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公认的八大菜系有:川、粤、苏、闽、浙、湘、徽、鲁等菜系。
这八个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菜系,又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
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
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
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当然除八大菜系外还有一些在中国较有影响的细分菜系,潮州菜,东北菜,本帮菜,赣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等菜系。
中国人发明了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等烹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学习了扒、涮等方式,用来制作各种菜肴。
经历代名厨传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除影响较大的鲁菜(山东)、川菜(四川)、粤菜(广东)、苏菜(江苏)、闽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
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所以也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鲁、如君临天下的北方帝王;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粤、闽菜宛若风流儒雅的公子;苏、浙和徽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人。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川菜和湘菜。
可能是我比较喜欢重口味的好吃的。
八大菜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川鲁淮粤,闽浙湘徽”,但也有不少其它说法,比如“川鲁粤淮扬,闽浙湘本帮”,总体来说,八大菜系是在四大菜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说法。
所谓菜系,基本上就是以一个省为单位,以地方物产、烹饪技法、饮食风味、地域文化等诸多方面综合而形成,一般来说,一个菜系当中还会有几个分支。
葱烧海参孔府菜比如最早形成的菜系,鲁菜,就是这种情况。
鲁菜,发源于山东,山东本地有非常多的优质特产,种植业中就有潍坊的萝卜、莱芜的姜、章丘的大葱、马家沟的芹菜等等,名品颇多,而山东半岛的渔业出产也很多,比如海参、对虾、鲍鱼等等,为诸多巧妇准备了丰富的原材料,也形成了以海味为特点的福山帮和以河鲜与红肉为特色的济南帮。
此外,山东的曲阜,是孔子故乡,世代为读书人的圣地,上千年来此拜谒的文人士大夫,与山东地方往来交流,以山东地方饮食为基础,汇聚了各方文化,形成了中国第一大官府菜,孔府菜。
而孔府菜的文化又反馈到山东饮食,在众多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了当今的鲁菜。
徽菜臭鳜鱼湘菜组庵豆腐 八大菜系的其它菜系,大致也都是类似这样的构成方式,单从菜品上看,各菜系中的名菜,风格特点极其鲜明。
比如鲁菜的葱烧海参、糖醋鲤鱼,淮扬菜中的狮子头、鲢鱼头,川菜中的宫保鸡丁、开水白菜,粤菜中的腊烧、盐焗鸡,湘菜中的发丝百叶、组庵豆腐,徽菜中的臭鳜鱼、毛豆腐。
总之,各大菜系都以本地的物力和文化,在当地人的精心研制下,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地方风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