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先秦真正的哲学家。
我来分析这两句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什么是刍狗?就是草纸扎的狗,古时候穷人祭祀用的,形容最没用的东西。
还有下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字面意思很简单,天地不仁慈,看万物都不值得关心。
圣人也不仁慈,不关心老百姓。
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态,反对进步论。
面对他所处复杂的春秋时代,他主张回去,回到小国寡民,回到半原始状态。
因为天地虽然不仁,万物自生自灭,但也自由自在。
圣人虽然不仁,不爱护老百姓,但老百姓也就不用为圣人负责,不被管理,自得其乐。
如果一切都回到这样自然的状态,那我们社会就没有斗争,自然而然,稳定而恒定,不需要知道天地,更不需要圣人。
所以表面上的不仁,是真正的大仁。
我们回顾一下,多少“圣人”们真正的仁慈,最后都演变成了恶行?多少对这一群人的仁慈,其实是对另一群人的恶行呢?老子看来,我们人类做的越多,离毁灭就越近。
所以做好事,做坏事,从更高层面上来说,都不是好事。
因为主观的去做,就错了。
大善既是大恶,道德经没有这样的表述。
有这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最好的的道德,就是不要刻意去行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天天想着表现道德,结果适得其反。
总之,我们能体味道德经的是,不要刻意,不要过分追求,顺其自然,能做好事就做。
是最好的状态。
关于道德经的解读,手机打字太累,我会专门文章来写,脑洞史话,欢迎关注。
《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古训中也有“大善即是大恶,大恶亦是大善”的说法,其实这些言语不该是成为“为善”的阻碍,究其最根本的意思中,我更觉得这话大有“人人生而平等”的意思。
当然,从《道德经》的角度而言,不仅仅包括人,经书本身是超越人的高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所以,会说“以万物为刍狗”,在圣人眼里,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各自遵循自己的“道”生生息息。
再者“大善即是大恶”,这话虽不是老子亲口所说,却很老子,很有道家的辩证思想,正如福兮祸兮、水满则溢的相互转折的意思,它真正的本意并不是简单的“好心干坏事”,正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样,是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的去干涉别人的人生轨迹,无论是你的善心还是恶意,因为无法对对方的未来负责,就莫要强行改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善即是大恶”不是不让做好事,而是在说万物平等,万物自有缘法。
有些话这么说出来似乎带着很多消极的意思,其实不然,更多的在警示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正如孔老夫子所说的不可妄言,不可妄为,拿到“善”这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要善于行善,而不是简单自以为善,再朴素点来说就是要科学行善。
在小说《艳鬼》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位仙君路遇一位九世乞丐——九次轮回都不得好结果,做了九辈子的乞丐的人,乞丐饿的只剩下一口气了,奄奄一息中向仙君讨一口活命饭,仙君告诉对方说,在城外某处有一棵树,树下埋了千万黄金。
说完此话,仙君就离去了。
与仙君同行的人极为不赞同仙君的做法,言语苛责道:这人做了九世乞丐,眼见就熬到头了,下辈子是天子之相,贵为九五之尊,你现在将千万财富的埋藏地点告诉他,若是他去取了,就坏了乞丐的机缘,这一世仍然不得善终,来世依然没有出头之日,九世的苦是白吃了。
仙君却是笑笑说:我只是告诉他黄金万两的地点,也没告诉他取多少,若他是个贪财的,拿了黄金,一时改变此刻的命运,那就要付出代价;若是这人只取了一个馒头钱,那他依然可享来世的荣华富贵。
取与不取,从来都不是我定的,而且,既然我与他相遇,那他就是应该经此一遭。
敢问仙君,这是行善还是为恶?可以说这位仙君本身是怀有恶意的,也可以说这位仙君是在考验乞丐,只是出于高高在上的人设的本能作为,那些传说中的仙人人物不是都善于考验人心吗?无论是哪一个出发点,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心思,我们都能看出,“施予”这个行为有时候包含了太多的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好心办坏事”。
人性是复杂的,并不是只有善恶两面,但是“善”是人的本性之一,也是本能,这种本能不止存在在人的身上,而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
相较于其他的存在而言,人的善意更复杂,更难以捉摸。
所以,在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或者特指去做一件好事的时候,所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给与,而是让自己的动作发挥出它最大的善意,就是前面所说的那句话,要善于行善,而不是粗糙简单的“做好事”。
有人疑惑自己的一些善意行为可能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或者是没有发挥到它该发挥的作用,更甚至是背道而驰,尤其是现在社会,网络上也爆料出一些人利用人的善心来积累财富、满足一己私欲。
其实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在现在,而是在自有“分配”之后就一直存在的,无论古今,无论中外。
这些并不会阻挠人们为善的本心,这就是生而为人的善良,作为人的本性。
如果有人说,因为一些人的恶行让我丧失了为善的初心,其实大可不必,我倒是觉得,这种事情但求无愧于心,量力而行,作为人,最大的行善就是做好自己。
近期看了一则新闻,很受感动,就是那位从山东开车去武汉送菜的司机,“没钱可以出力”,这是最为朴实不做作的善举,对于这位小师傅来说,他已经做好了他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了。
但是对于有些人,他们即不想承担足够的责任,又不能恰当的行善,可能就会带来一些不太好的结果,就比如说溺爱孩子,本意是很好的,却用了错误的方式来做自认为好的事情,这就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记得在很久之前有一个《变形记》的节目,大概是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交换身份生活一段时间,节目的本意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当事人——孩子们,短暂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视野的开阔,因为我们无法永远给某个孩子提供糖果,甚至知道这是他一生中唯一吃到的糖果,那么在给与的时候是不是更要考虑的是怎么送出这颗糖果,而不是这颗糖够不够甜?因为一旦方式方法错了,将会给这个孩子带来一生的遗憾。
后者的这种善行,就更需要谨慎行为了,不然也会适得其反。
不管怎么说,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比如疫情时期,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而言,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照顾家人,体谅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这就是做好事了;至于平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让自己的同情心保持一点点理智,这也许比简单的施予更有意义。
至于有人所疑惑的那两句古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行善即是行恶等等,大可不必对此挂怀,第一,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做好事不对,只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世间万物,肯定其中的缘法道理而已;第二,乐善好施不是一个坏的品德,但还是要谨言慎行的好,这样可以免去被有心人利用,又可以更好的解决关键问题;第三,千言万语,做好自己,问心无愧才是真。
下雨了,总要做些什么,是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