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走自主创新道路

我国为什么要走自主创新道路,第1张

1“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2“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3坚持“自主创新”就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4坚持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5从科学技术生产力学说到自主创新理论6从科学技术生产力学说到自主创新理论7科技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改革互相促进8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和国际合作为辅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指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既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纵览世界各国发展之路,不外乎三种发展道路:第一种就是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属于资源型国家;第二种是依附型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第三种是创新型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如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他们的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大都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都在30%以下。值得一提的是,芬兰、韩国等国家在10至15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战略研究后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综合国际上2003年有关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看,主要差距表现在:一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许多重点领域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局面,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二是发明专利数量少。2001年我国发明专利总量虽然排名世界第八位,但只占世界总量的1.8%。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我国许多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三是科学研究质量不高。从1993年到2003年,美国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是12.23,巴西和印度分别是4.25和3.03,我国只有2.78。国家三大科技奖之一的技术发明奖连续6年空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年中只有两项。四是尖子人才匮乏。目前我国缺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科学大师和世界级领军人物,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把握重大的发展方向,做出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贡献。五是科技投入不足。从1991年到2000年,我国10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550亿美元,仅为美国同期的1/36,韩国的1/2。2003年我国研发经费为180亿美元,也仅相当于美国的1/16。全国研究开发人员年平均经费分别只有韩国的1/7和日本1/13。这种投入强度很难支持高水平的研发活动。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制约。而研究表明,无论是我国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是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以及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都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034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