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讯 近日,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最本质的就是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呼吁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在技术这个领域,我们一定会不断创新突破。我们注重的就是人才、技术还有质量。”
去年8月31日,格力电器竞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持有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并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随后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
据了解,格力钛新能源拥有安全性能行业领先的钛酸锂电池、全球排名前列的钛酸锂实际电池产能和国内排名靠前的磷酸铁锂实际电池产能。此外,格力钛新能源还具备系列齐全的商用车、专用车、物流车等车型,其中新能源客车行业排名领先。
“两会”已经成了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各行各业的相关内容纷纷抢占各大新闻版面头条。其中除了企业减负、环境治理、农业发展、食药安全等时政话题外,以李彦宏、马化腾、邓中翰、郭广昌为首的一系列互联网大咖与科技企业董事长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了“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从民生、医疗、大数据、芯片研发等不同领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我国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据统计,今年来参加两会的大佬们身价总值已达8000亿人民币,作为当下市场经济的开拓者和引领人,他们关注的问题往往是于社会尖锐而关于民生的。
李彦宏
百度自年初转型以来,似乎将身家性命全压在了人工智能上。本次两会,李彦宏多次提到了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建议:
1用人工智能解决儿童走失问题;
2用人工智能管调交通信号灯;
3人工智能和各个行业的结合。
马化腾
本次两会,马化腾共提交了7个建议,其中,他以父亲身份提交的有关“未成年人上网健康及保护”的提议受到了广泛关注,他讲到,“家长可以通过平台设置,让孩子周末才能玩一下游戏、周一到周五上学期间不能玩。”
1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
2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
3加强大数据下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
4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
5充分发挥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
6推进网络强国战略;
7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董明珠
董明珠在参加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议年薪10万以内的人可以不交税。她强调,个人所征税的高低并不重要,公平最重要。作为回应,近日财政部部长肖捷在谈及个税改革时向她隔空喊话:个税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提高个税起征点,年薪10万以内不交税。
雷军
雷军也和李彦宏有着相同的思路:聚焦人工智能。但雷军似乎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方面,他认为物联网将是下一个万亿元的规模产业,而智能家居国家标准的出台,将助推中国领跑世界。
1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国家标准;
2继续修订〈公司法〉,改善创业环境。
杨元庆
除了马化腾,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问题,他在本次两会中提交了三条建议:
1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2利用信息化扩大教育资源覆盖;
3改善在校儿童营养餐。
张近东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已连续参加了十五年“两会”。之前刚刚和刘强东打完嘴仗,就把1000家店说到提案上了。张近东表示,在去年2000家店的规模之上,2017年苏宁将再开1000家实体店,目标瞄准三四线市场。
1创业资源向三四线城市倾斜;
2突破贸易壁垒,构筑一带一路O2O新通路;
3完善足球相关业余赛事,建立金字塔型体系,自上而下等比例壮大足球人群;
4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体系,抢占大数据时代制高点;
5推动税务管理全程电子化,降低企业纳税成。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本次两会中表示,为改善空气质量,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已经刻不容缓。除此之外他还表示,自动驾驶是世界汽车的未来,这个发展方向已经毋庸置疑。
1甲醇汽车的推广;
2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发展。
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聚焦在如何为半导体显示和半导体芯片产业减负的问题上。加大对半导体显示、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
刘强东
除此之外,虽然今年并未参与两会,但刘强东仍然隔空喊话,表示希望国家出台更多扶持和鼓励政策,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应用于商业领域。除此之外,刘强东还呼吁人大代表重视中国电商从业人员的社保问题。
1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应用于商业领域;
