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大陆总部基地落户上海金桥让人心情不错,昨天,全球半导体封测巨头日月光掌门、董事长张虔生首度面对大陆媒体时,没有什么忌讳。
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大陆半导体产业时,他有些不客气地说:“大陆半导体业犯了一个初级的错误。”
大陆犯了“初级错误”
这个初级错误,在他看来,是一种类似于好大喜功的思维。
“以为半导体业只有英特尔,导致基础没打好。”他强调,不要以为只有做晶圆才叫做半导体,相比而言,封测才是半导体制造业的基础环节,全球半导体大陆这个都没做好就想做尖端,所以造成几家公司发展得都不好。
他没有直接批评具体企业。但业界心知肚明,他在指那些代工企业。过去几年,中国确曾掀起一波半导体代工发展高潮。2005至2007年,在地方政府推动下,曾遍地开花。不过几年过去,许多上马的项目已销声匿迹。
张虔生说,过去多年,大陆半导体业两大基本要素都不具备,“人才、设备都没有,土地并不是重点”。
“半导体业的人才不是农民工。你用的人都是外籍军团,成本怎么便宜下来?”他反问。
这戳到本土半导体制造业成本结构痛处。比如一个12英寸半导体制造厂,80%的成本来自设备,其中隐含大量核心技术。另外约10%来自人力。被许多人看成核心要素的土地,并非核心要素。
他用一半时间谈论人才,强调没这要素,结果会是“高投资、低效益”。他举例,截至目前,日月光大陆厂运营成本仍超过台湾地区,原因是受过训练的人才缺乏。他透露,为化解矛盾,公司已将至少2000名大陆员工派到台湾培训,隐含大量成本。
他似乎还“看不上”许多大陆半导体企业。一个明显例子是,他认为,大陆的封测企业同行甚至没有被收购的价值。
他介绍说,全球封测市场有150多家企业,绝大部分都很小,日月光营收虽超过60亿美元,但市占率也不过7%,市场急需整合。当被问到是否考虑并购大陆同行时,他说,机会不大,因为它们的营收与技术实力都不强,而且收购重视人才,买下个企业,如果人才不行,还得重整,不如自己做。
“除非客户有要求。”他说,日月光与飞利浦、NEC的整合案都是应客户要求。
日月光的危机?
不过,iSuppli中国高级分析师顾文军不太认同张虔生的观点。他说,强调封测没错,它一直占据产业链最大部分,本土市场也是。但本土产业处于追赶阶段,更应注重整个产业链培育,协同上下游,依托市场进行超越。
“事实上,大陆封装企业发展很快,比如长电科技[7.68 3.23% 股吧 研报]已进入世界前十名。”他说。
顾文军认为,张虔生的观点,透露出日月光的长远危机:大陆庞大的需求,已成半导体业制造与封测成长基础,未来10年,一定会涌现产业巨头。届时,日月光会面临巨大冲击。
这似乎也不是虚言。日月光虽然是全球第一大封测巨头,但之前,其布局重心一直在境外,尤其是台湾地区。截至目前,台湾一直未对高端半导体封测业西进大陆松绑,日月光大陆项目主要是中低端业务,相比长电科技、通富微电[7.78 4.57% 股吧 研报]等本地对手,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张虔生此前一直想快速朝大陆转移而不得。面对台湾政策限制,2004年他曾对外表示:“把老虎关在这边,搞了半天都变成病猫了……事实上,应该放最厉害的老虎出去。”2006年,他曾打算将个人持有的18.4%的日月光股份,转售凯雷集团,以曲线西进大陆,但台湾地区最终仍未松绑。
“如果不是政策限制,韩国、美国的同行哪里能起得来?”日月光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
张虔生倒没有回避这一话题。他坦陈,过去几年,台湾地区奉行所谓“戒急用忍”,导致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直到2008年当局政策变革才有明显改观。
昨天,日月光大陆除了总部奠基仪式外,还举行了上海金桥项目的动工仪式,后者是一个规划投资高达240亿元的项目。未来8到10年,公司将在大陆投资400亿元。
即便如此,2011年的封测业想重现过去几年20%至30%的高成长,几乎不太可能。张虔生说,今年可能只有5%。所以,他期待产业走出分散局面,出现整合。
这意味着日月光很可能会大动资本手段。事实上,过去多年,它曾完成多起并购,张虔生本人也曾被冠以“并购大王”称号。
张虔生的脸上看不到什么焦虑。他似乎不认同这类观点。“全世界半导体企业90%都与日月光有关联。”他说,到大陆投资设立新厂,并不意味着要关闭台湾地区的基地。事实上,台湾生产项目仍在持续扩大,比如高雄厂、中坜厂的产能都将会扩大3倍,未来台湾地区的员工将达到5万到6万人。
“当然未来8到10年,大陆应该更多,10万到20万都有可能。”他补充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