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第1张

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思考

所谓集团公司,是一种与一般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会计核算、自主承担一切经营生产风险的经济实体。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思考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资产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对于集团企业而言更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业务项目也是不计其数,所以在内部管理方面本来就存在着比一般中小型企业更大的风险与难度。本文通过对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性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国内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供参考。

关键词: 集团企业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从本质上来说是许多公司以共同的发展为目的而结合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虽然集团公司的说法并不是《公司法》中明文确认的正规说法,但是集团公司的出现却也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与活力。所谓集团公司,是一种与一般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会计核算、自主承担一切经营生产风险的经济实体,集团公司是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市场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多层次经济组织的经济实体结构。集团公司具有一般公司的特点同时又因为具有超大型的生产经营规模、市场份额以及庞大的人员数量,所以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更广,但是正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庞大与复杂,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就更显重要。

一、关于集团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重要性的阐释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数据有效真实,保证集团企业在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更为严格科学的监督、约束、调解以及评价。

1、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能够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规章制度来确定庞大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归属,能够通过各项程序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企业内部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通过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偏差和漏洞,最终起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良好推动作用。

2、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人员数量庞大,牵扯到的资金也是不计其数。因此只要涉及到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集团公司内部最容易发生的也就是贪腐问题。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集团公司内部没有建立完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及时监督及时评价,能够保护国家财产及公司财产不受非法侵害,能够有效避免如偷逃税款、挪用公款等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3、有利于集团内部沟通协调

现代化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快速高效的管理体系。正是有了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够有助于部门及人员更加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责任和义务,能够更加清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要点及工作重点。所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在员工、管理、市场之间形成一个三方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的顺畅准确。

4、有利于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集团企业由于其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企业所辖资产也不计其数,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的重要问题。建立完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资产定期账务核对、人员权限的合理授权以及对企业资产中实物部分的盘点工作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与监督。能够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能够通过严格管理有效避免企业资产的无形浪费或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资产遗失、损坏,能够有效避免集团内部人员因为一己私利而出现等恶劣行为发生。同时也能够通过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偷盗现象的出现。综上所述,建立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原因的企业资产损失及其他风险的产生,是确保企业资产完整性与完全性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实生产运营及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

1、缺乏执行力

内部控制制度想要得到切实执行就离不开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执行,但是目前而言,许多集团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在执行力上面却相当疲软。在执行力问题上集团公司有其特殊的地方,因为大型的集团公司在权力结构上基本施行的都是集权与分权并存的管理模式,总公司进行集权管理,各个分公司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权利,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也就会按照集权与分权的模式推行,但是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相统一的问题,企业员工也对于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产生模糊的概念,在具体 *** 作中也容易抓不住重点,因此大大削弱了集团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效力。

2、观念陈旧落后

集团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与决策者一般都是极具市场经验与企业管理经验的“资深”管理者,我们很少甚至几乎看不到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职务由年轻人担任的,年长的管理者虽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实践经验,但同时这一部分人也会受到自己固有经验的影响,而对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或根本不愿意学习和了解。但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言,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影响力及影响程度。而老一辈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或根本比较轻视,从而也就造成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缺乏先进的指导观念,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1、加大执行力度

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设在执行力度方面经常会因为内部经营结构复杂、经济业务繁多而影响其制度的执行力度。所以想要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必须在提升执行力上面狠下工夫。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加强对集团企业的收支管理工作力度,要切实执行账目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账目核对的监督工作,账无巨细地认真核查,扫清一切盲点。其次是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力。

2、提升思想认识

集团企业结构复杂、人员众多,想要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力,还是离不开在企业员工、管理人员思想认识方面的切实提升。具体而言,首先,企业要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忌简单轻浮的