2推动中国电商从业人员的社保问题。
董明珠新能源车计划遇阻。
转变好像仅仅在半年之间。曾经被董明珠极力推崇甚至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企业大佬参与投资而风头乍起的珠海银隆新能源,如今似乎开始遇到了麻烦。昨天有媒体爆出,位于河北省武安新能源产业园的河北银隆正在遭遇订单下降、生产停工。而与这里相似的是,银隆在国内其他地区的多个工厂也出现了经营问题。
河北银隆被爆产能过剩
公开信息显示,武安新能源产业园成立于六年前,几乎就是为银隆的到来量身打造。至今,银隆仍是产业园里的大户,河北银隆、北方奥钛、广通汽车包下了这一产业园的大部分地方,这些企业均隶属于银隆,互为上下游业务。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武安新能源产业园涵盖碳酸锂材料、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装备等多个板块,总投资300亿元。按照当时的规划,这里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武安市”。
此次河北银隆遭遇的问题据称是广通汽车销路出现问题,订单突然减少,这直接导致为其提供电池的河北银隆也陷入产能过剩的状态,积压了大量库存。但目前,银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像媒体所描述的这种状况尚不得而知。不过有行业人士指出,近年来银隆的扩张速度确实“过猛”。公开信息显示,仅2017年以来,银隆就先后在约8个城市扩建或新建新能源产业园。有数据显示,其投资总额高达700亿元。而董明珠与银隆的关系真正为外人所知也正是在2016年下半年。
董明珠曾拉万达、京东入股银隆
事实上,屡屡被媒体提及的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发飙的那一幕,缘由正是涉及银隆。当时,筹划了半年之久的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方案在众多中小股东的反对之下宣布告吹。董明珠不仅当场发飙,而且拉来了中集集团、万达集团、京东集团等重量型企业与自己共同投资银隆,以实际行动向阻挠收购案的股东示威。董明珠表示,当初计划格力收购银隆,不仅仅是为了做大营收和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更为看重的是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她预计将为格力带来万亿元的收益。
此后董明珠与银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已经成为银隆的代言人。就在2016年底,董明珠曾突然现身河北邯郸,为银隆在当地投产的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纳米材料和第四代高能量电池生产线站台。当时董明珠与珠海银隆新能源董事长魏银仓共同出席仪式比肩站立。根据当时对外发布的新闻稿称,在银隆邯郸工厂,年产3万辆新能源物流车、专用车、轻型的客车厂已建成投产;银隆三期年产6亿安时方壳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年产7000吨纳米球钛酸锂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总投资100亿元产能的匹配工程全面开工。“这意味着银隆为当地带来了一座世界最大的钛酸锂材料与电池生产基地。”
珠海银隆两高管半年间相继离职
不过,变化从去年末悄然开始。珠海银隆的工商信息变更记录显示,去年11月29日,银隆法人代表由魏银仓变更为孙国华;紧接着在12月1日,银隆董事长由魏银仓变更为孙国华。这意味着魏银仓已经从银隆一把手卸任。如果说由于接任的孙国华一直是魏银仓的搭档,这次人事变故还不算风波的话,那么仅仅数月后的一次董事会上,孙国华也被免去了珠海银隆的董事长和总裁职务,就足以引发外界关注。当时有消息称,大批格力背景的人进入到银隆出任高管。
据悉,董明珠曾在去年第一季度两度增持银隆股份,成为了第二大股东。昨天有媒体发布了一则消息,称董明珠被问及入股新能源汽车领域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根本没有想过胜算和输赢的问题,我只想到新能源是国家的一个战略,是未来发展新兴产业。”董明珠的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时候说的外界不得而知,但银隆真的遇到了困难或许是事实。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董明珠自媒体平台公布一则消息。
格力智能仓储立体库 成功中标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立体库项目。
智能立体库,直白点说, 就是智能仓储。
据介绍,这个立体库目标是实现原材料到成品的自动拆盘组盘、自动堆垛式出入高架库、AGV自动线边配送、RGV自动分流、在线自动包装等功能。
该项目设计库位超过9000个,涵盖了存、拣、检、装等工艺,业内肯定是很领先的了。
看看图吧。
最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意味着, 曾经几百甚至几千人的工作如今只用一个人就能胜任。产业工人们被取代似乎又进了一步。
这个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其实和格力是有关联的, 中标是意料之中。
今年7月,格力电器以自有资金2亿元认购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成为新疆众和第三大股东。
格力为什么要持股新疆众和?
除了新进持股的格力位列第三大股东外,新疆众和的第一大股东特变电工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持了36%股权。
特变电工不说了,上市民企,就是一个大字,目前市值258亿。
新疆众和是生产高纯铝和铝电解电容器用光箔的,主要产品就是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水平行业领先,国际上看也是不错。
新疆众和的产品主要可应用于 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 汽车 电子等 新技术以及 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
格力入股新疆众和,是为了 打通产业链上游,降低和稳定制造成本,提高协同效率 。目前,新疆众和就是格力电器中高压化成箔材料的重要供应商。
但是新疆众和本身资质如何呢?
