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简述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第1张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如下:

①将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预算或预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及其构成的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②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或预算或预测数据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

③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④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⑤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

分析程序主要在综合题中进行考查。在做题时,首先将相关项目的本期数与上期数进行比较。答题分两步进行:(1)比较:增减比例=(本年数-上年数)/上年数。(2)分析:xx项目比上年增加了xx万元,增幅为xx%,理由……如果给出了相关的收r入与成本数据,一定要计算毛利率(包括不同产品、本期与上期,各月份);关注以前年度没有的项目等问题。

常用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将账面销售收入、销售清单和销售增值税销项清单进行核对。②将本期销售收入金额与以前可比期间的对应数据或预算数进行比较。③分析月度或季度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金额、毛利率变动趋势。

④将销售收入变动幅度与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存货、税金等项目的变动幅度进行比较。⑤将销售毛利率、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关键财务指标与可比期间数据、预算数或同行业其他企业数据进行比较。

⑥分析销售收入等财务信息与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能、水电能耗、运输数量等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⑦分析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之间的关系,包括销售人员的人均业绩指标、销售人员薪酬、广告费、差旅费,以及销售机构的设置、规模、数量、分布等。

一般来讲,注册会计师可以选用对营业收入的分析方法,可以是参照同行的标准,另外也可以结合企业的同比数据。另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

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例如,如果认为管理层面临实现盈利指标的压力而可能提前确认收入,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询证函时不仅应当考虑函证应收账款的账户余额,还应当考虑询证销售协议的细节条款(如交货、结算及退货条款)。

注册会计师还可考虑在实施函证的基础上针对销售协议及其变动情况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

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作此规定的考虑是,为应对特别风险需要获取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审计证据,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不足以获取有关特别风险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实质性程序

在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中选择运用以下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

(1)将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由结构和价格的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2)比较本期各月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3)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各类产品毛利率的变化情况,注意收入与成本是否配比,并查清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

(4)计算重要客户的及其产品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有无异常变化。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相关内容扩展: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1.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数额是否合理、正确、完整;

2.确定对销货退回、销售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

3.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1.取得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查明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注意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实现条件,前后期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

对产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审查,主要是采用抽查法、核对法和验算法。

3.选择运用以下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作比较分析:

(1)将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由结构和价格的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2)比较本期各月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3)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各类产品毛利率的变化情况,注意收入与成本是否配比,并查清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

(4)计算重要客户的及其产品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有无异常变化。

4.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抽查售价是否符合价格政策,并注意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低价或高价结算以转移收入的现象。

5.抽取被审计期间内一定数量的销售,审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等一致,编制测试表。

6.实施销售的截止期测试。截止期测试是实质性审计测试中常用的一种具体审计技术,其目的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业务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应计入本期或下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否被推迟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防止利润 *** 纵行为。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该注意把握三个与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有着密切关系的日期:一是开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二是记账日期;三是发货日期(对服务业则是提供劳务的日期)。检查三者是否归属于同一适当会计期间是营业收入截止期测试的关键所在。

围绕上述三个重要日期,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选择三条审计路线实施营业收入的截止期测试:

一是以账簿记录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直至记账凭证,检查存根与发运凭证,目的是证实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并发货,有无多记收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容易追查至相关凭证记录,以确定其是否应在本期确认收入,特别是在连续审计两个以上会计期间时,检查跨期收入十分便捷,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其缺点是缺乏全面性和连贯性,只能查多记,无法查漏记,尤其是当本期漏记收入延至下期,而审计时尚未及时登账时,不易发现应记入报告期收入而未记的情况。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高估营业收入。

二是以销售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存根查至发运凭证与账簿记录,确定已开具的货物是否已发货并于同一会计期间确认收入。具体做法是抽取在报表日前后使用的若干张存根,追查至发运凭证和账簿记录,查明有无漏记收入现象。这种方法也有其优缺点,优点是较全面、连贯,容易发现漏记的收入;缺点是较费时费力,有时难以查找相应的发货及账簿记录,而且不易发现多记的收入。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两点:

(1)相应的发运凭证是否齐全,特别应注意有无报告期内已作收入而下期初用红字冲回,并且无发货、收货记录,以此来调节前后期会计利润的情况;

(2)被审计单位的存根是否已全部提供,有无隐瞒。为此,应查看被审计单位的领购簿,尤其应关注普通的领购和使用情况。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低估营业收入。

三是以发运凭证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至开具情况与账簿记录,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合计期间。该方法的优缺点与方法二类似,具体 *** 作中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使用这种方法主要也是为了防止低估营业收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823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0
下一篇 2023-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