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和转移,这个,可以从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文件中看出,已经有成效了,也可以从内地中小城镇的房租暴涨看出来。
技术创新和扩散,一个看中国国内,这个可能性不大,虽说有互联网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创新公司此起彼伏,但从公务员报考狂潮,以及财政税收增幅过猛的态势上可以看出,这事没戏,也没什么盼头。大家都意披着制服做山贼后如何打劫,那辛辛苦苦搞创新生产的,能有几个剩下的,就指望跨国企业在华布点后,中国搞山寨,这个,考虑到中国和国际生产率有差距,大致上说,五年内即使有大落,但不至于爬不起来。
制度创新和市场扩大,这个难说了。现在据说医疗放宽民资进入了,但口子多大,还是未知数,教育依然管制,恶果一望而知,大批缺乏必要技能的大学生严重过剩,而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犯愁。调结构转方式的结果,就是拉闸限电,搞得民企纷纷找国企老大,拜码头递交门生帖子,否则混不下去。生产效率越调越低。新36条出台后,后面又没响了。土地私有化遥遥无期,资本乃至金融管制,左右不见动静……
人民币汇率低估引发的信用膨胀,我琢磨着,大概再维持两年就差不多了。
因为印票子的速度,就算比生产率快,也得有个谱,像现在这般搞法,最终会体现在国内资产泡沫和通胀形势上面。
不是开玩笑,中国印钞厂现在搞人员扩招,这里问一下,其他行业的产能速度能否赶得上印刷机的效率,大家都见识过吧
疫情过后,我国重卡市场需求量从断崖式下跌到井喷式增长,呈现V字形变化。
据中汽协发布的4月产销数据显示,我国重卡累计销售75783辆,5月,国内重卡市场销量约为175万辆,同比增长62%。
重卡迎来井喷式增长
说到重卡,不得不说的几家龙头企业——一汽解放、东风集团、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北汽福田。
今年4月,国内重卡销量创历史新高,共销售191万辆,同比增长61%,5月,4家上市车企重卡销量为71543辆,同比增长89%;1-5月重卡销量为230258辆,同比增长22%。
与此同时,相比于乘用车市场,重卡的市场集中度更高,排名前5位的重卡企业市场份额达到85%左右。
高销量背后的逻辑
短途超载治理叠加更新需求释放。
2020年1月1日起,全国高速公路实行“按轴收费”,并应用高速公路入口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预计将有效限制单车运力,提升重卡保有量,一定程度上刺激行业的更新置换。
据悉,有关部门曾规定,将在2020年底淘汰国三柴油货车,现有国三标准重卡需换置成国五、国六标准车,仅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有100万辆以上。
大规模开展基建亦是重卡销量提升原因之一。
粤开证券曾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从需求端、政策端和供应端三个维度来看,需求端,逆经济周期下的基建托底经济,是重卡销量增长的确定性因素。
从今年3月份近万亿的债券融资中可以看出,有16%是流向基建行业,30%是房地产与建筑业,其他部分也有很大比例最终流向基建。
不同于之前的“老基建”,这一轮“新基建”主要着力于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
可以看出,在这一轮“新基建”热潮中,汽车行业也将从中受益。
重卡销量的火爆除了政策的刺激,当然也离不开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恢复而带来的拉动作用。
从房地产投资以及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投资金额来看,3月、4月正逐步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较1-2月累计数也有明显改观。
汽车金融在重卡领域的重要作用
十几年前,购买重卡的车主大多都是全款买车,但是如今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金融和消费思维更加灵活。
与传统的乘用车领域一样,我们可以把重卡金融粗略的划分为银行系和非银行系。
银行的贷款利率较低,首付较高,结构分层较少(即首付比例、还款比例较为固定),放款时间较长,是成本低但不灵活的贷款模式。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相对会松一些,首付比率较低,放款时间短,但贷款利率通常较高,是灵活度高成本也高的贷款模式。
由于在重卡金融领域普遍存在要求经销商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所以重卡金融机构,多是以直营、经销商模式展业,通过代理商模式展业的重卡金融机构屈指可数。
“商用车市场每年销售新车的盈利在8000亿,而商用车后市场的服务一年大约在5万亿元。”
对于商用车金融市场产生的效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认为其未来依然能够实现15%的增长,原因主要是中国现在保有量存量大概3500万辆车。有牌照的卡车2500万辆。
近几年,金融服务在我国商用车产业链条中的杠杆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渗透率越来越高,商用车金融链条非常长,新车要有金融,二手车要有金融,油也要有金融,比如过路费,ETC,维保都需要金融的支撑,每年金融需求量非常大。
商用车金融市场虽然是一片“蓝海”,但因为二手商用车评估体系基础薄弱、风控体系不健全、互相恶性竞争等因素存在,想要形成稳健、规范的市场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年,重庆以236万亿元的GDP总量,位列全国第五,一份报告却暴露出重庆的“短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高收入城市排行榜”,从人均GDP的角度看,深圳高居首位,接近3万美元标准,而重庆人均GDP仅约109万美元,只比中国人均GDP 的103万美元略高,在24座GDP万亿、准万亿城市中“垫底”,“是24城中唯一未跨越高收入门槛的城市”。