2019年一季报,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666%,净利润同比下跌35%,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 下跌1648%。
年报数据也不好看,其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2017年下滑1890%,且低于2016年。
华创证券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研究报告指出,供需层面看,电极箔本身行业供给过剩,2017年产能利用率仅为40%左右。
行研方面,东北证券4月2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铝价中枢抬升,景气度回升,公司利润会改善。到底有没有改善,二季度业绩出来了再说吧。
要看明白董明珠的意图并不难。
格力这些年在供应链上的大手笔早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构建一个 全产业链企业,而不是一个下游制造业企业。
所谓下游制造业,以空调为例,就是把所有空调需要的部件买回来,拼装,卖掉。这么做,技术含量不高,护城河基本没有。
但是当你成为了一个全产业链企业,基本所有部件自己制造,成本降低且控制力增强,不受制于人,那么,护城河就很深了, 也容易获取行业垄断地位。
空调的核心技术,是压缩机,占空调成本的30%左右。1985年成立的格力下设全资子公司珠海凌达,就是做压缩机的。
目前,国内压缩机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美芝、凌达和海立。而美芝是美的旗下的压缩机企业。
格力在2017年9月就披露举牌海立股份,持股达到5%,2018年7月又实现二度举牌,目前持股比例达到1041%,为海立股份第二大股东。
这么做,一方面凌达自己产能吃紧,格力要稳住货源,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布局全产业链。
格力还入股了芯片领域的闻泰 科技 ,为智能制造打基础。今年6月,格力披露已经直接以及间接持股闻泰 科技 1098%股权。
没错,董布局芯片了。
现在又联手新疆众和,还搭上了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这样的热门行业。
说回格力做的这个新疆众和的智能仓储项目,可以看出,格力未来不仅想做全产业链了,还是智能全产业链。
董明珠改造制造业的决心能看出来,但是格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就是太依赖空调了。
没错,现在格力是空调界的龙头,但是完全依赖空调,无疑是危险的。
根据格力2018年年报, 其营业收入的91%都是空调,且主要内销。
格力的另外一重危机则是公司治理方面。管理层的意见是否统一、决策是否有效、审慎等问题常年困扰格力。格力的混改问题也悬而未决。
外部坏境不断变化,随着小米等互联网企业进军高端制造业,格力能否成功培育出多元化的产业,丰富自己的结构,构建竞争优势,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前段时间格力和奥克斯的举报事件,反映的实际上是空调行业基本面下滑 :蛋糕做不大了,怎么分就出矛盾了。
董明珠是格力的嘴巴、心脏还是大脑?
她退休之后呢?
这个格力的禁忌话题始终是个问题。
最近,一条“董明珠退出银隆新能源股东”的传闻在圈内不胫而走,很快银隆新能源官方就及时辟谣,表示“信息严重失实。我司股东董明珠女士股权未发生任何变更”。
尽管官方第一时间辟谣,但是这条消息的背后似乎还是透露着银隆新能源的经营窘境,自从董明珠入股珠海银隆之后,公司内部就一直存在较大纠纷和矛盾,此后,银隆新能源接连被爆出经营不力、订单下降、工厂停工、高管离职、供应商上门讨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银隆新能源低调了好一阵子,直到出现退股风波。
“大佬”爱跨界
事实上,董明珠和银隆新能源只是众多跨界造车案例的缩影,随着电动化的逐步推进,不只是董明珠,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追逐“造车梦”。
说到跨界造车,风声可以与董明珠相匹敌的恐怕就是财大气粗的许家印了。今年6月,恒大斥资3795亿美元(约合2679亿元)收购了国能电动 汽车 瑞典有限公司(NEVS)剩余的176%股权,将NEVS余下股权收入囊中,这意味着恒大 健康 将成为港股市场唯一一家拥有世界顶尖研发制造能力的新能源 汽车 上市企业,毫无意外,这样的好消息也直接让随后几天的恒大 健康 股票飞涨。
NEVS焊装车间
之所以收购NEVS能让恒大 健康 股票大涨,是因为NEVS旗下的瑞典品牌萨博,萨博是一家拥有七十年 历史 的瑞典高端乘用车品牌,金融危机后陷入财务危机,后被NEVS收购,但由于资金短缺,NEVS也在亏损中举步维艰,直到遇到了同样怀揣“造车梦”的许家印。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强”,房地产出身的许老板有这样的底气,豪掷千万投身造车,对于造车的规划,恒大 健康 曾在年初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恒大在同步研发14款车型,覆盖全系列产品,首款 汽车 “恒驰1”将在今年亮相,2021年投产。
