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冠雄
日前,微信公开课在广州举行。微信支付张小龙解释了微信小程序的诸多相关问题,并宣布小程序将于1月9日公布。
9月份内邀出来后,业界对小程序的关注和猜想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长宽比。大家会根据手机微信的8亿用户来猜测它能创造什么样的惊喜,甚至出现了关于小程序开发设计的课程培训。众所周知,小程序会像原来的app一样,出现一波自主创业。
张小龙对关于小程序困惑的回应,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有意外。
首先,很多人认为小程序的嫁接方式在微信上已经被打倒了。张小龙的成立说明小程序唯一的渠道是二维码,不容易出现在微信上,小程序不会关联订阅,不能推送消息。而那些希望用小程序创业的人,很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寒心。小程序不容易按照总流量进行分发,手机微信只会表现出非常有限的搜索能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二维码突出线下推广元素的权重,手机微信会轻提醒用户身边有什么小程序存在。更重要的是,小程序不能玩游戏,想编H5手游的可以省省了。
手势VS信息传递,小程序不同于app。
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当每个人都可以一直在线的时候,粘性这个词就出现了。PC时代,除了广告,网站很难主动触达用户。大多数情况下,输入框是用户被动搜索的。总流量的定义取决于浏览频率。这符合张小龙对小程序“用了就走”的定义,小程序就是PC时代的网站。
在移动时代,当人们一天能维持在线十几个小时的时候,总流量的定义往往是人气,即短时间内浏览多少次,每次花多少时间。App,包括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在内的形态各异的产品,也能主动触达大量用户,用正面消息推送信息内容。产品用各种方法让用户在自己的产品上花很多时间——充满小故事的创意文案,精美设计方案的UI,社交媒体的强行添加。在移动时代的荒岛使用中,让用户尽可能多的花费时间,代表着一种无形的邪恶力量。
而小程序为什么要做即用型、轻量型、搜索型、触达型的用户?
简单来说,粘性这个词还是“信息时代”的素材,意思是总流量和广告的逻辑思维。长时间的滞留,频繁的浏览,说明我们可以从产品中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让产品更高效的传达信息。简而言之,移动互联网应该理解为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使用价值应该用广告传媒行业的逻辑思维来定义。
小程序是行动的媒介,它的目的是做出一个姿态而不是传达信息。
靠技术之间的距离来改变每个人的生产制造和日常生活,太遥远了。
即没有“信息内容”的定义,小程序必须链接线下推广。所以我说希望用小程序创业的人很可能会心寒。PC时代,买服务器做网站想收钱的好事早就没了。如今移动时代找多个程序员开发设计一个App赚钱的好日子很快就会过去。如果想靠小程序创业,建议组建小程序业务外包开发设计精英团队。从居民楼下的连锁便利店,你刚开始逛,刚开始扫街。
张小龙自己也提到,小程序的关键铺垫是线下推广场景。
“场景”这个词在这里被频繁提及已经有两年了。究其原因,不仅要看是PC端还是移动端,互联网技术获取总流量的难度系数已经快速提高。“场景”这个词相当于用一种假设的方法告诉用户,在什么条件下你会需要这个产品。互联场景其实是一种编造的场景,根据文字、照片等媒介来叙述一个场景。它们之间的交互允许用户产生想法,这些想法转化为个人行为。比如不怕挤公交的衬衫,直播间卖补水面膜的。简单来说,场景化是一种营销手法,让用户觉得必须提前预防或准备某些场景。
小程序要做线下推广场景的铺垫,必须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张小龙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在一个公交车站,通过扫描公交站牌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下一班车的到站时间。你去过公交车站,扫描公交车站二维码就能买到火车票,不用排队。
我眼中经常说的小程序和过去app里的不一样。小程序是逻辑思维的特殊工具,帮助人们更高效地执行某种姿势,而不是向每个人传达信息。用一句粗俗的话来说,小程序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度赋能。
互联网技术,也就是说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技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多少?仔细想想,其实很少。虽然大家都习惯了每天用手机和别人交流,但是习惯了网购和移动支付。相对于几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习惯甚至历史背景的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只是现阶段的新情况。
因为我坚信有一天,智能可穿戴设备会取代手机,把人和虚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结合起来。那时,人与整个世界的交互技术将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将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小程序可以是原创歌曲。
张小龙的产品社会学不是抑制,而是有效。
最后,我想说说张小龙的产品社会学。
除了小程序,张小龙还提到,手机微信作为样板产品,不要参与太多的节日营销推广。今年,手机微信将不再容易利用大红包等特殊工具进行营销推广,包括手机微信在内的设备也不容易被强烈推荐。用户在微信朋友圈被社交媒体强烈推荐只是无忧无虑的。
可能是用户太多,时间太多。张小龙对于手机微信也保持着一种“有效”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多,尽可能简单,也就是说“反粘性”。或许在如今这个大家都在争夺用户时间的世界,尽可能的节省用户的时间,可以给用户创造更强烈的感受,进而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这就像史蒂夫·乔布斯坚持iPhone的简洁和优雅。一个优秀的产品必须有鲜明而完善的产品社会学,这是所有优秀产品的生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