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研院即将进入欢庆40周年院庆之际,工研院电光所的研究团队所开发出来的“垂直式自旋磁性内存技术”荣获杰出研究金牌奖,此技术乍看之下并不显眼,但该内存技术的背后,却也牵动了未来全球半导体大厂的势力布局。
我们都知道,内存的分类,大致上可分为:“挥发性”与“非挥发性”两大类别,前者以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与SRAM(静态随机存取内存)为代表,后者则以Flash(闪存)最为常见。然而这两种内存类别,天生就有截然不同的技术特性,因此也在电子产业中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过,碍于制程的不断演进,这些内存也开始面临了物理极限,在微缩上变得愈加困难,所以许多国际半导体大厂也就开始着手进行新一代内存的开发,MRAM(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磁性内存)就是众多新一代内存技术中的典型例子。
MRAM的技术特性兼顾了挥发性与非挥发性内存的优点,在定位上介于两者之间,由于具备了非挥发性内存的优点,所以相对省电。许多业者也将其视为DRAM与SRAM的下一代接棒技术。
回溯MRAM的开发历程,早在1995年摩托罗拉就已经着手进行研发,后来旗下的半导体部门转而成立飞思卡尔后,于2004年提出量产计划,2006年进营销售,容量为4Mb,读写速度为35ns(nanosecond;奈秒)。而工研院也在2001年投入MRAM的研发,并于2002年成立研发团队。在当时,产业界对于MRAM有着不小的呼声。
然而,尽管身为一线国际半导体大厂的飞思卡尔将MRAM加以市场化,但是市场终究是残酷的,碍于MRAM有许多物理特性的问题无法克服,其性能表现不如市场预期,MRAM到现在仍然是处在曲高和寡的局面。全球一线半导体大厂对于MRAM的研发投入也趋于缓和。不过,这种情况在2010年的IEDM(国际电子组件会议)上由于三星与海力士针对MRAM不约而同提出新的研发成果而开始产生变化,MRAM再度受到全球半导体大厂们的重视。紧接着,工研院也在2013 年提出新的研发成果,进一步解决了MRAM的物理问题,工研院电光所所长刘军廷便表示,此一技术突破,将为内存产业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台湾将在这个战场中,扮演相当关键而重要的角色。(未完待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