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叙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简要叙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1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才珍认为,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6〕

张象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7〕

卞春元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技术革命具有如下特征:即技术科学化、技术群体化、技术智能化、高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8〕

刘大椿、马书春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9〕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军带民”,即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10〕

初3历史课本: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其次,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学者们从多方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由于论述角度不同,因而结论各异,现将其归纳如下: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18〕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19〕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20〕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22〕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23〕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25〕

会计信息化第一次浪潮(1979年-1996年):我国会计信息化应用事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试点,开启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开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环境促使会计不断变革,同时也对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个人电脑和局域网技术的问世,为企业开创会计信息化事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掀起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第一次浪潮,企业会计信息化事业进入了由单项会计数据处理(EDP)阶段到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会计信息化第二次浪潮(1997年-2007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深化发展时期。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导致企业对管理、决策和市场信息的高度需求,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所生产的会计信息“滞后性”和“孤立性”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数字化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问世和应用,为开展企业整体信息化提供了IT环境,掀起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第二次浪潮。ERP系统席卷了信息化市场,推动了企业级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级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功能、结构和性能上比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完备和优化。

会计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2008年-至今):本世纪互联网、移动通讯、物联网、智慧地球、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催动了网络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步入了以规范化、标准化、知识化,智能化、互联化、云化、社会化、产业化为主要标志的会计信息化第三次浪潮的变革时代。财政部、工信部、国资委等监管部门起到了引领我国会计信息化步入第三次浪潮的作用。以2008年11月12日,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资委、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为起点,发布了一系列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发展纲要、系列标准及其实施通知等,为发展和规范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起到了核心作用。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如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用了15年。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造成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导致生产过程的深刻变化,或者是在技术革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有科学理论的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一般来说,二次大战后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简答特点: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形成产生的周期越来越短。

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才珍认为,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6]

张象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7]

卞春元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技术革命具有如下特征:即技术科学化、技术群体化、技术智能化、高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8]

刘大椿、马书春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9]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军带民”,即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10]

初3历史课本: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其次,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简介 诞生于新世纪第一年、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已经成为国内IT业界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继2001~2010年连续十届成功举办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之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于2011年12月1日(周四)在北京举办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

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将以“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为主题,多位政府官员、知名专家、企业精英等演讲嘉宾,500多位业内厂商代表,将在求真务实的氛围中,共同研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会,探讨“十二五”开局之后新市场如何催生新应用,新业务模式怎样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应如何调整战略和思路,以期更好地面对新市场和新经济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由大变强。

2011年,我们聆听着中国ICT产业变革的三部曲:需求的改变创造了一大片新市场;国内外企业纷纷推出满足新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掀起“圈地运动”;而在这场混乱的征战中,老旧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变迁的步伐,无法让新应用的价值最大化,于是,新模式在业界的呐喊与实践中,慢慢成型。

如果给这三部曲分别冠名,那便是“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而这正是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的主题。这场由赛迪集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主管网、中国计算机行业网联合承办的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盛会,将会重奏这三部曲,演绎产业变革之路。

说到变革及其轨迹,无论是按硬件、软件等行业角度划分,还是从市场、应用、模式等层面着手,都是一个庞杂的大话题。若要找个切入点,那么就从被现在最红的“苹果”砸中的、也是离大部分用户最近的移动终端产业说起――

移动终端产业服务化

自从2007年苹果推出革命性手机产品iPhone之后,终端产业的热浪就没有平息过。离得比较近的一个大事儿,便是10月底,索尼与爱立信分手的消息――索尼宣布将以14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爱立信所持的50%的索尼爱立信股票,交易完成后,索爱将成为索尼的全资子公司。

十年的联姻,就此结束。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两年前,联想集团以总额两亿美元收购联想移动,重新进入手机市场的事儿。

相似的举动,相似的原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近日发布的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426%,从一年前的8280万部增长至1181亿部。而这一数据是建立在近几年每个季度都同比大幅增长的基础之上的。

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逐步培养起了消费者使用移动应用和服务的习惯,带动了消费者对智能移动终端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新的移动终端不断出现。

