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王永庆卖大米

励志故事王永庆卖大米,第1张

王永庆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励志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王永庆的启示》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确是真理。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境与情节,注重细节就要要求我们认真仔细,精益求精。

细节虽小,它却能成就伟人。

无人不晓的台湾首富王永庆,最早是做买米的小本生意的。他的米店开在嘉义,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新开张时,生意冷清,门可罗雀。起初,他是背着米按户推销,一天下来,不仅累的够呛,效果也不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于是,他仔细琢磨,当时台湾的米都是农户工手生产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经常掺杂在米里。于是他和几个弟弟一点点地捡出米中的杂物,然后再买。效果显著,米店的生意兴隆了起来。但他没有就此满足,当时顾客都是自己送米,但对于老年人就很不便。于是,他抓住了这个细节,提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王永庆不仅亲自送米,而且还会把米缸中的陈米倒出来,把新来的装进去。再铺上陈米。防止了陈米变质。如此精细的服务使很多顾客深受感动,也赢得了很多顾客。而且,他送米时,还会记下顾客米缸的容量,家里人的饭量。并以此推出顾客下次买米的时间,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送上了米。由此,他的米店越开越大,生意越做越旺,成了问鼎台湾的首富事业。

回想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每一艘飞船成功发射的同时,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同时,在那一次又一次“飞船飞行正常”的报告声的同时,我们的科研人员,我们航天员在背后为了小小的细节做出了多少的研究与训练啊!

错误,只要是错,无论如同细小,都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

同样是航天,美国在2003年发射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怕是举世闻名了吧!但是,在经返回地面时意外发生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震惊!事故后的调查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不足大的技术问题,而是一块小小的隔热瓦。哥伦比亚号表面有2万余块隔热瓦,是用来抵御返回大气层造成的300摄氏度高温的。在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一块从燃料箱上脱落的碎片击落了左翼前部的一块隔热瓦,加之后来燃料箱中的“U”型环的意外松动,导致了燃料泄露。一块小小的隔热瓦居然毁灭了一架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还有无法用价值衡量的7条宝贵的生命。

我们要铭记因为细节成功的伟人,也永远不要忘记这因为细节而导致的灾难。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探索者。只有我们睁大眼睛,打大心房,用心灵去感悟细节,细节才会真正地展示出它的魅力。

如今王永庆的中国台塑集团拥有1 500多家子公司,资产超过百亿美元,他和中国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一样,被称为世界最著名的华人巨商,可是却有许多人不知道王永庆的成功是靠着200元钱的大米生意开始的。

那时王永庆16岁,他靠着父亲从别人那里借来的200元钱,在台湾的嘉义开了一家米行,那个时候嘉义已经有了30多家米行,同行之间的竞争非常厉害,所以王永庆的米行开张之初,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来买米,每天王永庆打开米行的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天祈求,希望这一天的生意能够好一点,可惜却还是冷冷清清,更谈不上什么好转。

没有办法,王永庆决定送米上门,他开始背着大米挨家挨户推销,可是一天下来,累得半死,却推销不出去多少大米,因为大米不像其他的生活用品,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是每月定时购买好大米,放在家里,谁家也不会真的到没有米了才跑去购买,所以遇到上门推销大米的王永庆,每一家都以自己家还有余粮而拒绝。

坐地卖粮没有效果,上门推销又不见成效,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王永庆的一位邻居上门来买米,见王永庆放在角落里的一袋米十分干净,一点批糠、沙子也没有,于是指着这袋米说:“我就买这袋,这袋米好。”王永庆说:“这袋当然好,我是挑了所有的批糠、沙子准备给自己吃的。”

邻居马上说:“如果你把所有的米都弄成像给自己吃的米一样,还愁生意不好?”

王永庆一听,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因为当时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的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王永庆想:如果自己卖的米真的能够像现在卖给邻居的那袋米一样,把卖给别人的米当成自己吃的米一样,挑出所有的批谷和小石子,那么还用发愁生意不好吗?

说干就干,从第二天开始,王永庆就和他的两个弟弟一齐动手,把每一袋米里批糠、砂石都一点一点地全部拣出来,然后再用风车吹,一直把米弄成像自己吃的一样干净之后才出售。就这样,嘉义的主妇都知道王永庆家的米行卖的米好,不但干净,而且再不用自己去挑拣批谷、小石子了。

一传十、十传百,王永庆米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生意好起来了,王永庆并不觉得满足,因为从这件事情当中,王永庆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生意都要当成做给自己的生意来做,只有把别人放到自己的位置上,才有可能做得更好,而马虎了别人也就是马虎了自己。于是,他在把米卖给别人的同时,主动把米送到客户家里,而且并不是单纯地把米放在客户家里就算完事,王永庆还会主动看一看客户家陈米还有多少,并且问明客户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子,每人的饭量如何,再记下客户买米的时间,这样一到时间,他就能够主动地把相应分量的米送到客户的家里。

就这样,王永庆在第二年就有了自己的碾米厂,第三年就有了自己的加工厂王永庆的生意越做越大,因为他从小小的米店生意之中懂得了做生意的真谛,那就是做什么生意都要当成给自己做的生意!

后来,在王永庆问鼎台湾首富之后,许多人都说王永庆是经营之神,他的经营之术如何的神奇,如何让人无法想象,让人叫绝,但王永庆却说:“其实我的经营之术就是:卖给自己吃、卖给自己用、卖给自己看只有把客户放在自己的位置上,才能明白做事马虎不得,一马虎也就害了自己。”

大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4227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