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卖米的故事启示是什么呢?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启示是什么呢?,第1张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启示是:联系当代新零售,这简直是完美的基础模型。先是辛苦创业,其次品质提升,随后是数据积累,接下来是用户数据搜集,掌握“米缸”容量、调查消费特点、判断消费需求,最后精准配送、用户体验大幅度提升,商业效率提高。

只是基于当下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米的品质代表产品的品质,通过互联网消费轨迹乃至物联网的追踪。掌握每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当人工智能判断消费者到了需要某产品的阶段去进行智能推荐,达到最精准的定位消费。这其中在商品的流通、资源的消耗方面都做到了最小的损失。

商家的利润做到了最大化,客户的体验做到最优,生产服务一体化。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台湾,有位小伙子开了一家米店。在他所开的米店的街上光同行就有三十多家,小伙子的店开的最晚,也最没有名气。但年轻人创业热情十足,小伙子就开始挨家挨户去上门推广。但效果是事半功倍,小伙子就开始思考怎么提高推广的效率。

当时台湾的生产的米质量比较差,很多米中夹杂着沙子和糠,导致主妇们每次做饭都要淘洗很多遍才能下锅。于是小伙子把自家的米先将其中的杂质挑出来再进行上门推销,久而久之街上的家庭主妇都说小伙子的米不用反复淘洗质量好。小伙子的店开始慢慢有了人气,但小伙子并没有满足。

他发现家里只有老人在家买米非常不方便,而且谁也不乐意背着一袋30多斤的米走过长长的街巷扛回家。于是小伙子又推出了送米上门的服务,不仅把米送到家,而且还负责将之前米缸的陈米倒出来擦干净然后将新米放进去,陈米再倒上。

不仅如此,小伙子通过记录每户人家的人口数量、消费习惯,算着日子差不多了就进行送米上门服务。这一系列的转变和服务让小伙子的米店成为这条街最响亮的品牌,生意红火仅仅一年不到就完成了资本融资,在本镇最繁华的开了一家碾米厂,从此小伙子就开启了台湾的首富之路。

相信这个故事很多人也知道,这个小伙子就是后来的“经营之神”王永庆。

王永庆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励志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295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