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那么度过那些职业的工资水平比较高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德国最赚钱的九个职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概述
1 医生
2 法律专家
3 工程师
4 IT-专家
5 金融保险专家
6 销售专家
7 人事经理
8 物流专家
9 市场营销专家
二、市场营销赚钱最少
与财务管理、人事、销售以及物流相比,市场营销的平均年薪为52244欧元,是最少的。
市场营销中,从事管理职位的起步工资是最高的(47917欧元),紧随其后的是直接市场营销。网络市场营销与企业公关这两个职位,起步工资与学历并无挂钩。长期来看,如果要从事客户关系管理和直接市场营销这两个职位,对学历的投入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大学高等学历与普通学校学历的起步工资相差10000欧元。事件管理这一职位则更加重视工作经验而非一纸文凭。
二、金融专家的平均工资最高
相比其它行业,金融、银行与保险业从事管理职位的人员收入最为丰厚。
这个领域内的收入差异除了体现在专业分工上,更体现在工作经验上。具有高等教育学位的会计起步工资为37400欧元,而从事财务分析的则为49906欧元,从事两个职位10年后的工资差异剪刀差更为明显。比如:10年工作经验的税务专家要比相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平均工资高42244欧元。
除了财务控制,学历对工资也有重要影响。对于财务控制这一职位来说,要获得高收入并不一定要求大学毕业。研究显示,普通学校毕业的财务控制人员,在工作10年后,年收入可达到62652欧元。
接受大学教育,帮助物流从业人员获得高收入
与其它9个行业相比,物流职位的收入不是特别高。“只”有53984欧元的行业平均收入让人误以为,物流行业内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收入相比其他行业要低。
事实上,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在物流行业的起步工资均要高于40000欧元。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工资的涨幅也很显著。如果没有高等教育学历,工资则要低10000至15000欧元。
采购职位的工资短期内最高,而供应链管理人员的工资从长期来看是最高的。此外,如果在从事物流工作的同时能够承担起员工管理的职责,收入还能提高19%。
三、销售行业:越接近客户,赚钱越多!
谁越“接近”客户,谁的工资越高。跟金融财务行业一样,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时,赚钱机会越多,在销售行业则是外勤销售赚钱最多。哪怕没有高等教育学历,收入也一样丰厚。这一职位要求人们不但有销售技巧,更要有对人性的深刻把握。这点在客户服务行业表现的很明显,客户服务的起步工资最低,但有了10年的工作经验后,收入排在该行业的第二位。
销售行业的其它非固定收入比任何职业类型都要多。这部分收入平均达到125%,除了工作经验以外,其它非固定收入对总收入有着重要影响。销售助理的总收入是最低的。
四、人事工作的收入不好也不差
对于从事人事工作的职场新人来说,与销售、市场营销、财务控制和物流等职位相比,工资收入处于安全的中间位置。高校毕业生的起步工资在循规蹈矩的36000欧元至45000欧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像工资结算和行政管理这样的工作,工资收入与学历没有太大关系。尽管高校毕业生随着工作经验增加,工资增加更为强劲,但非高校毕业生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五、IT-专家是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
不知道你问的是脑力工作还是体力工作?