不过,许老板的“造车梦”总带着那么点金玉其外的感觉,即便恒大不担心钱的问题,但造车真的仅是靠买来的一堆高精尖的技术然后将零部件拼凑到一起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而造车小白许家印究竟能不能造出适合市场的产品?国能93或许已经给出了回答。
除了许家印,还有一位为人低调的老板同样渴望开启“造车”的人生新篇,那就是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
虽然乍听起来,富士康和造车这件事毫无关系,但实际上他们早有渊源,或许是因为当年轰动的“富比案”诉讼驳回,郭台铭心里也同样埋下了一颗“造车”的种子。
2014年底,富士康向和谐 汽车 注入6亿港元入股和谐 汽车 ,由此拉开富士康“ 汽车 梦”的前序;2015年3月23日,和谐 汽车 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了《关于“互联网 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腾讯以及和谐 汽车 三方以3:3:4的比例出资10亿美元,“和谐富腾”由此诞生。
但是好景不长,在和谐富腾开始分成两条品线各自经营之后,郭台铭似乎意识到造车这件事并不简单,甚至公开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加上物联网就变成了互联网,但反过来互联网行业做制造却不容易。以 汽车 为例,互联网行业公司造 汽车 成功率非常小,因为 汽车 涉及人命,也有大量的硬件问题需要解决”,如此切割了富士康与和谐富腾的关系。
此后的郭台铭虽然也投资过不少 汽车 相关的项目,但都没有再直接参与造车,直到今年1月传出的富士康与FCA即将针对中国市场建立合资公司,富士康造车这件事再次被提上日程。
其实,无论是郭台铭,还是许家印,两位首富似乎就没有什么造车的“气质”,但却都不约而同选择了造车,足以见 汽车 产业的确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不仅仅是他们,诸多 科技 巨头包括苹果、华为、小米都在 汽车 产业的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方面持续发力,这更说明了 汽车 产业潜力巨大。但是,各大车企之间的竞争都尚且如此激烈,跨界造车的新势力们到底是纯凑热闹还是真懂门道?答案似乎也逐渐明朗。
造车新势力的集体没落
一场爆发的疫情,注定了今年不会是个平凡年, 汽车 行业也同样遭遇重创,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加速了行业内的优胜劣汰。
相比起几年前的风头正盛,当今造车新势力几乎是集体面临着生存考验。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似乎用很直接的方式表达了目前造车新势力哀鸿一片的形势。
7月2日,贾跃亭发布了名为《打工创业、重启人生,带着我的致歉、感恩和承诺》的公开信,一时间引起了轰动,文章其实讲述的就是贾跃亭艰难的创业之路,撇开文章写得如何,这一封公开信算是为贾跃亭的“造车梦”画上了句号。
在此之前,博郡、拜腾也都先后传出拖欠公司、高管离职、团队解散的负面消息,造车新势力经历了又一轮洗牌后,幸存者寥寥,这对于还在追寻“造车梦”的跨界er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批批倒下的造车新势力,说他们造车目的不纯,也不客观,毕竟他们其中总有些人对造车是有态度的,而失败的原因,或许低估了造车的难度,也可能忽视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
无论是董明珠、许家印,还是郭台铭,他们都深知造车有风险,因此他们不会像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一般赌上全部家产去追梦,但如此跨界 汽车 行业到底是真诚造车还是力求转型?界限或许并不明确,大概率二者兼有,可满腔热血、全情投入的追梦人都尚且未能圆梦,而不那么“投入”的“董明珠们”又有希望圆梦吗?
最近手机圈最热门的话题,当属数码评测博主王自如入职格力。7月1日,有网友爆料,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已入职格力,任副总裁一职,主管市场营销。后有媒体从格力内部相关人士处确认,王自如确实已加入格力电器,「目前归属总裁办,但具体职位、职责以及分管部门还要等最终发文。」王自如入职格力,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格力想继续盘活手机业务。虽然王自如并不曾任职过手机企业,但是其创办的数码评测媒体Zealer在手机测评行业属于头部品牌,能够给格力带来在手机制造、营销等方面的经验。
而前不久在杨澜对董明珠(格力董事长)的一次访谈中,谈及格力手机的失败,董明珠表示:说到做手机,大多数人认为格力做手机失败,我从来不认为失败,因为我没有正式把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找这个(做)手机的感觉。
针对此事,有网友评论表示「格力手机要起飞了」。那么王自如入职格力后,能盘活格力手机吗?