为何GDP总量能排到全国第五,人均GDP却很暗淡?主要原因是,在24座城市中,重庆常住人口最多,超过3000万。换句话说,要让三千多万人有一份相对理想的收入,或者与GDP总量相匹配的生活,重庆需要更努力。
1
继续向前进击的过程中,近来,P2P网贷机构清零,重庆深受冲击。重庆,被称为“网贷之都”,阿里、百度、京东、小米、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在这里设立小贷公司。
到今年9月底,全国有7227家小贷公司,贷款余额9020亿元。重庆虽然只有259家小贷公司,但贷款余额却达到1754亿元,占全部余额的近20%,是排在第二的江苏两倍之多。
之所以重庆小贷公司不多,贷款余额却高昂,因为重庆是助力小贷公司杠杆最高的城市。比如,注册在重庆的小贷公司,融资杠杆可达23倍,上海却只有05倍。
举个例子,注册资本10亿的小贷公司,在重庆能有33亿的放贷规模,在上海只能有15亿,差距显而易见。更惊人的是,重庆的小贷公司可以透过互联网放贷,突破地域限制,加上ABS和联合放贷,让小贷公司的杠杆近乎无限放大。这就是重庆作为“网贷之都”的杀手锏。
前段时间,蚂蚁的事情引起广泛关注,其背后两家小贷公司,一个是花呗的主体,一个是借呗的主体,都在重庆。花呗、借呗借贷便捷,蚂蚁短短几年发展到万亿规模,依靠的正是“超级杠杆”。对此,曾是重庆市长的黄奇帆直言:“钱从哪来?先银行贷款,再发ABS。花呗、借呗30多亿资本金搞到了3000多亿,放大了100倍。”
高杠杆使重庆小贷业务发展得风生水起,但如今,随着《网贷新规》紧急推出,监管加强,“网贷之都”的名号也会失色,由此获得的势能将大大减少。
2
网贷式微,很多人都想到重庆是“中国最火的网红城市”。
确实,因为《疯狂的石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少年的你》等影视作品的加持,尤其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高密度曝光,加上美景美食美女推波助澜,重庆成为了“网红城市”。要说重庆是“中国最火的网红城市”,不少网友却表示不服,认为杭州、长沙都比重庆要火。其实不然。
据撰文称,“作为炙手可热的抖音网红城市,重庆的旅游热度一直高居前列,仅2019年就有657亿人次去重庆旅游,比第二名的上海高出近80%;实现旅游总收入5734亿元,仅次于北京”。不难看出,重庆已是中国人气最高的网红城市,网红营销也为重庆带来了丰厚收入。而且,这一战略,仍在继续推进。
早在2018年,重庆就喊出“小目标”,到2022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达68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旅游业成为全市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不过,网红营销再厉害,也不能独力撑起重庆的经济。另一个城市“吸金”的普遍做法是,依靠房地产,这一点,重庆也有所调整。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黄奇帆在重庆时,重庆以房价低闻名全国,作为一个直辖市,平均房价一直是三四线城市的水平,还没有一些县城的房价高。这是因为重庆建立了土地整治储备中心,还推出全国首创的地票交易制度,解决了供地问题。供应量大、地皮便宜,再压住房价,结果是,炒房团被吊打,重庆人安居乐业。
然而,当黄奇帆离任,近三四年,重庆土地供应量不断减少,房企展开争夺,房价开始上扬。2017年,重庆主城区均价从7600元涨到过万,热点地区的一些楼盘逼近三万大关。现在,重庆平均房价约13万元,和其它热点城市相比,仍然不高,但这个均价,放在热点地区或者好地段好楼盘,肯定盖不住。
这样一来,能为重庆“增收”,却不能提高老百姓的平均收入,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3
网贷、网红、房地产,都不能让老百姓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重庆还能做什么?答案,或许就藏于过往历史。2009年,重庆主动谋变,引入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推动重庆工业飞速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庆引进了惠普、康宁、富士康、京东方、OPPO等知名公司,仅仅是惠普落户重庆,就带来了一整条电子代工产业链。
截至2019年,重庆市内有5个世界级品牌商,6个世界级OEM制造商及超过860个零部件配套厂商,媒体称其是“全球最大电子终端产品生产基地”。与此同时,重庆年产6000多万台笔记本电脑,近2000万台打印机及2000万台显示器,终端产品1亿台,占全球五分之一。
汽车行业也经历了类似的腾飞。2009年之前,重庆汽车产量只有几十万辆的规模、数百亿元产值。2009年,重庆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辆,达到118万辆,此后恰逢汽车工业景气周期,产量迅速扩张,到2015年突破3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占有全国份额超过10%。
2016年,重庆工业总产值近24万亿元,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贡献了约半壁江山。既然两大产业如此给力,继续发展不就行了吗?残酷的现实是,重庆这两大产业临近增长拐点,分析认为,其“成为拖累重庆增长的关键因素”。
当然,重庆官方已提前布局,从2014年开始规划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石墨烯、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这些新兴产业的产量获得较快增长,比如,2018年,新能源汽车增长33%,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但是,仍然没有产生汽车和电子产品那样能拉动一座城市发展的引擎式增量。
2019年4月,分析人士对媒体表示,重庆“新兴产业的体量还没有做起来,缺乏支撑”。显而易见,在“网红城市”的喧嚣之中,要想继续提升城市GDP、增加人均收入,重庆得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上投入更多。毕竟,这是为未来而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