如果是脑力工作的话,首先对你有学识和学历上的要求。你得是大学本科或者以上学历吧?如果有就好办了,作为女生,你可选择的工作就很多了,比如,你可以从事设计类专业的工作。随着人们在审美方面的提高,不论是服装设计、产业设计、视觉设计、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也变得非常得吃香,所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不错的。你也可以从事外语类的工作,比如翻译,成为架起中德之间的一座桥梁。你也可以从事于IT行业。在这个行业,女生找工作也不难。如果你学识渊博,又想在研究领域有所作为的话,你不妨从事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德国的哲学家闻名世界,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都在世界哲学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如果你想从事的是体力劳动,那么就要选择餐饮业的服务员之类的工作了。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可能,都得付出辛苦与汗水。那些既轻松又来钱快的行业,相信也不是很多人有幸能遇到的。
德国留学IT专业,这些德国大学可以选择
1 Uni Karlsruhe(卡尔斯鲁厄大学)
2 TU Muenchen(慕尼黑工业大学)
3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4 TU Darmstadt(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5 TU Ilmenau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6 TU Berlin(柏林工业大学)
7 TU Dresden(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8 TU Kaiserslautern(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
9 LMU Muenchen(慕尼黑大学)
10 Uni 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
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打工占很大一部分,很多人去德国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留在德国发展,对于想要去德国留学打工的学生来说,了解打工攻略还是很有帮助滴。
1
第一步:完成在德国的学业,办理“找工作签证”。
在德国,外国人就业是需要办理“找工作签证”的。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根据德国《居留法》第18C条的找工作签证须知,持德国高校学位证书、或德国认可的相当于德国高校学位证书的外国高校学位证书的毕业生可以赴德寻找工作。持找工作签证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注意的是,在找工作签证有效期内不允许就业或自谋职业。
对以上政策解读简言之就是:德国读大学毕业后可以申请找工作签证留在德国18个月,但期间不允许工作。
2
第二步:申请工作或实习签证,并且开始工作
在“找工作签证”期间,找到工作的同学,准备‘工作/派遣或实习合同’等一系列资料,可以申请“德国工作或实习/受派遣到德国工作“的签证。这样就可以在德国开始工作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从事的实习工作是大学学业的一部分,需要提供德国联邦劳动署或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出具的介绍实习岗位的证明。也就是说如果学校你目前的工作是学校的实习,你要出实习证明。
3
第三步:申请欧盟蓝卡,取得合法居留权
现在的情况是已经开始工作了,出具用德文书写的德国劳动合同、德国认可的高校(主要是指教育背景在本科以上)学位证书等材料,就可以申请德国蓝卡。合同中应注明至少46400欧元的毛年收入(若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数学家、工程师、医生或IT专业人员毛年收入至少为36192欧元)。
蓝卡持有者可以无限制的在欧盟居住并享有社会福利待遇,它既是居留许可,同时也是无限制工作许可,此外,蓝卡持有人的家属也不需要再额外申请工作许可,可以再在德国自由择业。