教育宣传,一定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的表现出来。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重视企业普通员工的意见建议,重视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以员工为本的改善提升等。在内部控制管理及监督评价制度中加强有针对性的人员及岗位控制。其次,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重视内部控制及人员自律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依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了,同时简单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也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所以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让内部控制覆盖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乃至每一个具体的员工。这就需要一个极具企业特色的、极具企业文化氛围的内部控制环境,只有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才能将内部控制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才能让每一个员工都自觉主动地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3、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其他相配套的企业制度将难以实现集团企业的有效内控管理。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将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头上,让她们担负起监督管理本部门员工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责任。其次,建立与内控制度执行相应的人员考核及薪酬评定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内部控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让员工在内控制度执行上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人员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与人员自身的职务调动、升迁等直接挂钩,激发员工的内控管理参与积极性与自律性。最后,鉴于集团企业庞大的人员结构及组织结构,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专门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精神的分析与传达,让集团上上下下更好地领会制度精神,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4、加强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其企业的资金管理一直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出现的众多违规行为及恶劣事件也都与资金管理松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所以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力度。

在具体 *** 作上,首先要加强融资权限的集中化管理,取消子公司的独立对外融资权利或融资担保权利,对于对外融资、担保融资等各项事务由总集团公司直接才承担,这样不仅能够对子公司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同时也能够防范因为各种不利于集团企业整体发展的胡乱贷款、胡乱担保的事件发生。其次,推行集团资金的集中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集团公司的总体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以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对各子公司的资金预算及管理,能够有效跟踪各项资金的使用及占用情况,能够加强对超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能够提升资金的经济价值发挥,从而为集团企业的重要主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爱玲、吴有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要素构成及产权关系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2] 李云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初探[j]。时代金融,2009(1)。

[3] 匡友本、高寿松: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苏盐科技,2012(4)。

[4] 吕志元:论我国报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及实务设计[j]。中州大学学报,2011(1)。

[5] 李小红:构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j]。广西会计,2010(3)。

[6] 吴树中: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9(18)。

;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IT)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新技术环境的背景下,系统地分析内部审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即进行SWOT分析,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企业应秉承“保持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理念,加快内部审计的建设。

关键词 内部审计; IT环境; 信息化

一、IT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框架(IPPF)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工作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在IT环境下,企业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战略高度,既要加强IT风险管理,又要顺应科技进步的潮流,加强计算机审计程序的开发与应用。因此,IIA在2009年更新的IPPF中新增了包括信息系统合规治理、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评估在内的6项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各种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与技术,防范IT风险,加强公司治理。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IIA倡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通过介入企业的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领域,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业务流程控制,促进企业价值增加。可见,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控制与风险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创造公司价值的重要载体

同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一样,内部审计也被认为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治理主体。一方面内部审计努力识别并预防风险,降低企业损失;另一方面在企业价值链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增加企业的经济附加值。

2内部审计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要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便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效用。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与企业管理部门的合作,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二、IT环境下内部审计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制度优势

国内外许多法律法规都为IT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国际审计准则15——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国际审计准则16——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人员的工作规范、技术能力,软件应用、效果效率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进而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国内,《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明确规定了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信息与沟通,要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并将其作为审查程序的重点。随着审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

2现实优势

IT引起的变革浪潮为企业内部职能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在信息存储、分析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了审计软件与审计方法的更新与优化,实时审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支撑推动了内部审计由传统的单一财务审计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内部审计职能不断强化,在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而内部审计的探索发展也具备了现实优势。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信息缺失

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也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企业的信息管理中,财务部门出于内部资源的安全性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审计部门获取财物信息具有排斥性,造成内审部门不能及时全面地获取相关财务信息,阻碍了审计实施,降低了审计效率,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IT环境下,要加大企业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不要让信息缺失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2人力资源不足

早期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查错纠弊,财务会计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占了较大比重。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内审人员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只依靠原有的知识技能是无法胜任IT环境下的审计工作的。虽然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内审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但仍与新环境下信息技术对内审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审计职能的拓展

