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粤教宣)12日,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广东省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文件)已于近日正式印发。文件围绕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提出33条具体举措。
体育:2020年起各地小学开展游泳课
文件要求,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中小学校体育课每周开课课时至少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小学一二年级4节;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3节;高中一到三年级2节。其中1节体育课可用于学校体育传统或特色项目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到2022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必须达到100%。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
中小学校要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含课间休息)。鼓励中小学校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使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2小时。
在校园足球方面,文件要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推广学校每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到2022和2025年,各地市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分别不少于辖区内中小学校总数的15%和20%。
文件要求推动实施普及学生游泳教育工作。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寻求政府支持,通过新(改)建游泳池或协调利用体育部门、住宅小区等社会游泳场地方式,使每县(区)至少拥有2~3个可供教学训练使用的游泳池(馆)。2020年开始,各地要想方设法在小学某一个年级(建议四年级)开始开展游泳教育教学。
文件规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员测试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z书。到2022年,各地各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必须大于50%。
文件要求逐步完善体育学科升学“硬指标”,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各地要根据实际,科学确定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确保体育与健康考试满分值权重不低于录取总分的8%。鼓励各市适当加大体育与健康考试满分值权重。
美育:普通高中开齐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
文件规定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等)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不少于3节;初中每周不少于2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开齐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中等职业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累计不少于72节。
普通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削减艺术课时。重点突出公共艺术课程的实践性,保证每名学生至少选修1~2门艺术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2个学分,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
文件还规定,学校美育要立足本省实际,突出岭南文化特点,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融入地方美育课程,充分挖掘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瑶族刺绣和舞曲等地方民间优质美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
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的实验工作,以中考、高考改革为契机,深化美育评价机制和体制的改革。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将艺术素质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要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布置家庭劳动作业
文件规定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
开展校内劳动方面,文件要求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等。
同时,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
对家务劳动,文件也要求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等家务。
师资方面,文件要求,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积极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任教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