4
第四步:持有蓝卡,在德国工作,符合条件后申请德国国籍
德国《移民法》规定,在德国合法居留8年(包括上学)并有正式工作的留学生,可以申请加入德国国籍。满足了条件以后,就顺理成章的移民德国了。
这个标题比起我平时的文章来说可能略大了。一般我比较喜欢选取一个小的事件/角度,然后深层地分析其背后原因。但是最近我看到职场群里看到小伙伴们频频提到这个问题,加上我当时找工作也考虑过一样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几年内反复被提起,说明它的背后一定有被讨论的价值。
这次我尝试换一种风格,从一个大的标题入手,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将它进行切分和举例说明。我会分享自己的经历,也会给大家分析一下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利弊,以及什么时候去大/小公司比较合适。我无法保证我的这一篇文章可以涵盖该问题的方方面面,也无法确信我的个人看法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不过有一点可以拍胸脯的是,对于我的想法我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的职业背景和计划
在没在德国工作以前,我在中国就职(包括实习)过几家大公司,比如奥美,保时捷,新东方,我也在一个20多人的外企小公司工作过。当时,我就比较过国内的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异。之后硕士毕业,在德国找工作时,我的首选目标是入职一家大公司。
为什么呢?因为刚毕业的人对这个社会还没什么认识(虽然有些国内的工作经验,但在德国还没有),所以我想让大公司发挥它的平台优势,让我跟着在里面一起成长,然后之后内部转岗或者外面跳槽都比较方便。但是很可惜,我没有找到愿意招我的德国大公司,最后去了一家小公司。
为了避免歧义,我暂且对大公司和小公司来个粗暴的界定:按照人数,如果超过500人就为大公司;50人以下为小公司。
我在德国小公司的体验
我们这个小公司也比较特别,虽然规模小,但是全球都有办公室且经常互相通话一起做项目。在我们德国的办事处,我们从一开始的5个人到现在的30多个人也就用了短短三年多。
我对这家小公司的态度是经过变化的,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它很不适合自己,也有一段时间非常感谢它给我的历练。为什么觉得它不适合我呢?首先,我不完全认同企业文化,或许说老板的个人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老板喜欢在和员工开会时,自己带着电脑一边听员工讲话,一边低头处理邮件。这样的后果就是,员工常常觉得老板都没有在认真听自己的讲话,问了一个问题,要等到老板把邮件写到一个段落以后才能得到答复。说得直接点,员工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这样的个人文化渐渐影响了整个企业,就像身上长了一颗毒瘤一样,扩散的速度很迅猛,摘除的过程却很艰难;其次,小公司不分国家,它们的规章制度不完善且加班严重。很多企业制度一开始都是没有的,都是事情发生之后慢慢加上去的,当然现在已经比5个人的时候规范多了,但是当中的过程就不多说了;最后,也是我个人很看重却比较缺失的是,企业培训少。在我们公司,如果你想要做新的东西,那十有八九需要自学。公司能给你帮助的就是提供个在线课程平台的学习卡,你可以去看视频。有任何问题你可以私下找有经验的同事问,系统和全面的培训几乎是没有的(除了为了赢一个非常大的项目又缺乏某种知识时)。
我可以在这里给大家列上几十条小公司的弊端,但是我必须承认,我对它也非常地感恩。如果有必要,我也可以同样给它列上几十条好处。首先,小公司敢用人,敢试错。我当时招聘的时候既没有德国的文凭,也没有德国的实习经历,大公司不敢用我,但小公司就愿意给我一个机会试试;其次,我在小公司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内部转岗。我原先做的是ITSales,之后遇到瓶颈,我和老板协商后,第二天他就给我找到了新的团队,调去做了IT项目咨询。放在大公司,我敢打包票内部调岗没有几个星期是不可能的。接着,我在小公司尝试了很多不同的项目,比如在我往期文章中提到过的,给德国公司微信培训、设计过网站;也比如接下去会分享的,我替公司做过企业收购(M&A)、软件交互原型设计、甚至给公司提出内部装修方案等等。虽然项目千奇百怪,过程很艰辛,但如果没有这家公司的历练,那我也就写不出精彩的文章,也无法预判我个人的兴趣点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所以,我其实对这家小公司的态度是很矛盾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像我们中学时期遇到的特别严厉的班主任。你在她手下没有自由,甚至大气也不敢出,但成绩上倒也进步了很多。
