服务人员(购入设备需要技术人员 *** 作及维护的、专门服务于研发活动的工程人员、IT人员等)。

且科技人员需要满足申报的上一年度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因此,在高企认定申报前一年的4-5月,企业需要对科技人员进行盘点,核查是否满足占比10%的要求,暂未能满足占比要求的企业应对人员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引进吸收技术能力突出的大专学历、理科专业人才,壮大研发团队。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职工总数、科技人员计算方法

介绍完科技人员的范围,我们接下来讲讲企业当年职工总数。

1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是指企业申报年上一年度职工总数,包括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计算:看看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及缴纳社会保险费(在职人员),或员工工资表(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申报年上一年度)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就可以了。

2企业需要满足申报年上一年度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10%的比例要求。

计算: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月平均数计算,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①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②全年月平均数=全年各月平均数之和÷12。

三、高企认定科技人员提供的材料

1企业职工总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2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信息表和研发人员信息表。

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常见问题

1科技人员有社保、个税申报要求吗?

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在职期间需要缴纳社保和申报个税,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可不交社保;科技人员人数需与当年研发支出做了工资表的人数一致。

2参与研发的人员学历有中专和高中学历的,可以算是科技人员吗?

答:建议企业优先选择大专及以上学历、且所学专业与企业高新技术领域一致的科技人员进行申报。

3财会、行政、人事等其他文科类专业可以纳为科技人员吗?

答:建议选择理科类专业或与研发活动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

4对于科技人员在职时间有没有什么要求?

答:高企认定的科技人员需要上年度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

5后期会核查科技人员社保、个税申报、学历等信息吗?

答:申请高企认定申报后科创委将采用抽查形式检查申报单位科技人员的社保、个税申报、学历等信息。

6入职4-5个月后离职,且参与过研发活动的人员是否可纳为科技人员?

答:不建议纳入,高企认定需要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即半年以上的科技人员。

7科技人员有数量要求吗?

答: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企业科技人员需要占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8计算新入职的科技人员在职时间,实习期要算进来吗?

答:实习期可计算入累计实际工作时间。

9没有给实习期间的科技人员购买社保,可以将其纳入科技人员吗?

答:新入职的科技人员只要参与了研发活动,企业正常下发工资并申报个税,是可以纳入科技人员的,转正后及时购买社保即可。

10在统计科技人员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科技人员的在职离职时间要特别注意。如将已离职科技人员分配到正在开展的研发项目中,或将新入职的科技人员分配到已结束的研发项目中,皆有失常理。

11科技人员总数不满足占比要求怎么办?

答:企业应早日规划高企申报事宜,尽早开展招聘,吸纳大专以上、理科专业的科技人才入职,壮大科研队伍以满足比例要求。

12科技人员数的最低要求是多少?

答:建议企业职工总数不低于20人,科技人员不低于7-8人。

在国科发火[2016]32号高新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新企业认定条件第四点: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对科技人员、职工总数及统计方法作了进一步有表述:

一、科技人员:

企业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此表述中将科技人员分为三类: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人员;专门提供直接技术服务人员。

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研发人员的规定比较:加计扣除政策规定为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高企口径较宽。1、将专门对研发活动管理人员计入,如研发部行政人员;2、将专门从事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计入,如专门服务于研发部门的IT人员、工程人员等。需注意的是:高企相对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科技人员口径宽松部分均强调了专门字眼。

高企对科技人员的定义中附加了科技人员的条件: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此附加条件中强调上述三类人员在企业的累计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即通常的半年概念)。此统计的概念为员工从入职到申报年度的12月31日的时间在183天以上,此附加条件的限制对成立时间短、科技人员流动频繁企业是不利的。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没有附加累计工作时间183天的条件,高企认定指引中附加此条件对企业科技人员的稳定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问题探讨: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的累计工作时间统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未明确具体的统计方法,例如:一个兼职人员,每周只到企业两天,如何计算累计工作时间?临时聘用人员只是在临时需要时才聘用,如何计算累计工作时间?

二、职工总数

高企认定指引规定的企业职工总数:包括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在职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

与科技人员的定义不同,指引明确了在职人员的统计方法,并在183天的适用上进行了区分,183天的概念不适用在职人员;而且在183天的概念应用于兼职、临时聘用人员时是全年必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科技人员强调累计工作时间,职工总数强调全年累计工作时间。

上述口径差异导致的科技人员比例计算公式分子分母的口径是不一致。

问题探讨: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高新认定指引强调临时聘用人员全年必须在企业累计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是否存在瑕疵?

三、统计方法

高新企业认定指引规定的统计方法为全年月平均:

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月平均数计算。

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全年月平均数=全年各月平均数之和÷12

四、人员人工费用的核算范围

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人员工人包括两个部分:1、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及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2、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企业科技人员须为上述根据科技人员口径确认的人员。

大学IT专业占比可能是10%,也有可能最多20%的专业是关于it专业的。如果是在工科学校里面的话,可能it专业会比较多一点,在计算机领域里面可能就会有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网络通信或者是网络工程等等专业,这些都是属于it专业。

如果是在文科学校里面的话,那it专业的占比会比较少,可能会占到5%,或者是5%以下。不过在大学里面读it专业的话,不一定出来就要从事it行业。

毕竟每年能从大学里面it专业毕业出来的人是很多的,不过能够真正从事it行业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得那么好,并且能够直接达到入门的门槛。

现在在工科大学里面大学it专业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也就是学it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如果学得不够好的话,是有可能随时会被淘汰的。

中型企业IT网络维护人员较少,很多单位没有,有也就一两个人,小型企业则几乎完全没有;国内运维人员是有较大缺口没错,但也仅仅停留在统计数据上,主要是中国传统思维就是我买了你的东西你就得给我安装维护,还最好是得终生的,所以不愿意花钱雇用运维人员。采购之类的,招标的话是性能符合采购标准、价格最低者优先中标,不招标的就是谁给的回扣最多就买谁的。

以上就是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人力资源情况表》的科技人员占比是如何界定的全部的内容,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人力资源情况表》的科技人员占比是如何界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比例如何计算、大学IT专业占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680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