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IT部门工作强度

中信证券IT部门工作强度,第1张

关于待遇问题,了解各家证券公司更具体的薪资情况,来听听证券业老司机是怎么说的:

中信:基本月薪12500,奖金可以拿到3年工资,也有时候分红只有约半年的,也有人的研究员分红就有一百万,投行的新员工可以拿到超过30个月的工资,人和人之间差距比较大。

国泰君安:基本工资1万出头,今年5月份刚调的,以前只有4600,据说干满2年的基本工资一般有两万多,总体上新人基本工资拿到30万,没问题。这次国泰君安的工资调整幅度还是蛮大的,有向外资投行靠拢的趋势。年底项目提成不是很清楚,只知2007年底不多,才两万的样子。国泰君安实行工资封顶10万,但是里面的报代和非报代的工资差别不大,一般有5年投行经验的,基本工资在5万每月左右。颇有实力的上海老牌券商

银河证券:国内投行实力仅次于中金,中信,工资水平一般。

海通证券:基本4000,据说一个月收入可以拿到1万五左右,原交通银行剥离出来的证券公司,上海本土券商。

齐鲁证券:基本6000,加基本福利有2000多,在加上一些差补之类的,过万很容易的。

安信证券:大概收入也在一万以上,股东很不一般,证监会自己开的券商。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基本8000,投行4000,每月有绩效奖金之类的,投行应该是相同的,听说去年进投行才半年的毕业生年底发了10万。

国信证券:基本5500,有出差节约奖金,对于新人还有18W的电脑报销额度,分红奖金依你所在的项目组的效益,去年一般年底可以发到10几万吧,个体差别很大,每月差不多总体收入1万左右,算算运气好的,第一年超过20万,问题不大。

信达证券:4000+,具体不知,据说新人分红不是很多,人马主要是原信达资产管理的原班人马,业务资源只要靠其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和资源,基本不用出去找项目资源。

兴业证券:5000-6000,具体不知。

联合证券:工资6千不到,出差补贴80每天,每年招人很多,恐僧多粥少。

长江证券:5000,投行排名较后。

东海证券:5000左右,原江苏常州的地方证券,这几年投行业务发展很快,股东背景一般。去年招了几十个复旦和财大的学生去考保荐代表人考试而名声大作。

德邦证券:5500,投行业务一般,民营。

瑞银证券(UBSS)(原北京证券,后被瑞银收购):operation部门15万、投行部门30万,奖金要看项目。

除了基础薪资,另外各个券商给出差补贴在50-300左右每天,一般的在100-150左右,一般券商的出差强度超过200天每年,所以出差补贴也是收入的一块(一般住4,5星级酒店,为了保持个人的私密空间和生活习惯,一般不会合住),所以进投行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适应这种出差生活,毕竟长期出差会影响,比如感情之类的。

节假日也会发些过节费,探亲费,春节的历士红包,每次也会有1000-5000,一般一年也要发个两万吧,不过这是行情好的时候,其它什么交通补贴,通信补贴,制装费,餐补之类的,一个月加起来也有两千吧,每个公司具体规定不一,一般国企背景的发的多一些,因为部分国企劵商的基本工资可能会低一些。

所以基本上一般的投行一个月平均收入1万还是有的,虽然比不上中金、中信和外资投行,但是比起其它行业来还是强不少的。

外资的投行IBD的基本工资普遍在20万以上,分红也多多,一般年收入在30-70万不等,不排除个别很高的。(薪资内容来自知乎专栏作者 厉珞琍)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证券行业的薪资相较于其他金融行业,还是占大优势的。但也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证券公司面对不同的市场、政策环境,薪资水平也有所不同。

国企背景的证券公司老板的收入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取决于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业务规模、客户群体以及市场的形势等因素,他们的收入也会有所不同。此外,他们的收入还受到他们的管理能力、投资技巧等因素的影响。

证券公司总部的信息技术部门如果是大券商的话,收入不错的,不会比银行差多少,但是收入波动比较大,行情好的时候奖金很多,不好的话奖金就少点,但是总部本身要求高起码硕士吧,所以各方面待遇都不错的,一楼说营业部,营业部和总部本来就差很多的,而且营业部效益都不一样的,好的营业部信息技术收入也很高的,差的就很低很低了,拿个基本工资。

