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被称为什么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被称为什么,第1张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安石(公元1021-1086),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名符节,字半山。清二年(1042年)第四进士,任地方官多年。后来成为宋朝的宰相、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主持“王安石变法”。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著作:《临川集》、《临川集集》。

主要成就:推行变法维新,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收复五州。

趣闻轶事:愤怒的使者,三大缺点,老实淳朴,不声不响,诱惑,死磕犯人头。

1069年,继位仅两年的宋神宗赵旭,提拔了一个叫王安石的人为政治顾问(副总理)。

已知天命近20年的王安石对这一任命并不意外,因为两年前沈宗刚继位时,他就被这个20岁的年轻人从老家请了回来。

宋神宗把王安石请回来的原因和他这次提拔王安石为宰相的原因是一样的。他想利用王安石来“变法”。

实际上,在大宋朝,最初想改革的是王安石,而不是宗申。

那一年,王安石还不在壮年,宗申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当时王安石的《仁宗皇帝物语》,仁宗并不喜欢,但这一万字的改革建议,大概让宗申对王安石有了初步印象。

那么王安石为什么丢下一个好官,去主张改革呢?他是一个学者。难道不知道商鞅、王莽、李四等维新派都英年早逝了吗?

这一切都始于他和这个时代。

1021年12月18日,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家庭。这时,大宋成了家人,是宋真宗的赵恒发起了大宋用钱买平安的行动。

一年后,宋真宗去世了,他给后人留下了八个字:“异邦之盟”、“东封西拜”。

表面上看,前四个字代表了大宋的耻辱,但实际上,大宋后来的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此。后四个字虽然一般人不常听到,但却在大宋的衰落中狠狠的踢了一脚。

史书中关于王安石的记载很多,但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在他的早期智慧上。其实对王安石影响最大的是,他经常跟着自己当官的父亲到处跑。

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在追随父亲的路上,王安石对宋真宗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有了新的理解。原来美好的东西真的只存在于书中。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王安石生活在儒学重新兴起的宋代。但当他看到无数面黄肌瘦的基层劳动群众后,他开始对自己心中的“盛世”有了不同的看法。虽然当时他只是一个过客,但他心中“变法维新”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

公元1037年,王安石跟随父亲来到北京,开始为进入大宋体制铺路。他的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等人的称赞,但王安石并不是很高兴,因为他在欧阳修的表情中看到了一丝悲伤。他后来才知道,欧阳修的朋友范仲淹因为试图改革政治制度而被降职,欧阳修本人也受到牵连。

公元1042年,王安石通过考试,进入体制。范仲淹因抗西夏有功而升至顶峰。考上体制的王安石有机会留在中央,但他选择了去某个地方。范仲淹本可以在高位安享晚年,但他决定碰碰运气。

在随后的日子里,王安石在地方政府勤奋工作,而范仲淹则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就在王安石期待大宋通过变法获得新生的时候,庆历新政突然夭折了。

失势的范仲淹和欧阳修背了黑锅,去了地方。欧阳修寄情山水,写醉翁亭。范仲淹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成就了岳阳楼的故事。王安石在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后,继续努力。

范仲淹和欧阳修此时并不知道,大宋的一个基层文官将来会接过他们手中的改革大旗,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个人的改革努力让他们这些曾经的改革者望而却步。

公元1051年,在基层任劳任怨、屡有建树的王安石受到了时任宰相文彦博的青睐。但王安石拒绝了文彦博向上级的升迁,文彦博只好苦笑放弃。此时的他没有想到,几年后,他会被迫离开中央,为自己的政改让路,因为他曾经爱过一个无名小卒。

认为自己一直被埋没的人,一定是真的无能。除了文彦博,欧阳修也想把这个小字辈提拔到中央,但王安石还是婉拒了,因为他心中的大树还没有长大。

1067年,20岁的宋真宗登基,而发起变法的范仲淹已经去世15年了。当初他的铁杆支持者欧阳修的口碑比较好,但是他并没有步朋友的后尘。宋神宗坐在龙椅上,望着阴沉沉的大宋朝廷,希望有人能出面改变这一切,可他看到的只有躲闪。

他必须看得更远。最后,他找到了一个人。10岁的时候,这个人试图推动改革,但是官方什么也没说。然后他把野心藏在心里,开始刻意疏远中心。当王宗神看着他的时候,他正打着孝顺的幌子躲藏在江湖中。

当时,宗申派人恢复了他的职务,然后把他调到中央办公厅。两人开始讨论一个可能改变大宋的大计划。一开始王安石应该是拒绝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改革不一定能真正改变大宋,但肯定会给自己招来恶名,甚至可能让自己晚节不保。

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与死,有些人要活得对错。于是两年后,他在明,神在暗。一场变法就像星星之火,在大宋开始燃烧。火光中,上帝希望大宋能在自己手中重生,王安石则希望自己能成为干柴。

后人谭嗣同曾说“变法图富”,然后他一腔热血成为“戊戌六君子”之名,为中国的崛起点燃了火花。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于是他拿着一个月300块的工资,只敢“犹豫”而不真正“呐喊”。

当年,宗申只看到了政治改革的好处,却低估了政治改革的难度。所以当变法受挫时,他开始藏得更深,而王安石早已看透了变法的危险,所以当困难来临时,他只是委婉地说了一句“气象不足惧,祖上不善法,人无慈悲。”

几年后,人们不记得“王安石变法”还有另一个名称,“熙宁变法”以宗申的称号命名。现在,谁还会记得那个大胆的年轻人?然而王安石轻飘飘的15个字,却跨越了几千年,在新中国震耳欲聋。

近千年前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关于他失败的作品数量应该不亚于《红楼梦》中的各种揣测。但是,了解他的人并不多,我们了解他的其实是他的诗,关于他这样做的时候面临了多大的困难。

有些诗里,有人看到了他的豪迈“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你在最高处”,也有人看到了他的婉约“明知远处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其他人看到了他的悲伤:“春风是绿色的,江南岸也是绿色的。明月几时照我?”而我看到的是另一个王安石,“吴宁陆孤冻死骨,不忍天下寒气。”。

上学的时候,老师口中的王安石是一个不在乎外表的“邋遢大王”。长大后听说他是一个“固执”的人,一心要搞政治改革。现在,我心中的王安石,就是要在儒家思想已成既定潮流的大宋独树一帜举起法家大旗的先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民自发贡献,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520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