格力手机从2015年推出第一部手机至今,发展已有6年。董明珠接受杨澜采访时所言「没有正式把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并非实情。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在2015年6月1日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表示格力手机已经投放市场。而此前,第一 财经 对于格力手机在其专卖店「开始铺货」也有报道。
如今看来,格力手机这个成立已有6年的品牌,发展反而还不如刚成立2年,在今年618上风头一时无两的iQOO。两者同样都是背靠格力和vivo这样的大树,为何起了个大早的格力至今仍然不见起色,而赶晚集的iQOO,却拿下了好成绩?
2015年,董明珠在录制深圳卫视 财经 节目《百佬会》时,谈及雷军的小米手机时突然表示:「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仅仅两个月后,董明珠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出来了,并表示「我已经在使用」。
相对于董的高调,iQOO的成立就显得低调了很多。2019年2月,iQOO仅在官微上发布了一条微博,就算宣告其诞生。而相比格力手机问世的2015年,iQOO在2019年问世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彼时移动互联网已然发展到了下半场,行业从业者都达成了一个共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见顶,手机市场的增长空间已然触到天花板。在这种情况下,iQOO要想发展壮大,只能从华为、小米和OPPO三大巨头手里抢食。
面对巨头环伺,iQOO显得「初生牛犊不怕虎」,推出的第一款iQOO手机,在配置和小米9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竟然还便宜了一块钱。这一挑衅行为,开始让小米盯上了这个「可怕后生」。
而格力首款手机在推出之初,第一炮并没有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其配置。格力的第一款手机搭载高通骁龙410处理器,采用1GB内存+8GB机身存储(最大支持32GB扩展),提供200万像素前置+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对外售价1600元。
而同一年推出的小米4C,采用骁龙808处理器,配置500万像素前置+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3GB+32GB版本也只卖1499元。并且彼时的小米还有王牌MIUI在手,可以说格力的第一部手机毫无市场竞争力。接下来多款手机也是如此,无论是配置和价格都不出挑,至今任由董怎么宣传,硬是掀不起一点水花。
不过这也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格力空调质量很好,所以格力空调家喻户晓。但是格力手机显然没有「掌握核心 科技 」,完全沦为「自产自消」式的笑话。反观iQOO,推出的第一款手机在配置和价格上就和当时的市场领先者小米的顶级产品针锋相对,两年以来秉持「打造精品」的理念,其推出的每一款手机,在同价位中都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王自如加入格力,凭借其在手机测评领域多年的积累,能够盘活格力手机吗?就在王自如被传出加入格力前,另一个曾经的数码测评博主,也跳槽进入了另一家手机企业。6月19日,前坚果手机产品经理朱海舟宣布入职一加。和王自如一样,朱海舟原来也是一名数码编辑。王自如此番加入格力虽然主管市场营销,但是如果不抓抓产品,格力手机想做起来基本不可能。
不过相比产品竞争力,格力手机急需解决的反而是定位问题。董明珠为什么做手机?有两点原因:一是源于2013年董明珠和雷军在提出「十亿赌约」之后,董明珠眼见雷军创办的小米公司在手机市场上一路开挂,2015年出货量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五,于是开启了下场造手机的旅程;二是当时物联网已有蓬勃发展的苗头,小米从家电、家居等周边商品入手也在逐步布局物联网。而未来是万物互联的时代,如果不做手机,空调收入占到营业额80%以上的格力势必会被边缘化。
出于这两点考虑格力开始做手机。那iQOO的问世又是为了什么?