关于发展,做证券银行之类技术的当然都不是老总的接班人了,如果走技术这条路,做到信息技术部部门经理基本就封顶了,算公司中层干部,除非你不做技术了,改开发客户了,但是吧大型证券公司的技术部部门经理已经很牛了,至少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这样的,工作强度蛮低的,但是如果遇到什么换系统啊,什么故障啊,那就要拼命了,总的来说算轻松的工作了

一 营业部

营业部主要由4类人构成,1,总经理,副总经理,营运总监(有的券商不设)2理财岗位 3营销岗位 4后台服务性岗位(柜台,IT,财务等)

对于 应届生 ,当然是去2、3、4了。一般来说,常年招人的,以营业部名义去学校招人的,基本就是3以分公司或者总公司名义统招的,基本是2和4

对于3,一般称为客户经理,经纪人 。目前很多券商比较苛刻,任务多,开户压力到销售理财产品的压力都有,基本不要求你懂炒股。人情味淡薄,基本工资基本一个月1000或者到2000但是做不好,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就得走人。做得好呢得看行情,如果碰到牛市,你做得有比较好,可能月入过万。还有更牛逼的,金牌客户经理,年薪100万到数百万的都有。但比例呢当然是非常非常少,包括月入1万的客户经理,比例都很少,还得运气好,碰到牛市,碰到熊市就首先开除。这类人基本不算公司正式编制,最明显的,过节费和年终奖基本没份。如果运气好,做到营销总监。就可以入编了(当然也难了),总之流动性很大稳定性很差。所以,不推荐应届生去做这一个,除非你的大学和专业比较一般,而且你比较看好未来行情。

对于2(理财岗位) ,这2年有个好现象,就是很多券商全国统招投资顾问。即客户开发已经饱和,客户维护更显重要,就需要一批素质可以的人才来充实投顾团队,做好顾客理财。话是这么说,现实比较骨干,目前去营业部做投资顾问,还是跑不掉要销售,好处是一般不需要开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则必不可少。而且考核压力,还有部分来自于客户的评价,降低客户流失率,即考察你推介股票的能力。第一年收入的话,基本5万上下浮动(以二线城市为例)。做得好的,比如弄到几个大客户,等等,3年内年收入到10万还是常见。总之也看行情 看个人,有的人几年到20万,有的人还是几万徘徊。如果长期做得不好(比如半年,对于这部分人,券商比对客户经理耐心稍微好那么一点),也是干不下去的。这类人属于正式编制,可以升职,可以有过节费年终奖。现在招聘进来,基本要求211大学了,有的甚至要求硕士。哪些券商呢,比如,长江证券,国泰君安,申万等。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券商的职位,也叫理财经理,投资顾问什么的,但实际上还是有开发客户的压力,即需要你出去跑路。比如国盛,兴业。兴业的投资顾问有点变种,像营销和理财的结合,又考核开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又考核客户维护。基本工资也不高。好处是是正式编制。总之有点鸡肋。还有一家,中信建投。比兴业好一点,但是理财规划师也有开发客户等的任务,相对比他们的经纪人要轻松不少,基本工资还不错。也是正式编制。

对于4,柜台和财务常常多女生。一般要求本科文凭,甚至一本的。工资待遇基本是2和3之间,涨幅较小,发展途径也有,看具体券商了。

对于1,往往是2和3提拔起来的,有时候也会从总部空降。比如经纪业务部门的副总空降到某个大营业部当总经理。年收入的话,像2008那种行情,大营业部总经理可以拿到200万甚至更多吧。小的也有个70、80万。2009那种行情呢,就是都打个半折,甚至更低点。2010的行情呢,就介于两者了。以上说的是总经理,对于副总经理,薪水一般也就20万多,或者几十万。干这些职位鸭梨不小,经常应酬,总部的各种指标是不断啊。当然,能去个二线三线城市拿个百万年薪。还是很爽的。尤其是某些地级市和县级市,券商营业部仅此一家的。老总的相对工资在当地还是非常可观。