2010年4月,苹果推出了平板电脑iPad,并创下了发布三周销量突破100万部的惊人成绩。随后,联想、惠普、HTC等计算机界和通信界的大佬纷纷布局该领域。

和智能手机一样,平板电脑也成为了抢手货。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1700万台,同比增长280%。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近期也发布预测数据称,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接近6000万台,并在未来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17年销量预计将达33亿万台。

今年3月,摩托罗拉移动推出“摩计算”概念。根据摩托罗拉移动的定义,“摩计算”产品是有别于PC与智能手机的全新终端,能为消费者带来与PC类似的移动计算性能。摩托罗拉移动以双核双系统的“手机―电脑”合体产品――ATRIX 作为“摩计算”产品的范本。

两个月后,英特尔又提出了“超级本”概念:更轻、更薄,且具有超长待机时间和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很快得到了联想、Acer、华硕等厂商的回应。

如此快速发展的移动终端市场,层出不穷的创新移动产品,有哪家企业愿意错过?这也正是索尼和联想回购手机业务的原因之一。

不过,智能终端产业的兴起给终端厂商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在硬件方面,更是业务模式的改变――这从联想的业务重组和战略转型中可见一斑。

联想在回购了手机业务后不久,便正式发布了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通过对产品、服务、应用和内容端到端的整合,为用户带来更丰富和顺畅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今年年初,联想组建了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并让联想的大将刘军担任该集团总裁。如今,联想更是着力打造“四屏一云”的产品构架,让手机、PC、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协同工作、互联互通,并构建基于这些终端的云应用平台,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

从联想在战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改变可以看出,它正在转变自己的业务模式――从一个单纯的硬件提供商,转向一个整合各类硬件与应用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许多大的计算机厂商或通信厂商都走着与联想相似的路。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例子就是诺基亚宣布转型成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推出硬件产品的同时,也推出了应用商店以及地图等服务。中兴通讯也于今年4月份,发布智能终端品牌战略:在技术层面,进行系统、终端、应用到服务的全面布局;在产品层面,将面向消费者推出个人、家庭、办公的全面智能终端解决方案。

移动终端产业爆发带来的影响并不孤立,它给软件产业变革也创造了条件。

软件产业历经“三变”

“我们的许多用户,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用户,都试图实现企业的实时运营。但处于移动状态的员工,当其手头没有数据进行实时决策时,实时运营就会变得很难实现。”SAP联席CEO施杰翰曾这样表示。

不过,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的兴起,以及网络环境的改善,这类问题正在逐渐被解决。曾经因为条件未成熟而被压制的用户需求,慢慢得到了满足。

例如在快消行业,业务人员活动范围大,工作随意性强,企业很难管理和查询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而现在这一问题就可以通过一个移动终端定位服务管理平台来解决。通过这种平台以及员工的智能移动终端,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对员工进行定位、轨迹查询、考勤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保险行业。如今,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正在由以保单/保险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这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对保户的投保业务咨询进行快速响应,以加速保单成交速度。那么,进行高效的保险展业,在移动状态下开展业务,已经成为目前保险行业的迫切需求。 而通过移动终端上的软件,业务人员可以进行客户信息录入、现场签单、第三方支付等工作,缩短了出单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签单的成功率。

此外,与物联网相关的软件系统,如安防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农业病虫控制平台等也正在兴建中。

就在移动、无线行业应用快速发展之时,消费级的移动软件业早已呈现出爆发之势,社交游戏、交友、LBS等各类服务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各大应用商店内的软件数量能说明一切:10月份,苹果对外表示其应用商店内应用的数量已经超过50万个;谷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第二季度,在安卓应用商店中的软件总数超过了25万个。

这些现象是软件产业经历的变化之一:软件的承载体或者说是应用场景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SAP花58亿美元收购Sybase,并大举进军移动商业应用领域的原因。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不仅使软件的应用场景更多了,也改变了部分软件,特别是消费级软件的开发模式。

