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训诂实践应遵循的原则,第1张

训诂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训诂的原则:一、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二、言必有据,无征不信;三、合情合理;四、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五、保持概念的同一性;六、审文例;七、通语法;八、不以今律古;九、破通假但不滥言通假;十、合乎古代礼俗制度等。

这些原则并非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有联系、互为补充,有的相互有重叠和交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古今训诂实践在这十个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可以使训诂工作更具科学性。洪诚先生(1984/2000:175)曾说:“凡是规律,必须通过例证分析才能了解,通过实践才能掌握。”这是经验之谈。本文尝试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十大原则。文中所举例证多有笔者的一得之愚,敬祈方家斧正。

[1]这是综合了众多学者的论述概括出来的,并非作者的发明。

一、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

这是一切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一条最基本的总原则,并非训诂所独然。清代学者中,我认为只有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所以最让人佩服。俞樾有不少训诂就犯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毛病,结论难以信从。[1]

目前“为创新而创新”的风气愈演愈烈,人们解读古书好轻立新说,正如何九盈先生所说,“愿意精研古书的人越来越少,敢于妄解古书的人越来越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2]试举一例。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豳风·七月)

毛传:“樗,恶木也。”郑笺:“瓜瓠之畜,麻实之糁,干荼之菜,恶木之薪,亦所以助男养农夫之具。”孔疏:“樗唯堪为薪,故云‘恶木’。此经食瓜则断瓠,拾麻亦食之也,荼以为菜,樗以为薪,各从所宜而立文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97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