我眼中的德国大公司
虽然我进的是德国小公司,本来对德国大公司什么没有发言权。但是自从做项目以后,每个星期我都有一半的时间在奔驰,所以通过观察和体验,我也能琢磨出一些门道。加上老胡去的也是一家大公司,通过他的转述以及和他同事和领导的接触,也加深了我对德国大公司的理解。
据我的观察,大公司最好的有两点,一个是我之前就提到的的平台优势,还有一个是时间和福利。平台优势大家可以理解为名校光环,就像进了一个重点大学一样,大学里同辈老师们藏龙卧虎,也可以借助各种供应商拿到优质的资源。比方说,老胡去年就参加了很多课程。他们公司每周都会显示下一周的培训课,有的培训课是外面聘请的专业讲师(例如性格点评),有的是自己公司的员工自发授课(例如外语/技能类),每个员工一个月可以选择不超过4节培训课,重点来了:参加这些课都算工作时间内的噢!这个让我羡慕嫉妒恨,我们公司唯一的外聘老师培训课是——给外来务工者上的德语课。其次就是每周一次的民间组织,主题多半是程序员同事给我们分享编程知识。
至于时间和福利,这个真的就是大公司的长板了。大公司一般不用加班,或者加班可以用休假来抵偿,确保了私人时间。另外,大公司通常有30天假期,加上平时加班换取的,一年有可能达到40天以上;但是我所在的小公司只有20多天假期,加班不可以抵休假。这就导致了我如果想和老胡一起休假,就要拼命攒假期。而且,小公司也是不可以直接休假1个月的。事情多等着人干,一般给你两个星期就差不多了。捂着脸说句实话,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多数只休一个星期。我申请两个星期,心里有时是挺忐忑的。至于福利,大公司可能提供13薪,圣诞节还有单独的钱,有些还有员工分红,所以加在一起很可观。不过,小公司平时的薪水也是不低的,毕竟小公司就靠薪水来竞争人才了。
说完了优势,我们聊聊大公司的弊端吧!毕竟一半的时间和他们共事,各种缺点也算是看得比较清楚了。首先,大公司的内耗严重,决策慢。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到了一个决策比开发还慢得多的阶段。通常客户那边两个星期才能做一个决定,但是我们的程序员团队只需要4天就开发出来了。速度差异之大导致了我们需要反过来push客户出一个决定,但大家也知道被逼出来的决定往往不是深思熟虑的,效果欠佳。当我在和客户开会时,经常遇到开三小时冗长的会议并且毫无进展的情况。A说A的看法,B起身反对,C说A和B都不对,D说这个会议没有E无法决定,A说E在休假,两周后才回来,ABCD都说感谢大家参与我们两周后再见;其次,大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晋升空间相对小。这点我在国内的大企业也感受到了,普通的Sachbearbeiter很多,长年累月地处理同一件小事,走一样的程序。有的人已经把这个程序摸得滚瓜烂熟了,所以剩下的时间就在玩微信。严格来说,这也不能算是弊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颗蓬勃的事业心。但是如果你期间恰好买了房,又恰好有经济压力想升职加薪的话,你的职位不一定能让你的老板看到你的价值,也就不一定能给你升职加薪。更不用提,如果在国外,管理层聘用中国人的机会更少,得要工作上更突出才会有优势。接着,大公司规章制度太繁琐。我就见到一同事为了办理美国签证,花了六天才到从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那敲到了章,这反复跑腿的时间加起来估计都够我出一篇文章了;这事要放在我们小公司,别说去美国,就算是登月,一天就给你手续办妥了。大公司,成也成在“规章制度健全”,败也败在“规章制度太健全”。
如果非要把大公司和小公司放在一起对比,那么一般来说会呈现这么一种趋势:大公司专业不灵活,小公司灵活不专业;大公司制度全培训多内耗重,小公司没制度培训少速度快;大公司文化包容性强,小公司全靠老板传承;大公司给你生活品质,小公司给你生存技能。
何时去大公司,何时去小公司?
上周的职业沙龙中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周强先生当时提到了一句:“一般留德华们都想走这样一条路:先大公司,再小公司,最后创业。但事实上,大部分人走了另一条路:先小公司,再大公司,然后彷徨着要不要创业?”