内部审计产生初期,其主要职能是对企业内部财务资料进行审计,为企业查错纠弊提供合理化建议。审计职能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生活日趋复杂,科技迅速发展,内部审计逐步延伸到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内部审计业务拓展了新的领域,传统的财务审计业务逐步扩展到IT治理、IT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领域,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

2审计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审计软件在内部审计中的广泛应用,审计人员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和先进的审计方式所带来的数据支持,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审计工作实施适时监控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审计软件的 *** 作权限控制功能,对审计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四)挑战(Threats)分析

1外部机构的威胁

在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外包”在20世纪90年代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的审计工作外包给其他机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纷纷争夺企业的内审外包业务,不断拓展其自身的发展领域。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趋势造成了我国内部审计外委的普遍现象。在我国,由于某些企业不设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审计能力有限,通常引入社会审计开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引入了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专业的IT机构也将目光聚集在审计外包业务上。由于其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可以熟练应用,因此在审计外包业务,尤其是信息系统(IS)审计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和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应对来自社会审计和IT机构的挑战。

现代 企业管理 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应用就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范文 一:浅论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 “安然事件” 《萨班斯法案》 内邵环境  企业 文化 权责分离 财务监督 会计监努 激励与约束

论文摘要: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秋序和社会,y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内部拉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核心是内部会计控制。2002年发生“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揭露出一系列的财务欺诈丑闻,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平衡和外部监督缺失。其结果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损失了7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害。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及对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法案”)。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一了中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发展,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 经验 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个时期必须从国有企业的“内功”人手,在现有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这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对我}}i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企业会计一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或不具备可 *** 作性。以下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探讨问题的成因,研宠内部控制的对策。

1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从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接的控制 方法 、 措施 和程序。通过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走访我们看到被调查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大都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调查发现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从调查情况看,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制度不健全,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顾此失彼现象严重;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2企业内控部门的责任与权力、控制与监督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从调查中发现,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国内大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只是服务于企业负责人,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财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会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由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一信息处理,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 财务管理 的对象是资本营运系统,而会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财务与会计合并一处也不符合实物管理与会计记录分离原则。

2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决不是“一日之寒”,既有人的素质原因,也有制度原因。主要成因有: 21双重控制主体矛盾导致内部控制不力。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控制主体,即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经营者控制主体,两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制约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控制者都希望成为控制主体以实现其控制目标,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企业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便进行未来投资决策;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比如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确保自己投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则可能因其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如提前确认收人,不足额提取费用,在职时的过度消费等。

22计划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陋习仍在延续,导致内部控制得不到重视。

政府包办企业一切事务和企业经营大锅饭思想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两个鲜明特点。经济体制改革后,理论上要求政企分开,但在实践中执行并不彻底,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但仍然存在的主管部门,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仍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客观上企业并无真正的理财自主权。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国家“呵护长大”的企业,主观上还保留着吃“大锅饭”的意念。而政府对经营不善企业的盲目保护机制,又助长了这种意念,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

23各种监督机制弱化使内部控制的刚性被扭曲。

事实上,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会受到来自企业以外的各种监督机制的约束,为其“保驾护航”。但由于这些监督机制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没有形成一个综合整治的合力,使得监督机制弱化。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各社会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对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人不就事,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24企业文化落后、内部控制执行者素质不高,使得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观念,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形成独立的文化氛围的基础在于员工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教育 。

3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而面,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份越多,科学性就越强。在今天,内部控制已不再是简单的差错防弊机制,而是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各种资源、各个方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1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机制。

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人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一、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32“约束+激励”作为引导、规范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

在存在双重控制主体的现代企业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双方“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决定了在双重控制主体构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协调双方的利益和矛盾,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协调,找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处的均衡点和平衡点,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以上两个基本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范文二:浅谈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企业管理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内部控制未能有效地执行,很可能造成企业的资产的流失、腐败的滋生、责任的推诿等一系问题,导致经营效益日益下降,企业将难以为继。 文章 针对目前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没有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认识的片面性、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相关问题,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内容、设计原则及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加强内部控制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分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小企业是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与大中型企业同等重要的意义。然而,许多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小企业的发展。