这就得从2019年这个时间点讲起。当时华米OV四大巨头组成的格局已经很稳定,但是市场还是有需求未被满足。我们在前面说整个手机市场的天花板已经开始触顶,移动互联网竞争进入下半场。这下半场对于iQOO这种主打线上市场的品牌来说,就是一种新的起跑线。
手机行业从2016年开始便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在增量市场谁能最快占领市场,成功在市场上打出名声,谁就能急速扩张。这时候靠的是市场占领速度和高于平均值的产品质量。而存量市场上的发展策略却不是这样的。
行业发展到后期,消费者更加成熟,对于商品好坏的鉴别能力更强,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产品不再能忽悠到主流消费者。而此时的企业,要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多的心思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说增量市场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在产品质量保证合格水平的情况下,比哪家推出产品占领市场的速度更快;那么在存量市场时代,则是比谁家产品质量更好更能满足消费者精细化的需求。
所以,2019年入场的iQOO,不仅要实现在品质上超过「前辈们」,在品牌定位上也要作出区隔,才有可能成功。
这一年,不仅市场进入了存量竞争的时代,而且手机在移动网民中扮演的角色也截然不同。十年前,小米推出第一代产品时,消费者在乎的是能用。而现在手机在用户的生活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自然要求也更高:在要「能用」的基础上,需求提升到了要「好用」。而性能对于好用最为关键,无论是需要在吃内存的应用间频繁切换,还是在手机上运行3A大作,都对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特别是最近几年移动电竞的崛起,手游用户对于手机性能要求突然爆发。但是在当时的市场上,并没有厂商在性能这个赛道进行持续深耕以满足广大用户这一需求。虽然当时市场上已有黑鲨、红魔等 游戏 手机品牌,但是由于其专门为 游戏 小众群体设计,有着诸如太重、外观设计另类、价格贵等缺陷,并不适合日常使用。
抓住这一市场需求缺口,iQOO以「生而强悍」的slogan横空出世,在追求「强悍性能和极致体验」的赛道上一路狂奔,吸引了大批年轻酷客成为用户基本盘,成立当年的第三季度便拿下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七的好成绩。今年年初,iQOO更是坐拥2018年Q2至2021年Q1 游戏 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宝座。而刚刚过去的618,iQOO勇夺安卓市场TOP2,坐二望一,势头直逼小米。保持这个趋势继续发展,反而是iQOO有可能实现董明珠说的「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的预言。
当我们在谈新品牌崛起时,我们在谈什么?三顿半、钟薛高、完美日记……,给人一种「只要善于营销,那么新品牌就很容易崛起」的错觉。但其实不是。营销只是锦上添花,真正重要的是找到市场的需求缺口,并且做出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持续满足这个需求。
格力手机和iQOO都背靠大树,但是发展态势却千差万别。主要原因在于格力手机没有洞察到市场的需求缺口,只是从「自己需要造手机」这个角度去思考,没有像iQOO一样以「市场上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手机」这一角度去考虑,从而造成其市场定位的模糊和产品上没有竞争力。而iQOO成功的两大要素:精准定位市场需求缺口和打造极致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显然都是格力手机所需要弥补的功课。1、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董明珠原有一份在当年看来稳定的工作,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有干部身份。丈夫因病去世之后,董明珠独自带着儿子生活,90年,她毅然辞去工作,将儿子留给奶奶照顾,自己南下打工。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故事。
2、传奇从这里起航。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上窜至3650万元。
3、15年升任格力总经理:虽然从国家单位中跳出来打工,但董明珠的打工经历却也有老一辈国企人坚持到底的精神,除了初期打工时在深圳短暂的调整,董明珠进入格力后就不曾跳槽过,15年的时间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的总经理,从05年至今,她一直担任着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职务。自从董明珠出任总经理后,她和董事长朱江洪,创造了我国商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在她的领导下,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2003年以后,销售额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保持15%以上的增幅!
4、从来没有失误也从不认错的领导者,董明珠是一个直截了当的人,她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不管任何场合,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她都会很直率说出来。她也曾说过,“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这份自信与霸气,源自她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从公司利益出发,为了公司的发展经过充分论证后做出的决定。六亲不认,是董明珠的一贯作风,也因此,虽然她强硬的作风招人嫉恨。
5、对儿子几乎是撒手不管,董明珠一直没有再婚,80后的儿子同她相依为命,一手行李一手手机的董明珠,儿子更多的时候都是独立生活。董明珠倒不觉得这是一个太大的遗憾,她儿子的独立反倒成了董明珠的骄傲,对儿子的教育,董明珠更多实行的也是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管是在读书还是现在工作,外人都不知道她的儿子是谁。虽然现在董明珠可以给儿子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她儿子却同当年自己的母亲一样,从基层做起。
6、董明珠,女1954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企业家,先后毕业于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2008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研究生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
7、1990年进入格力做业务经理。1994年开始相继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并在2012年5月,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连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珠海市红十字会荣誉会长等职务。2004年3月,当选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评选的2003-2004年度“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2004年6月被评为“受MBA尊敬的十大创新企业家”和2004年11月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营销人物”。现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8、2017年1月10日,董明珠荣获“2016十大经济年度人物”。2018年6月,荣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1月1日,格力电器公司于1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董事会换届选举,董明珠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1月16日,董明珠当选格力电器新一任董事会非独立董事。9月10日,格力电器联手株洲中车、银隆新能源等5家企业共同投资设立了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有限公司,董明珠担任董事长。2019年10月19日,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杰出***榜单。11月3日,获得首届“杰出社会企业家”奖。2019年12月13日,位列2019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榜第44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