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都城是什么

明朝都城是什么,第1张

明朝在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把都城定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在朱棣称帝以后又把都城迁到了顺天府,就是现在的北京。

1368年正月,朱元璋如愿在南京当上了皇帝,建元洪武,改南京为应天。但南京的风水能否撑得起大明万年基业,朱元璋还是存有疑惑。

之前在此定都的都是短命王朝,所以到底定都在哪,一直举棋不定。让朱元璋对迁都一事直存于心间的原因,还有南京宫城的风水原因。

当时,身边极擅堪舆的军师刘基,将皇宫卜选在偏离南京传统市中心的城东北角,位于当时的蒋山西南,远离六朝的皇宫旧址,以与南朝短命气象相绝。

最后朱元璋还是听天由命,未能迁往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帮朱元璋完成了心愿。

扩展资料:

公元1365年,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以后,朱元璋以南京为根据地,发展自己的力量,西征北伐,统一长江中下游,最后统一全中国。

南京之所以被朱元璋选为明朝首都,首先因为这里是他赖以起家的根据地,他在此经营多年,建立了深厚的政治基础,开国后容易稳住局势。

其次,南京位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定都南京,不需长途运输,就可轻而易举地解决都城的粮食和消费品供应。

由于南京存在着地理位置过于偏南的缺陷,朱元璋即位之初曾到中原地区视察,打算在传统的建都城点选择一个临中夏,御夷狄的首都。

但他发现,经元末战争后,中原经济残破,人口稀少,有的城市已成空城,才决心定都南京,以便于解决军队粮食供应问题。

朱元璋择都的出发点与北宋赵匡胤相同,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方便地取得都城军民必不可少的粮食和消费品。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南京开始以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出现在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代都城先后有京都南京、河南开封、中都凤阳、京都北京几处。

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占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二十六年八月,拓应天府城,命刘基等在旧城东钟山之阳建新宫。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自南台旧内迁入新宫。同年三月,明军占领汴梁(今河南开封),改汴梁为开封府。八月,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

二年九月,朱元璋又以故乡临濠(今安徽凤阳)为中都,建造一如京师之制。中都的设置受到大臣的反对,加上役银劳费,遂于八年四月罢中都役作,后开封罢称北京,南京改称京师,正式成为首都。明成祖夺取帝位后,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改留都为南京,以北京为京师。

明清都城——北京故宫

当时北京处于明朝版图的北部,距离塞外蒙古统治区和后期勃兴的后金(清)政权很近。在军事力量衰退、政治腐败的情况下,长期受到北方入侵的威胁,明中期和后期更多次出现蒙古军、后金军兵临城下的局面。

崇桢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四月二十撤出,五月清军入北京。九月,清世祖福临自沈阳迁都北京。清朝沿袭明朝的都城、宫殿建制,只作了局部的整修改建,增建的也很少,多数建筑连名称也未改。

应天府(1368年-1421年)(今江苏省南京市)。

顺天府(1421年-1644年)(今北京市)。

明朝有两个首都,最初的都城是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朱棣称帝后迁都顺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迁都北京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国防的需要:

燕王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南下夺取了皇位以后,最初的首都也是南京。不过他老爹和他哥哥看到的,他也看到了。他同样感觉南京不适合建都,也在选择合适的迁都地点。不过他的选择地点一直在洛阳和北平之间犹豫,北平作为元朝时期的旧都有自己建筑基础的优势。不过它同样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距离草原游牧民族太近,不是十分的安全。

在朱棣在位的后期,北方的瓦剌和鞑靼先后崛起,逐步威胁北方各地的安全,游牧骑兵开始时常南下,骚扰明朝的边境州县,甚至叫嚣着要攻克北平、重建元大都。北方的局势愈发紧张,作为北方的咽喉北平,明朝开始增派重兵防御。

但如果选择迁都洛阳的话,就必须在洛阳也驻扎大军以防御首都的安全,朱棣可不想再出现一次明朝版的安史之乱。选择定都北平就可以同时解决边防部队和首都警卫部队重复建设的压力,于是在公元1407年,朱棣下诏命令大规模扩建北平,并将北平改成为北京,与南京首都并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1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