一个营业部好不好,能不能发钱,取决于这家券商对经纪业务线上员工发钱的力度。很多程度还取决于营业部本身,如果是老营业部大营业部一般好一点,如果是新营业部,就比较吃亏了。去了很辛苦,鸭梨很大。总之,一本二本的应届生最好不要去做2岗位,3、4岗位都可以做一做。(只是现在很多券商的2、3岗位都要 211大学了)。当然碰到了熊市也算倒霉。销售压力这些,我想除非技术性行业,很多企业都是逃不掉的,华为中兴有销售,宝洁强生也是销售。无非是该公司的考核和培训是否能够使销售流水线化,除了销售以外是不是可以加入一些技术性的考核指标。如果真的热爱,可以从熊市熬过来也不错,熊市有长有短,2年到N 年,熬过了或许死客户就变活了。 谈到一个内部竞聘去总部,总部基本就没有了销售考核,我接触的券商不多,感觉内部竞聘搞得比较好的,是长江证券,不信搜搜它家,总部很少招人,很多岗位是从营业部的人提拔上来。而有的券商总部比较喜欢挖人或者从名校硕士招聘,这就是下一个话题了。

二 总部

先说一些支持性的岗位, 比如财务,行政,法务,IT,清算,合规,人资,等 。这些岗位看券商大小,如果是大券商,第一年去了10万冒头是可以的。发展幅度稍微慢一点。干个3、5年混到20万问题不大。如果是小券商,估计打个6、7折。全国有100来家券商,后40名的,那些的情况我也不清楚了。也要看城市,如果券商总部在北京上海,工资稍微高一些,在二线城市的低一些。在大中型券商,能做到总部某部门的老总,比如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年薪100万肯定是过了的。更多的不好说。有人问这岂不是和好点的营业部老总一个待遇不然,那老总鸭梨多大牺牲多大,而且熊市收入大幅缩水。而总部这些支持部门的头头,相对轻松一些,不用开拓客户。而且收入比较稳定。

接着说 业务部门 。经纪业务总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类,或者大客户部,开始工资和支持部门差不多。好处是涨得快,大券商里,混个3、5载拿个30、40万都行。考核鸭梨当然也跑不掉了。还有一些更加核心的业务部门,投行,行研,自营。薪水涨幅就更大一点,比如申万做自营的和行研的,4年收入到40万比较正常。做投行呢,则不好说。基本收入甚至不会比行研高,看项目了,而项目又有偶然性,保荐人的收入倒是挺高,号称各个年薪百万,从而非保荐人的投行人收入稍微低一点。行研做好了也比较拉风,如果能上新财富,还是很不错的。出差比投行的少。可是,毕竟券商行研是卖方研究。拜票和勾兑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一类的事情也少不掉。总之,还是需要人际能力啊。投行就更不必说了。以上说的是大券商哦,中小券商,有的行研和投行根本没做起来,总部有点像大号的营业部。收入尽情地打个5折都行。大体上,能进券商总部算是入圈了,尤其是行研和投行,不会做可以,钱少可以,至少有那么点希冀在前方。投行岗位一般在北京,行研岗位一般在上海。

现在这些地方招人可比较高傲了,动不动就是重点大学本科加硕士。金融经济会计类,有时候还喜欢复合背景(尤其行研喜欢)。哪些大学去这些地方(有时候把基金公司可以考虑在内)的多主要就是北清复交(没得说的,基本可以挑地方),人大上财央财对外南开中山厦大武大西财等了。即使是人大到西财中间的这些学校,去的也不多,当然,人大汗青和洋菜金发院比较不错。金融一般的金融硕士项目差一些)。啊哈,忘了说,上财去券商的比较多,学校的这个传统好。

注意,中金中信中银这三家,是可以单独讨论的。它们的要求更加变态,它们的待遇更加高。硕士去中金业务部门第一年拿40万,是有的。中信呢,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是20万,有的说是30万,看官们自己衡量。

证券公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券商。证券公司的工作主要分为几类: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研究所。那么在证券公司工作稳定吗?工资待遇好吗?

