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驳

封驳,第1张

封驳 明代既然可以封驳,那么怎么才能开除内阁首辅?

封驳制度封驳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限制皇权的进步性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诏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诏令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当。

为什么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皇帝还要为自己设置这一制度呢?其原因就是有秦隋两代的教训在哪里,皇权没有约束好,什么事都是皇帝一人而决,皇帝头脑一发热,就不听劝谏,结果有些事和人,不是皇帝那么想当然的,致使两代二世而亡。

所以后来汉和唐的开国之君就想了个办法,为了怕自己出现乱命,造成国家不必要的损失,也为子孙后代计,才设立了这一封驳制度。

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之权,而唐代是门下省掌封驳,而后历代都沿用其制度,就连元朝都设有这一制度。

内阁首辅朱元璋开国初,因胡惟庸一案,而废宰相,罢中书、尚书二省,由六部尚书直接受命于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但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政务越发的繁重了,于是朱元璋又仿宋制,设殿阁学士协助他处理政务,这就是明朝内阁的雏形。

而后来的朱家皇帝,可不是个个都如朱元璋一样勤勉,许多事就不得不委以内阁来办,不仅提高了内阁的品阶,而且还赋予内阁票拟和封驳之权,这使的内阁权力大大增强。

虽说权力是大了,但内阁成员也不是,谁都能够进入的,内阁一般设一至七人不等,而且要进士出生,同时要当个翰林学士的官员才有资格,起初内阁人员是由皇帝任免,中后期则发展为由九卿,六部尚书等官员廷推,而入阁后具有票拟之权的为首辅,余下称次辅,但都统称阁老,这就是明朝的内阁。

首辅罢免明朝内阁建立后,其权力最鼎峰时却是在张居正手里,其关键是他得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以及李太后的支持,才使他权倾朝野,而封驳皇帝旨意最凶的,要属嘉靖朝的首辅杨廷和,其二人都是一时的权臣,可晚景都比较凄惨,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就是这种种权力都是依附于皇帝的,在封建王朝皇权仍然是至高无上的,在以德治治理天下的情况下,封驳制度,完全还是取决于皇帝本人,因为在规定之初要求,皇帝诏旨多次驳回后,宰相如果还不同意,那么你就的辞职,让其他人来执行皇帝的决议,你可以保留意见,但同时你也的放下权力。

所以说皇帝不强势,一般都能封驳成功,如果是强势的,虽然皇帝不会立即罢你,但是中国的官场永远不会少投机之人,一但他们得到皇帝暗示,他们就会为皇帝分忧,上表d劾首辅,话又说回来,只要是做事之人,哪有没错误的了,就看皇帝追不追就而已,这时这些错误就是你的把柄,最终自己不得不辞职了事。

而到明朝晚期,这种事情更是越演越烈,由于文官集团形成了各个党派,相互攻击,相互d劾,崇祯朝十几年时间,换内阁成员五十几人,而首辅罢免都有十几人之多。

在这种混乱的朝堂格局下,明朝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感谢大家支持

没查书,随便瞎说几句吧。

第一,封驳之权在明代主要由六科掌握,而臣子毕竟是臣子,在明朝这种大环境下没有人会作死到驳回皇帝罢免内阁首辅的圣旨……第二,皇帝是可以越过内阁直接发圣旨的,称为“中旨”,明代成化年间就有一大批的“中旨官”或者说“传奉官”,虽然有不少大臣反对,但宪宗执意如此,科道官对此也未能做多少补救。

第三,在很多情况下,皇帝甚至根本不需要去主动下旨罢免内阁成员。

按照明朝的惯例,虽然内阁可以草拟圣旨,但是如果一个首辅票拟出来的内容让皇帝不满意,多次打回,那就说明皇帝已经不想看到他了,这个大臣也会比较有自知之明地主动请求致仕,然后皇帝假模假样挽留一下(甚至不挽留),然后比较体面地把他送走。

如果这个大臣没有自知之明(基本上混到这个程度的,很少这么不懂进退),那么……反正皇帝总会找机会搞掉你的……不仅内阁如此,六部等其他部门也是如此。

王恕清理官员,开除两千多人,引起了包括弘治皇帝本人在内的许多人的不满,后世有评论说,其实他这时候就应该主动请辞了,这样至少会体面一点。

但王恕恋栈,不肯请辞,结果很快就搞出了个刘文泰上疏d劾王恕讪君卖直,然后弘治顺水推舟,王恕只好灰头土脸地离开。

所以,内阁的大臣们,如果真的与皇帝有很多意见不合, 而又不能说服皇帝,那么,他们要么不说话,要么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主动请辞的准备。

用一个老梗来说,皇帝有一万种方法让内阁混不下去,而内阁无可奈何。

刘瑾乱政,内阁三人组在请求杀刘瑾的时候,就顺手也写了请求致仕的文书;正德想要调边军进京,内阁首辅李东阳一方面难得的菊花一挺、激烈反对,并且死活不肯拟旨,把太监们也怼了一下(这和他往常的作风完全不同),另一方面迅速请求退休,而正德也就真让他退了。

所以内阁的大臣们,但凡存有一点明哲保身的心思的,都会努力的揣摩上意,以避免招致罢免。

想要反对皇帝的,也都会做好退休的心理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522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