我认为在选择大小公司的时候,男女性别因素也应该被考虑进去。不是因为我对性别差异对待,而是女性怀孕生子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在德国,婴儿出生以后的第一年妈妈们普遍是在家的,有些想要保全岗位选择第二年就回去上班,有些则等到第三年。理想化的情况下,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妈妈还是去大公司就职好。因为时间多,有些公司还提供幼儿园,方便妈妈们照看孩子;而小公司太累了,就算孩子有人照看,对妈妈的精力和体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竞争那么激烈,很可能业务抢不够年轻的同事,回家面对孩子还有内疚感,这个体验久而久之就很不好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倒推,那么对女性而言,最佳的去小公司的时间就是毕业后到怀孕前的这段时间,趁自己年轻精力旺盛,可以锻炼一下自己。尤其是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那么直接去小公司报道,他们会把你1个人当作N个人来用。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成本,找到自己感兴趣且有天赋的地方。
至于男生,因为没有这段特殊时间,所以考虑的时候可以更灵活一些。如果一毕业就能找到大公司,那可以首选大公司,在里面工作个几年,之后遇到瓶颈也可以用大公司的身份跳槽一家小公司做个管理层。小公司给的待遇是可以PK大公司的,只是你的时间会被消耗不少,那这个时候就要权衡一下利弊了,如果单身也许时间没有职位晋升来得重要;如果有家庭要搭一把手可能就要先为家庭考虑。我的客户就是这样,虽然企业福利已经不错,但是家里两个小孩,找不到保姆(德国好的居家保姆难找),最终他只好全职转兼职,在家帮忙带孩子。
除了个人的家庭因素,有时候性格也挺重要。有的人就不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只想求个安稳,那在能去大公司的情况下,他可能从来也不需要考虑去小公司。不过就业市场瞬息万变,没有永远的安稳。大公司虽然看似稳定,但是如果碰到裁员(比如这次的新冠疫情),你就会显得比较被动了;但如果你在小公司,且公司能撑得过去,会不会被裁员好歹也要看你和老板的关系以及对公司的贡献。
总结
一言以蔽之,大公司可能适合90%的人,小公司则只适合50%的人。想去什么公司和能去什么公司是不一样的,想好你的策略,是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想体验,还是只想去大公司。然后看看市场给你的反馈怎么样,选你手里拿到的最好的牌。
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估计不只是中国和德国,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而且不限年龄段。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在做一件事情前会在两个选项里反复思考,仿佛自己都可以随意选择似的,但最后发现这两扇门并没有都为自己打开。不过这不是消极的,总是为选项困惑的人说明了两点:一个是TA或许实力不凡,跳一跳两个都能拿得下;另一个是TA也喜欢思考和比较。我有一个从小长到大的好朋友,每回见面,总是TA听我诉说我的困境。有一次我实在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好像每次都是我有问题,你都没有说过话,是不是我很没用,总是不会做选择?”我的朋友当时回答说:“因为我不像你,总是可以选择。”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我,纠结于选择的人,比起没有选择的人是幸福的。或许最后没有拿到首选,但是定的目标大总比目标小好,所以我鼓励大家去纠结和思考,这个过程是成长的一部分。
另外,因为疫情原因和国内发展的迅猛,很多小伙伴不仅在德国职场上做打算,也在回国和留德之间考虑。有些群友也会愿意敞开心扉和我聊聊,很感谢你们的信任,虽然我无法直接为大家选择,但是我也很愿意share一下我的看法,并且会每隔两周给大家提供一些中国和德国的招聘岗位,方便大家早做打算。>
个人意见告诉你,我们学校就有中德的合作项目,我曾经花过相当多的精力去了解申请德国的cs。这里讨论的是it领域比较,不扯应该留学的,cs和it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不过可以反映两国的这方面技术能力了。
我认识的留德几个人中发展好的是西安交大申请到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这已经是德国计算机最一线的大学了,他已经大三了,给我的结论就是这个学校cs实力和他本科差不太多。考虑到中国优质985的数量,技术面上中国这方面完全不比德国差的。这个行业,除了美国尖端技术太强外,中国在计算机上不虚任何国家,可能我们的产业模式还不如印度的成熟,但是规模和活力太强了,暂时不考虑中美大战的话,未来这种活力还会持续下去,中国近三年的变化就肉眼可见了。比较整个行业的话中国的行业完全可以压制甚至吊打德国十年左右。我们完全可以有这个自信的,还有建议如果你学计算机要出国还是墙裂建议美国。
不过客观来说,仅仅就单一的计算机来考虑的中国确实不虚,考虑到德国非常发达的工业能力,计算机与机械的结合等等技术上,中国还是比不过的。这个问题太宽泛了,it中国无疑更强,但是不代表每个角度和每个方面都比德国强。
以上就是关于德国最赚钱的九个职业全部的内容,包括:德国最赚钱的九个职业、德国哪个专业适合女生工作、德国哪些大学的IT专业比较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