1投资部——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称为自营部,一般称为证券投资部,接受客户资金投资理财的部门称为资产管理部。主要岗位有总经理、投资经理、研究员。固定工资一般是30W+,10w-20w,10-15w。年底的奖金取决于业绩提成。不同的公司不一样。牛市分30万、50万很正常,熊市什么都没有也很正常

2研究机构:提供投资建议和研究报告。主要岗位有总经理、研究员、研究助理。现在大的证券公司都会成立研究所。研究所的收入比较稳定。固定工资一般是30w+,10w-20w,5-10w,年底奖金一般是固定工资的50%左右。现在,科研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中信、申万这样的大公司的高级研究员一般收入都比较高。

3投资银行部:主要从事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主要岗位有总经理、保荐人、项目经理等。保荐人收入最高,行业平均30w以上。年底收入靠项目提成,2006年底几十万的提成比较正常;别人要看老板脸色,但是做不到保荐人全年十几万很正常;做投行就是太辛苦了,老是在外面跑,赚辛苦钱。

4券商营业部:有营业部、服务部等。大型证券公司往往有几十个营业部,也有上百个,分布在全国各个城市。很多朋友提到的证券公司,其实只是经济业务部下面的营业部,收入和总部差距很大。营业部主要靠客户的交易佣金。交易量越大,佣金越多。营业部客户经理的收入一般与地区收入水平挂钩,月薪3000元一般较高。

这个问题我想深入说明下。

我认为至少有 5 个重要的点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

1 金融业擅用杠杆,导致金融企业利润(扣除人力成本前)高;

2 IT 业很多服务边际成本几乎为 0,导致 IT 企业利润(扣除人力成本前)高;

3 金融、IT 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人,导致高端 人才 薪水分配占比高。

4 全球化、技术进步导致实业与金融、IT 业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拉大。

5 金融、IT 业具有配置资源的属性,获得“超额”回报是合理的。

第一,擅用杠杆的意思就是金融机构懂得利用别人的资本帮自己赚钱,而且与大多数实业相比,金融业特别擅长。

金融危机之前很多金融机构都维持了特别高的杠杆,也就是说用同样的资本,金融机构可以撬动更大体量的交易,自然就有更高的回报率。即使是金融危机后去了杠杆,也有 12 倍左右的规模,这是实体企业无法企及的。虽然国内的情况还有所区别,但金融机构的本质就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利用信用和客户资源去提高自己的收益。实体企业通过展期,期限错配等手段让资本持续滚动的能力非常弱,所以他们需要用资产、现金流、或至少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去为自己的信用背书,而这些资源往往都是很有限的,所以能撬动的资本也就很有限。这样的杠杆亲近性就决定了在同样的体量下,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比实体企业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收益。

第二,IT 业的边际成本远比一般实体要低,一些情况下几乎为 0。工厂多生产一颗螺丝钉,房地产企业多盖一栋房,这些都是需要付出实在的物料和人力的。就算规模生产和高科技设备效率再高,也免不了实际的投入。可 IT 不一样:在一定的规模上,一个 app 服务 500 万人和服务 600 万人可能成本没差别,但收益却变高了(不考虑所有行业都的推广成本)。call center 和洗脚城之类的传统服务业,单个人员能服务的客户始终是有限的,技术能带来的效益提升不大。但 IT 业的技术发展则可以让单个程序师为千千万万的用户服务,这样生产效率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在固定技术水平下,IT 企业已具备很大的成本优势,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他们增长的动力只会把实体企业拉得越来越远。

第三,和一些传统实业相比,金融、IT 企业的高端人才能直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因此利益分配的占比也更大。题主的举例里面,那些实体企业的雇员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直接创造的价值有限,需要和别的生产要素分享收入。

以题主提到的工程师为例:一个精通技术的工程师,固然为成为专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他往往只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比如建造一个水电厂,首先就不是一个工程师能搞定的,而是需要数个工程师团队,涉及不同领域。其次,光有技术指导也远远不够,还需要购买设备,施工建造等步骤。一座水电厂的完工,涉及了许多复杂的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说不重要。所以对每个环节中的高端人才来说,能力再强也无法分到大部分蛋糕。

而对金融业来说,比如做一单 IPO:一两个厉害的拉皮条人员拿下单子,再来一个业务小组搞定需要的文书工作,接着配合下销售团队把股票卖出去,扣除第三方机构的费用后千万级别的收入就到手了。这其中涉及的人员总数往往只有数十人甚至十数人,还没有什么机械设备的投入;在这种前提下,高端人才的收入自然可以很高的。

