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的窗宽窗位

CT图像的窗宽窗位,第1张

窗宽窗位的概念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经常遇到,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CT能识别人体内2000个不同灰阶的密度差别。而人的眼睛却只能分辨16 个灰阶度。因此,人眼在CT图像上能分辨的CT值应为125 Hu ( 2000 / 16 )。换句话说,人体内不同组织CT 值只有相差125Hu 以上,才能为人眼所识别。人体软组织CT值多变化在20 - 50 Hu之间,人眼就无法识别。为此,必须进行分段观察,才能使CT 的优点反映出来。观察的CT 值范围,人们称之为窗宽 ;观察的中心CT值即为窗位或窗中心。

常见人体组织的CT值(HU)

下面两个图像为头部125/45和80/40两个窗口的成像效果,供参考。

CT上包含的主要信息有:医院的名称(英文或者中文)、CT的品牌和型号、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CT检查号、检查时间、扫描基准线、层厚、层距、图像数、窗宽窗位、病灶的测量数据如大小、CT值等、图像的左右前后等;

怎么看CT片?面对CT图像的时候,上面显示的字符是正面的,就像看书的字一样。一般第一幅图像是定位相,后面的是断层相,断层相上的IM后面的数字,代表图像的第几层。R为右,L为左。至于图像显示的具体信息,比如病灶情况,需要影像科医生才能认识,一般人就无能为力了。

CT机扫描部分主要由X线管和不同数目的控测器组成,用来收集信息。X线束对所选择的层面进行扫描,其强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和衰减。探测器将收集到X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 converter)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储存和处理,从而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CT值(CT number),并排列成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这些数字可储存于硬磁盘(Hard disk)、软磁盘(Floppy)和磁带(Magnetic tape,MT)中,也可用打印机印用。数字矩阵经数/模(D/A)转换器在监视器上转为图像,即为该层的横断图像。图像可用多幅照相机摄于胶片上,供读片、存档和会诊用。

CT机的发展和类型 CT机按其适用范围分为头颅CT机和全身CT机。CT机的发展常用代(generation)来表示。 第一代CT机采取旋转/平移方式(rotate/translate mode)进行扫描和收集信息。首先X线管和相对应的探测器作第一次同步平行移动。然后,环绕患者旋转1度并准备第二次扫描。周而复始,直到在180度范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因而每扫一层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 第二代CT机是在第一代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X线束改为扇形,探测器增多至30个,扩大了扫描范围,增多了采集的数据。因此,旋转角度由1o增至23o,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患者生理运动所引起的伪影(Artifact) 第三代CT机的主要特点是控测器激增至300-800个,并与相对的X线管只作旋转运动(rotate/rotate mode)。因此,能收集较多的数据,扫描时间在5s以内,使伪影大为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代CT机的特点是控测器进一步增加,高达1000-2400个并环状排列而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rotate/stationary mode)。它和第三代机的扫描切层都薄,扫描速度都快,图像质量都高。 第五代CT特点是扫描时间缩短到50ms,因而解决了心脏扫描。其中主要结构是一个电子q,所产生的电子束(Electron beam)射向一个环形钨靶,环形排列的探测器收集信息。 CT图像由某一定数目的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小方块组成,每一方格为图像的最小单位称为像素(pixel 位容积和像素(pixel) CT值是以数值来说明组织影像密度的高低,但不是绝对值。而是以水为标准,其他组织与水比较的相对值。现用亨氏单位(H),即以水的CT值为OH,空气为-1000H,骨为+1000h 的2000个等级。人体各种组织均包括在2000个等级之内。 一般X线照片的黑片对比度是固定的,但CT机监视器的黑白即灰度可以通过调节窗位(Window level)和窗宽(Window width)而改变。窗位是指图像显示所指的CT值范围的中心。例如观察脑组织常用窗位为+35H,而观察骨质则用+300-+600H。窗宽指显示图像的CT值范围。例如观察脑的窗宽用100,观察骨的窗宽用1000。这样,同一层面的图像数据,通过调节窗位和窗宽,便可分别得到适于显示脑组织与骨质的两种密度图像。使用窄窗宽,有利于发现与邻近正常组织密度差别小的病灶。

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放射检查报告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自己的影像检查结果。

“云胶片”系统,除了具备传统胶片的各项功能,还能实现影像资料云端浏览、下载等功能;影像资料可保存在云端,通过安全码或授权可以随时共享影像信息,支持下载查阅,便于携带、转诊。也就是说,今后患者在医院做X线、CT、磁共振等放射影像检查后,患者拿到的将不再是传统容易丢失、变质的“牛皮带+医用胶片”,而是可随时调阅的“数字胶片”。脱离实体胶片也能看到的拍片影像,并且能够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查看、诊断病人的影像资料,保存时间长,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所谓“云影像”,通俗地说就是没有胶片,像X光、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能够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查看。

“云影像”带来的好处不少。“以往病人做个CT、X光检查,一般都需要两三张胶片,而像全腹部CT增强则需要六七张,而‘云影像’可为病人节约不少的费用。”市卫生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袁昊介绍,因此,相对传统胶片方式,“低碳环保、方便快捷、节约费用”无疑是“云影像”最突出的优点。

“云影像”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为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更为清晰的依据。袁昊介绍,后期将把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渠道打通,以后患者在任何公立医疗机构内进行检查都可以在其他医院调取到检查影像数据。“除了为患者省下排队等待时间,节省传统胶片打印费用,还能方便随时随地查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当患者需到外地大城市医院就诊时,也无需再携带胶片,只需在手机等智能终端上查看即可。

此外,云影像系统还能够自助核实患者身份,避免了人工疏漏。同时,电子影像报告的读取,需要患者病扫码验证身份后方可下载电子胶片,而且一个二维码可以获取患者所有的检查影像资料,避免了报告胶片被他人查看或遗漏的情况,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

以上就是关于CT图像的窗宽窗位全部的内容,包括:CT图像的窗宽窗位、CT片上一般包含有哪些信息怎么看CT片、脑CT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web/9816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