一、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成为摆设

很大一部分小企业家都是依靠机遇和冒险精神开始逐步完成原始积累的,而国有小企业的领导很大部分都是由行政部门调过来的,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缺乏了解,内控意识不强,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管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虽然也有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认识到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的拓展,原先完善的内控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当其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加以纠正。甚至有的企业在不了解其自身情况的前提下,照搬其他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把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在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上,不能很好地落实执行,形同虚设。

(二)不相容职位没有分离,岗位设置缺乏牵制

在小企业中,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尽可能少用人,用能人,经常出现一个人来承担多项工作,这其中就出现很多不相容职务于一身的情况。开票、收钱、填凭证、审核、记账都由一个人来完成,从表象上看似乎步骤减少了,时间节省了,成本下降了,殊不知,这种违规 *** 作既不能真正提高企业效率,还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流失,滋生贪污舞弊行为,给企业的资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内部审计弱化,外部监督不足

小企业内部通常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企业的负责人“家长式”、“一言谈”的工作作风,认为该机构的职责就是找“茬”,因此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很难公平、公正的开展工作,无法真正发挥监督的职能。而小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机构和税务等部门,由于其信息使用者较少,因此外部监督的力度和次数都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现象普遍,坐支现金,账证、账实、账表不符,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四)风险控制非常薄弱

我国许多小企业对于来自外部的风险机会没有控制,对于2008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很少有企业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导致出口外贸的企业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出现很大的亏损。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的金融危机,许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加上财政政策银根紧缩,融资困难,许多的中小企业都倒闭了。

二、完善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职责分工控制

职责分工控制一般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小企业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明确职责划分,做到既不留死角又使各个岗位和人员之间不交叉、冲突,应让每个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要求,应当明确授权部门和人员的权限,禁止越权,并制定有明确的奖惩办法,对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员工按规定进行处罚,在不能做到职责划分的情况下,应当加强事后的检查监督。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应该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批准形式通常有常规性授权和临时性授权之分。常规性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用以规范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其时效性一般较长。临时性授权是指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交易事件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应急性授权。小企业应该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程序及责任。

(三)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 报告 。对于小企业首先按照《会计法》要求设置会计账簿,不做假账,其次记账、出纳、保管等不相容业务,应尽量由不同人员担任,如人员有限,也应保证管账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同时应建立复核制度。

(四)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企业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小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控制,确立预算目标,并组织实施,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对预算执行的好坏进行奖惩。

(五)财产保全控制

小企业应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下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有条件的小企业应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责任险等险种)增加资产受损后的补偿机会,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

(六)内部报告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而实施的控制。小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告控制制度,要有反映部门、人员经管责任,且形式、内容简明扼要信息反馈迅捷高效的内部报告。常见的报告方式有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常见报告类型有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款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资金调度表等;经营分析报告;费用分析报告;投资分析报告;资产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特定内容专报等。内部报告可以是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小企业一旦建立了内部报告控制,企业领导能很快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能对所面临的问题快速做出反映,并做出决策,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七)信息技术控制

小企业在信息时代中要生存,特别是进入WTO后,信息技术尤为重要。小企业应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信息化,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人为 *** 纵的因素,变人工管理、人工控制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系统开发及维护人员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数据和文字输入、输出、保存等有关人员的控制,保障电子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

(八)人员素质控制

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结论

在我国加入WTO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要各小企业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按照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标准不断对其进行效益评价和修改,分析原因, 总结 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工作,各小企业将会建立与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企业的发展,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小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也会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陈汉文腐败与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2006(2)

以上就是关于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思考全部的内容,包括: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思考、[IT环境下内部审计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内部审计的内容、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23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