IT 也是同样的概念:一两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开发出一个软件 / 网站 / 硬件的原型,通过吸引市场注意力得到最初的收入和投资人注资,接着就能完善产品然后大规模推广,最终实现指数级的增长(在产品成功的前提下)。在整个价值创造的链条中,技术和创意是最重要的,制造产品 / 部署服务的工序往往被外包。苹果产品赚了那么多钱,又有多少落在了富士康工人的口袋里在许多 IT 业的财富传奇中,虽然也利用了类似传统实业的大规模生产 / 部署服务的手段,但核心的产品 / 服务还是来自于高端人才的技术和创意,这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必然能分配到核心的利益。

第四,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增加了企业的雇佣选择,从而削弱了许多实体经济中员工的议价能力,拉低了工资;与金融、IT 业的高薪相比显得不和谐。很久以前,美国一个普通的工人可以有很体面的收入。美国有公会等为中低层人民争取福利的机制,加上社会基本也较为富裕,有能力支付相对昂贵的人工费,所以即使在实体经济中当一颗螺丝钉也会有不错的收入。

但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很多可以在国外做或给机器做,成本还更低的工作就被外包出去了。这类的工作往往会在美国消失,人们不得不去从事门槛更高的职业,也就是说劳动力的议价能力降低了。罢工在过去可以涨工资,现在则可能直接被中国、东南亚的工人甚至机器人取代。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加上过往对职工权益的保护也不强,所以还不太能体会到这点,但未来会越来越明显(比如总体收入增速放缓)。

相反地,因为金融、IT 业的高收入人群本就难以被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威胁;而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又为金融和 IT 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更高的效率,所以总的来说,这两个行业高端人才的工资水平是在增长的(其实不光是这两个行业,在大趋势下,传统行业也在经历着两极分化)。

纽约不同行业的历史平均工资,红色是其他所有民营行业,紫色是证券行业。历史趋势显示实体经济雇员的收入增长缓慢,而证券业则很快,最后差异越来越大。当然,也不是每个在纽约证券业工作的人都能赚到 35 万美金的年薪,也有很多非高薪的 analyst 存在;这么高的平均薪水说明证券业本身也存在着极大的两极分化。

最后,金融、IT 业具有配置资源的属性,因此可以获得比自身付出更多的价值,这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是合理的(不谈社会稳定 / 公平的问题)。传统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实际存在的,固有的,而马克思更认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这种朴素,带有“天道酬勤”价值取向的观念下,我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他有多努力,或者他有多少天赋。但在实际的市场经济中,价值是由公平交易创造的。也就是说只要公平合法,能赚多少钱取决于能为购买者创造多少价值,他觉得值不值,而不是自己有多努力。

以金融为例,很多人觉得投行人收入高是因为他们人员素质高,工作时间长。但本质上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关系驱动型工作,而不是技术驱动型。投行做的技术工作,会计事务所也能干,但收入低得多,这点国内外都一样。你能做建模 / 咨询 / 尽调,我也能做,所以光靠技能是实现不了高收入的,因为往往会走上同质化竞争的道路,最后变成价格战(稀缺的高精尖技术除外)。

投行的人加班辛苦,会计师就不辛苦么凭什么同职级的投行人收入是事务所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因为投行能为企业找到最合适,估值最高的投资者;或者反过来为购买方找到最合适的投资标的,别的类别的机构做不到,这才是溢价的点。对投行而言,可能有的交易撮合很简单,只是打了几个电话。但对企业来说,这解决了他们最重要的融资问题,当然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就算服务本身没有消耗多少工作时间和精力。

IT 也是同样的道理。对阿里巴巴来说,把一家企业放到他的 B2B,B2C 平台上,做一些广告,优化一下搜索排名结果,消耗不了多少劳动时间或是资源,甚至几个人花几天就能搞定(这里谈的是新增客户的边际成本,而不是平台搭建的固定成本)。但对企业来说,却能对接到最需要的客户、合作伙伴资源,创造出实在的业绩增长。因此就算阿里巴巴的服务没有付出多少努力或是智力,却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资源配置,为客户创造了客观的价值,高收入是正常的。

以上就是关于证券公司福利怎么样,薪资待遇如何全部的内容,包括:证券公司福利怎么样,薪资待遇如何、国企背景的证券公司老板有多少收入、中信证券IT部门工作强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71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