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饮食要均衡,要健康。现在,市面上包括校门口有许多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碳酸饮料出售,这些食物虽然没有营养,甚至可以说是对孩子身体有害,但是孩子架不住“美味”啊!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一方面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另一方面,也要在家里给孩子准备均衡的饮食,保证孩子身体的健康。
2、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疾病
孩子的手爱到处摸东西,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洗手,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步,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不要把不干净的东西放在嘴里面,或者说不要把手放在嘴里面,这是防止孩子生病的重要一环。
刷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孩子在三岁以后就应该要坚持刷牙了,这样也可以让孩子的牙齿更健康。
3、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美国睡眠协会关于儿童睡眠的建议:1~2岁儿童:每天需要睡11~14小时;3~5岁儿童:每天需要睡10~13小时;6~12岁儿童:每天需要睡9~12小时;13~18岁儿童:每天需要睡8~10小时。
宝宝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过程。经常睡眠不足会使身体的免疫力降低,严重时会加重原来的疾病,更甚者还能诱发其他疾病,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心脏病等。
4、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了这种意识,孩子才会把自己身体的状况表达出来,才会去寻求大人的帮助,才能懂得身体的重要性,积极及时地去处理身体的问题。
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很重要,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没有规律,最后给自己未来的健康埋下隐患,所以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应该尽早建立。那么在培养大学生健康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大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从一进大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
首先,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
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大学新生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的同学习惯在晚上卧谈,天马行空地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结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非常疲惫,根本无心听课。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平时的课业学习,还容易引起失眠,甚至引发神经衰弱症。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得少于7个小时。
第二,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听音乐、跑步、做广播体 *** 、踢足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实践证明:7+1>8。在这里,7+1表示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体育文娱活动,8表示8个小时的连续学习。也就是说,参加体育活动的7个小时学习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8个小时学习效果要好。
第三,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大学生饮食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规律,很多人早晨起床较晚,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饭,有的则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吃些零食。二是暴饮暴食。学生们主要在食堂就餐,但食堂的就餐时间比较固定,常有学生由于学习或其它原因错过了开饭时间,于是就吃点饼干、方便面来对付,等下一顿吃饭时再吃双份。营养学家们的研究证明:早餐吃饱、吃好,对维持血糖水平是很必要的;用餐时不能挑食偏食,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第四,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一、首先要清楚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表现出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并存
大学生随着学习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其自我意识呈现出“理想我”和“现实我”分化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信心十足,对未来抱有很大期望;另一方面,现实的生活却往往不是他们理想的那样,于是就出现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分化。当这“两个自我”分化严重的时候,大学生们就难以认清自我,形成自我概念,会出现自卑、自怜或者虚荣、自我陶醉等不良心理状态,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大学生们通常会比较自信、独立自主意识强,具有摆脱成人监督和管教的意向。可是,虽然他们渴望独立,并尝试独立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但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与人生经验,在面对突发应急事件时,却迫切渴望亲人、老师和同伴能替自己分忧。另外,大学生们在心理上的渴望独立与经济上的无法独立也是造成他们自我意识上独立与依赖并存的原因。所以,他们迫切希望脱离监管、追求自立,却又不能真正摆脱家长、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3.自卑和自负并存
大学生们已学会用旁观者的身份对自己进行观察和评价。不过,当他们过高地评价自己时,就会出现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等自负心理;而当他们对自我进行否定、拒绝时,就会出现孤僻、沉默、与集体疏远等自卑心理。由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不能很好地做到全而客观,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会呈现出自负与自卑并存的特点。这也是他们身上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出现的原因。
二、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心理调控系统,是人格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重要作用。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据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人手:
(一).学校教育方面
教育在实现人的社会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为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1、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导向系统。在充分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导向系统。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被教育者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并将其“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其一,教育者在价值观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积极因素,努力排除其消极方面,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其二,帮助大学生实现“思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统一,为其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2,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以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学生们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教会学生各种自我调控的方法,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3,创造良好的环境。毋庸置疑,环境会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因此,教育者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注意学校整体环境建设,加强班级环境管理,引导宿舍形成良好的氛围,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在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下,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自身修养方面
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自身修养水平的限制。培养健康自我意识需要自身的努力,大学生们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1、首先,认清自我。认清自我是树立健康自我意识的基础。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弄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有助于自身发展。
(1).通过他人评价法来认识自我
个体的自我认识要受他人评价和态度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大学生要重视熟悉自己或与自己打交道较多的人的评价,如同学间的互评,教师给予的具体而有个性的正确评价,父母对自己的看法,都有助于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接受别人的评价,评价者和评价者所作的评价,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他人评价的接受。大学生在接受他人评价之前,总要分析评价者及其所作的评价,然后才有选择地接受他人的评价,形成关于自己的评价,达到自我认识。
(2).通过比较法来认识自我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不是孤立的进行的,而是常常与他人相比较才能实现的。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个体才能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高低,道德品质的好坏,追求目标是否恰当等。在比较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大学生不仅要与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比,更要与自己的过去和将来比,通过把目前的“自我”与过去或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过去的成就水平越高,个体越容易积极的评价自己,而指向未来的抱负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满足,越难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所以,大学生不要满足现有的成绩,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同时,也要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