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笔画:点、横撇/横钩、捺。写法如下图所示:
一、之的释义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二、字源解说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属指事字,一说会意字。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本义是往、到……地方去。
组词:
一、兼之 [ jiān zhī ]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二、总之 [ zǒng zhī ]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
三、反之 [ fǎn zhī ]
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
四、所之 [ suǒ zhī ]
所去的地方。
之字的笔顺是:点、横撇、捺。笔画是:丶フ㇏。
之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六书中属指事字(说会意字)。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金文线条化,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则规范化。之字常见于文言文中,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释义。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例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2、指示代词,这,此。
例句: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例句: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例句: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三)动词,到……去。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