“拥有四年以上软件从业经验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过去,我们的团队是成百上千人的,我们开发一个软件的周期短的要一到两年,长的可能需要五年以上,开发出的软件是为了服务市场上80%的用户,并取得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eico design 公司创始人张伟表示,“现在,开发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开发一个软件,只要三到四个人,只需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而这个软件服务的对象是一小群具有某种非常相似特质的人。”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用户获得软件、更换软件的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低;同时,相互分享、交流的氛围,提高了用户更新软件的频率,也加快了用户需求的变化速度。

除了应用场景和开发模式发生变化外,软件的交互模式,或者说软件提供商的业务模式也在改变着――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

当然,从软件行业角度看,这是交互方式的创新,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新需求下诞生的新业务形态――云服务。

云模式的不同效用

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使得企业的IT系统越来越庞大,IT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越来越复杂,相对应地必然是成本的提高。于是,一种新的需求应运而生――降低IT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成本。

在这种需求下,云计算成为了业界一致认可的解决之道:概括来讲,企业将软件和服务统一部署在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计算、存储资源及应用软件、支持工具等可按需使用,这既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节省成本,也方便企业拓展业务。

除了企业用户表现出的需求外,终端的多样化也让个人用户对云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毕竟用一个U盘在多个终端间来回导数据,并不是件很方便的事儿。

虽然需求各不相同,但解决方式都基于云计算这种模式。这使得大的ICT企业纷纷拥抱云计算,推出烙上“云”标签的服务。

传统的IT巨头,如IBM通过整合软件、硬件与服务各条产品线,大力推进行业云的建设;联想也结合云终端应用,借“云”发力移动互联网;惠普则以存储为核心,推出混合云产品。

在传统的电信领域,也正风起“云”涌。华为于去年底,发布全球云计算战略,整合其在终端、网络及云端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打造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今年11月初,华为更是设立了IT产品线,大举进军云计算领域。中兴通讯宣布2011年战略性进军云计算领域,将云计算作为公司新的战略增长点之一,并借此进军IT领域。 此外,众多国内外电信运营商也纷纷推出云平台及云计算解决方案。

而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实践SaaS模式。以用友为例,去年12月底,用友就发布了“S+S”(管理软件+云服务)的云战略,并不断加速产品解决方案和云服务互相融合。

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场盛宴。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等不仅推出了面对企业的云服务,也争相上线各种面向个人用户的云服务。阿里巴巴推出了面对企业的云计算产品,将资源与互联网上的主流建站软件程序相结合,提供给中小互联网创业者;今年7月,阿里巴巴还推出了云0S( *** 作系统),进军移动云服务领域……

可以看出,在这些ICT巨头中,有的以云服务作为核心业务,有的借云计算进军另一个行业,有的靠云平台打通旗下各项产品,有的将云应用视作自己主营业务的助推器……云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标配,并发挥着不同的效用。

实际上,无论是打上“智能”标签的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产业,还是拥有更多应用场景的软件行业,亦或是代表着下一波IT浪潮的云计算产业,它们的发展加速着中国ICT产业前进的步伐,助力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最大的IT专业媒体集团。成立二十余年以来,研究院秉承“信息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致力提供决策咨询、管理顾问、媒体传播、评测认证、工程监理、创业投资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府决策软科学研究、传媒与网络服务、评测与认证服务、咨询与外包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六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成为国内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中国计算机报》、《中国电子报》、《通信产业报》等6报10刊41个网站,以及影视、出版、广告、展览等众多传媒信息业务,单期读者1500万人次。

特征:1 信息的传递性 2 信息的共享性

3 信息的依附性 4 信息的广泛性

5 信息的时效性 6 信息的真伪性

五次革命:第一个阶段:语言的出现;

第二个阶段:文字的出现;

第三个阶段: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个阶段: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第五个阶段:计算机广泛应用和普及。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距今8千年至1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和18世纪中时的工业革命是两次重大的历史“浪潮”,现在,以电脑的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了“第三次浪潮”,即信息革命时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工业以新兴电子工业、遗传工程、海洋工业、光导纤维等为基础,能源则包括太阳能、核能、地热等可再生成不易枯竭的能源。

以上就是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何影响分别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何影响分别是什么、会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哪三次浪潮特征有哪些、简要叙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21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